最新章節
書友吧 3評論第1章
1
香煙已經燃到盡頭,過濾嘴上一截煙灰松松垮垮卻又頑強挺立,不肯掉落下去。林雨涵美麗的大眸子被她指間的香煙熏成了兩條縫。她丟下煙頭,索性靠在沙發椅上,閉眼小憩。
屋子里煙霧繚繞。電腦屏幕上打開了WORD文檔,卻空無一字。
作為《中國羊城》雜志社財經版主任兼財經人物欄目的首席撰稿人,在廣州這個繁華的大都市里,林雨涵采寫過無數財經類的人物通訊稿件,其中有成功的企業家,有研究財經政策和理論的專家,也有不少具有代表性的外來民工。尤其是筆下那些外來民工打工經歷,每個人或多或少都與自己的經歷有相似之處。從而讓她的寫稿總是很通暢,幾乎沒有遇到過什么瓶頸。這也是她高產而且得到主編信任的主要原因。
而今天要寫的這個人,方小煙,讓林雨涵遲遲無法下筆。她太熟悉她了,熟悉得可以搶一碗面,可以睡一張床,可以換衣服穿,甚至可以在私下交流和男人在床上的心得。總之,她們可以勝似親姐妹一般的相處。但真正要動筆寫方小煙,林雨涵瞬間覺得方小煙竟然是那樣的陌生,陌生得讓自己遲遲無法下筆。
直覺告訴林雨涵,方小煙這個人,一定不可能是在這十多年交往中就可以了解到她的全部。林雨涵相信,方小煙身上包含的不僅僅是一個完美的勵志故事,也不僅僅是一個自信、優雅、大方、能掌控一切卻又能低到塵埃里去的成功女人的形象。
記者的直覺是是很準的,尤其是擅長于采寫人物通訊的記者,往往能洞悉人物對象背后不易覺察的東西。但今天林雨涵好像腦子有些斷路,總覺得無法看透方小煙。盡管方小煙是她最知心的朋友和姐妹。
要說,就憑她這些年了解的方小煙,只要稍微加工整理一下,完全就是一篇能吸引和激勵讀者的人物通訊了,也一樣能得到主編的贊許。可林雨涵并不想如此草草了結稿子。相對于抓住讀者眼球而言,她更想讀者在她的文章中獲得一種思考和感動。或許,她是讓她的讀者在好朋友方小煙身上獲得一種感動。
所以說,林雨涵是一個追求完美的人。她感覺方小煙在這點上與自己有相似之處。
鼠標一次一次終斷電腦屏保滾動的圖案,煙灰缸里的煙蒂堆成了一座小山。林雨涵依然毫無頭緒。她不明白,為什么光鮮亮麗的方小煙,眸子里總有一絲只能感受而無法透視的憂郁?
林雨涵撥通了方小煙的電話,說:“你陪我去一趟米水寨。”
方小煙正在開會,她把頭低到桌子下面,用小得不能再小的聲音說:“怎么?你想調查我呀?你想知道什么我告訴你得了,費那么大勁干嘛?”
林雨涵說:“你趕緊安排好手頭的事,我們明天就走。有必要把趙煒帶上,讓他這個在城里長大的公子哥兒開開眼,看看什么叫鄉村。”
2
現在我們來描繪一條路線。從廣州到長沙,再到武漢,過宜昌,再到湖北與重慶、湖南的交界處,距離廣州兩千多公里的中國西部,有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村莊。名叫米水寨。
方小煙就出生在這里。
對于遙遠的都市,方小煙沒有任何認知。她去過的最遠的地方就是縣城。此刻,她倚靠在哥哥方小嘉的背上,長發飄在風里。排氣管已經破損的摩托車,怒吼著載著兄妹倆在米水河岸邊的道路上奔跑,身后是摩托飛馳過后揚起的滾滾黃塵。
“哥,你說我能考上漢口的大學嗎?”
“肯定能,別說漢口,就是北京的大學你也能考上!你馬上就是我們米水寨第一個大學生了,哥替你高興。”
“哥,我一定能考上的!”
“以后你去哪里讀大學,哥就去哪里打工,給你掙學費。”
兩兄妹的歡聲笑語,伴隨摩托的轟鳴,在米水寨的上空回蕩。轉瞬之間,摩托就淹沒崇山峻嶺間。翻過好幾座山,他們才能到達茅坪鎮。
方小煙要趕到茅坪鎮,然后坐三個多小時的班車到縣城。那里有一場實現她的大學夢的高考在等著她。她的理想就是去省城上大學。
村里的牛志剛前些年到山西大同挖煤,掙了不少錢,不僅在米水河岸邊修了三層洋房,還帶著弟弟牛志強去省城武漢逛了一圈。牛志強和方小煙是米水寨一茬長大的孩子,他倆是小學同學。牛志強讀完小學后,連100以上的加減法都憋得掉淚,所以只好回家種地。但就是這樣一個腦子缺筋短路的人,居然能大搖大擺地逛漢口,這讓方小煙很是鄙視。
從省城一回來,牛志強就對方小煙講省城的事,他說武漢的房子比山還高,街上的車子比螞蟻還多,天上的飛機像烏鴉一樣成群結隊,東湖的荷花比斗笠還大,武漢人的衣服比蝴蝶還花。他還說武漢好大好大,和哥哥坐公交車從早上坐到傍晚,還沒看見武漢的邊邊。
鄙視歸鄙視,但牛志強的講述還是讓方小煙羨慕不已。在她的心里,對武漢充滿了神秘和向往。那時候方小煙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去武漢,在那里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但按照方小煙家里的條件,如果考不上武漢的大學,這一輩子就只能窩在這深山了,可能永遠也去不了省城。
相信自己,一定能考上!方小煙總是這樣激勵自己。她的自信是有道理的,從小學到高中,她一直特別優秀,是不折不扣的學霸。成績次次都是排名第一,還要甩掉第二名好幾十分。
方小煙家在村里還算是個書香門第,爺爺當年上過幾年私塾,生前在國民黨的縣政府做過文書,解放后成為縣城一個老中醫的關門弟子,學得一身醫術,學成之后回到米水寨,為鄉鄰把脈問診,過著逍遙自在的日子。患者有錢的給錢,爺爺從不拒收,沒錢的照樣抓藥,也從不討要。四鄰八里家家戶戶都受過爺爺的恩惠,因此在村里很受愛戴尊敬,過世之后村里的人全都自覺輪流來守靈,守了三天三夜,磕頭的隊伍排了好幾里路。
爺爺自然知道讀書有用,自小就教父親和二叔識文斷字,后來米水寨辦了學堂,爺爺第一個把父親和二叔送去上學。后來還送他們去縣里讀初中,讀完初中便再無學可上,兩兄弟回到米水寨。父親方文青到村里當民辦教師,一教就是幾十年。二叔方文白則成為家傳弟子,跟隨爺爺學醫,爺爺去世后,縣衛生局給二叔頒發了執照,讓他在村里開辦診所,成為米水寨的鄉村醫生。
父親和二叔先后成家,分家各自過日子。民辦老師工資少得可憐,教書換工分,在生產隊抵得上一個硬勞動力,母親體弱,也只能算半個硬勞動力,加上兩個孩子嗷嗷待哺,因此方小煙家里每年分到的糧食總是青黃不接,日子過得一天不如一天,逐漸就窮得叮當響。倒是二叔家的診所不缺生意,雖然收入要上交村里,但私底下截留了多少也沒人知曉,更沒人過問,因為家家戶戶有求于他。不僅一年到頭都有錢財進項,生產隊還要給他算上滿工,工分一個都不少。
后來包干到戶,家家戶戶干得熱火朝天,雖然依然缺錢少物,糧食卻是夠了,新米壓陳米,綽綽有余。二叔家更是敞開門做生意,自收自支,修房立院,加磚添瓦,堂弟讀不進去書,早早就回家幫襯二嬸,上山下地,家中的光景日子那是火上加薪,更加充實。
唯有方小煙的父親守在學校,掙那點民辦教師的微薄薪水,日子過得是外甥打燈籠,照舊。父親還曾去二叔家,勸二叔把兒子送回學校,好歹念完初中。二嬸說:“你教書的都掙不到飯吃,孩子們讀書能掙到飯吃?”嗆得父親青筋爆粗,幾年沒跨進二叔家的門檻。
奶奶活了九十多歲,生前一直住在方小煙家里,二叔過來接過好多次,父親也有這個意思,想讓奶奶跟二叔過,那邊條件好。可奶奶死活不去,說窮就窮點,都快老返童了,挪地方住不慣。方小煙記得,在她小時候,奶奶隔個一年兩年,就要偷偷給母親手里塞個小物件,銀鐲子銀簪子什么的,要母親去換錢補貼家用。
方小煙還記得,奶奶過世之后,一直相安無事的家里就不再寧靜,父親母親經常吵架,母親總是要父親辭掉民辦教師,回來幫襯家里,不求掙多大家業,只求打理好幾畝田地,一家老小不餓肚子。父親自然不肯答應,說:“學校的孩子怎么辦,不能不管啊。”父親這么一說,母親氣就不打一處來,哭道:“別人家的孩子都是你的命根子,你怕他們每人管,你怎么不看看自己家的兒子姑娘,一年到頭新衣服都沒一件,補丁壓著補丁,你不心疼我這當媽的心疼!”
于是父親就嘆氣,發完火的母親也長吁短嘆。
直到有一天,母親實在壓不住火氣,說了一句:“早知道你是這么不成氣候,當年我真瞎了眼,不如嫁給王大治算了,哪用得著過這望不到頭的苦日子!”
母親沒想到,這句話徹底激怒了父親,他狠狠地摑了母親一耳光,這是方小煙第一次看見父親對母親動手。父親吼道:“嫁雞隨雞,嫁狗隨狗,你劉翠蓮嫁給了我方文青,就是我方家的人,現在嫌我窮了?!你熬得住就熬,熬不了就給我滾,想我辭職丟下那些孩子,門兒都沒有!”那晚,母親抹了一夜的眼淚,第二天清早照樣給父親做好了飯,紅腫著眼睛,扛著鋤頭下了地。從此,方小煙再也沒見過他們吵過一次架,甚至連臉都沒紅過。
盡管如此,父親依然勒緊褲腰帶也拼命供兩個孩子讀書,想讓他們考上大學光宗耀祖。方小煙自己也覺得,考上大學是對父母最好的回報。她暗暗許了一個愿,等自己將來在省城立住了腳,一定要帶著父母,去看看牛志強說得天花亂墜的那個大武漢。無奈哥哥方小嘉上高中以后便成績平平,高考落榜,為此父親一夜之間頭發灰白,臉上的皺紋更深了。父親跑了好多次鎮上,求爹爹拜奶奶,說盡了好話,好在鎮教育站的站長皇甫劍是父親的學生,才同意讓哥哥頂了父親的班,去村里小學當民辦老師。
現在,父母把所有的希望就寄托在了方小煙身上。臨近高考,學校放三天假,讓高三的學生放松心情,調節一下緊繃的情緒。方小煙回到家里,對父母說:“你們放心吧,我沒問題,一定能考上,而且一定會考上省城的大學。”方小煙的成績讓方文青兩口子信心滿滿,他們絲毫不懷疑女兒的考試能力,相信即使有小失誤,也能上線。就連方小煙高中的班主任也毫不掩飾地表達對方小煙喜愛。班主任姓郝,叫郝淑芬,那是一個嚴謹而又溫和中年女性,她把這個山里來的純潔安靜的女孩當成自己的女兒,讓方小煙就吃住在自己家里,而且想盡辦法給方小煙申請到助學金,自掏腰包給方小煙買衣服買生活用品,使得方小煙的高中三年并未給家里增加多少負擔。郝老師的愛人姓宮,是縣一中也就是方小煙她們學校的校長,他對方小煙的印象同樣很好。自從有了方小煙這個學生,郝老師總是在愛人面前說大話:“如果我的學生有一個能考上北大或者清華,那毫無疑問肯定是方小煙。”宮校長便笑:“你這個牛吹得靠譜,說不定方小煙這孩子還真能為我們學校爭個大臉面。”
3
在中國大西部,有一座武陵山脈,正好埋伏在北緯30度線上。說起北緯30度線,只要對旅游地理感興趣的人都知道,這雖是地理學界為了識別地球的東西方向,畫在地圖和地球儀上的180條虛擬線的其中一條,但這條從赤道靠近北極圈的第三十條緯線,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冥冥注定,與其他緯線相比顯得特別不一樣。地質地理專家們認定北緯30度線貫穿四大文明古國,是一條神秘而又奇特的緯線。在這條緯線上,一切自然和人文景觀都顯得無比神秘,比如百慕大三角、古埃及金字塔、傳說中沉沒的大西洲、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瑪峰以及由莽莽群山組成的武陵山脈,北緯30度總是因為一個又一個的未解之謎而引起人們的關注。
北緯30度“中國段”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風景走廊,東起浙江舟山市,西至西藏日喀則地區,橫跨浙江、安徽、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西藏等九個省區,并且跨越長江三角洲、漢江平原、四川盆地、川西高原和青藏高原。武陵山脈是北緯30度線的一個重要節點,盤踞在湖北、湖南、重慶、貴州四省市的交界地帶,屬云貴高原云霧山的東延部分,山系呈北東向延伸,弧頂突向北西。整個武陵山脈重巒疊嶂、群峰錯雜、河流縱橫,河岸青峰如黛、山間清風如許、谷底江水如藍、臺地梯田似錦。
在武陵山脈的莽莽群山之中,稀稀拉拉地散落著一個又一個村子,居住其中的人們多為土家族和苗族。自古以來,這里的交通和信息相對于外面的世界都較為封閉,經濟發展滯后,但氣候環境優越,民風淳樸,文化獨特,被譽為中國的后花園。
我們要說的米水寨村正是地處武陵山脈腹地,也是在湖北、湖南、重慶三省市的結合地帶。整個村莊由湖北省管轄,但村里的人們總是說他們一腳踏三省。而傳說中很久很久以前的米水寨,只有一條依山而過的細小河流,河水很淺很淺,近乎于一條在平靜中向前蠕動的小溪。小河從山里流出來,經過一片開闊地帶,又流進了另外一片深山。無論上游下游,河水清澈無比,唯有流經開闊地帶的這一段,河水呈現出米湯水一樣的顏色,因此人們稱它為米水河,米水河畔的村莊自然就是米水寨了。
有一天,米水河突然干涸了,村里的一位叫米水的姑娘為了家人整天四處奔波,只為找到一點可以養命的水。
在一個有霧的早晨,米水一個人走著走著,不知不覺就走進了深山,心里滿是憂愁。突然,一個聲音清清楚楚傳入她的耳朵:“你是天下最美的姑娘。”米水回頭四處尋找聲音的來源,四周空無一人,這時從一棵大樹上跳下來一只猴子。那是一只臟兮兮的瘦弱不堪的猴子,卻身形高大,眼神清澈而溫柔。
米水姑娘確定了清澈透明的聲音就是從猴子嘴里發出來的。猴子又說話了,它對米水說,如果姑娘愿意每天來看它,讓它看見她的眼睛,它就可以給她一罐水。于是米水姑娘相信了猴子,第二天早上準時進山,而在大樹下等待她的卻是一個相貌英俊的年輕后生。米水詫異不已,后生說,他就是那只猴子。于是,米水每天早上就會去和猴子變的后生約會,后生也履行著他的承諾,每天讓米水帶回一罐水。每一天,家人總會不停的追問水的來歷,但姑娘只是笑而不答。
有一天,米水姑娘發現自己愛上了后生,同樣,她也發現后生愛上了自己。在晨霧中,后生對米水說希望她做它的妻子,米水含情脈脈地答應了。他們在尋找一處山洞結成了夫妻。
不久米水懷孕了,肚子漸漸大了起來,想掩飾也掩飾不住。家人心急如焚,開始跟蹤米水。自然而然,米水的家人發現了姑娘和后生的秘密。他們認為后生對米水使用了妖法。于是,他們把米水關進了柴房,拿著弓箭和繩索來到山里。叫出后生,用他的妻子威脅他。在后生現身的那一刻,他們下手了,后生在弓箭的射殺中悲慘地死去。人們用繩索綁上已經變回猴子的后生的尸體凱旋而歸,把他拋到米水姑娘的腳下。
米水姑娘的心就這么碎了,她抱起已經冰冷的猴子,向深山走去,走到他們當初相遇的那棵大樹下,把自己和猴子綁在一起,在人們詫異、猜忌和詛咒的目光上了吊。第二天清晨,早起的人們被一個奇跡驚呆了,他們看見村子中央的那一大片平地變成了一片湖泊,湖面上荷花朵朵,湖水也如米水河里的水一樣,就像米湯水。從此,米水河就再也沒有干涸過。
上世紀八十年代,漢口來了幾個戴眼鏡的專家考察米水河的水質,說里面有很多礦物質,特別適宜人畜飲用,尤其是硒含量很高,在世界是絕無僅有的。
4
據歷史考證,從明代晚期就有了米水寨村。清代至民國年間的川鹽出湘,米水寨是必經之路。林雨涵曾經作為朋友到米水寨來看望過方小煙一次,雖然那時候這里已經修了柏油路,收入她眼底的是一幢幢別墅在山林中若隱若現,人們開著小汽車進進出出,家家戶戶都在接待外來的游客,現代新農村的繁華和熱鬧完全掩蓋了曾經的貧窮和封閉。但挽手方小煙在米水寨岸邊散步,林雨涵似乎感覺到這里看不見的過去更加誘惑人心,腦海里浮現出這里夕陽西下,古道西風瘦馬的蒼涼。
歷史從來都有些讓人難以捉摸,常常留下懸念讓后人去猜疑,于是遠古的時空,無論是精彩還是平淡,總是會在某一個人們不經意的時刻開啟記憶的大門。米水寨村至今還保存一條古老的石板路,米水寨村老人頗為這條石板路自豪,本地人稱之為“銀大道”,實際這是一條古鹽道。或許在米水寨村老人們的眼里,當年這條石板路上商賈絡繹不絕,馬幫和馱夫們馱的是鹽,也是一袋袋白花花的銀子。古道通行了數百年,解放初期,國家修建了兩條分別橫貫中國東西和南北的大通道,即209國道和318國道,209國道從內蒙古呼和浩特到廣西北海,318國道從上海到西藏,這兩條國道正好穿越武陵山區。雖然這兩國道離米水寨村有上百公里的距離,與米水寨村八竿子都打不著,但足以終結米水寨古鹽道的歷史使命。米水寨的沒落也因這兩條國道的修通而開始。
二十多前,米水寨人終于修了一條出山的公路,當第一輛汽車噴著濃煙載著米水寨人從一條由碎石和泥土鋪成的狹窄公路出去后,山林里馬馱人走的古驛道漸漸為衰草湮沒。設在米水寨岸邊的驛站從此遠離了山間鈴響馬幫來的喧囂,漸漸被遺忘在深山里。
當林雨涵來到深山,真真切切是因為方小煙而來,卻被這一條不起眼的石板路所深深吸引,深深震撼,竟然不由自主地想要尋覓它生生不息的延伸脈搏。行走在古道上,置身于綿綿山嶺,林雨涵感覺自己雖然生活在物質和文化都極為豐富的當下,卻遠不如古人們瀟灑,幾十匹高頭大馬,鈴兒響叮當,搖碎了山林的沉寂,帶去對遠方的夢想和野心。米水寨古驛站的門聯“日過千名好漢,夜宿八百英雄”依然斑駁不堪,而林雨涵似乎能透過這兩行字,看到古人們從古道走來,曾經的劍拔弩張、風煙戰火、貶謫流離、怨聲載道,隨著古道延伸到此而煙消云散了。而今,也只有這兩行字,和已經逐漸被深山淹沒和遺忘的石板路,與村里新修成的寬闊的泊油路上呼嘯而過的車輛,在交互訴說著現代與古老的文明。
而在林雨涵的眼中,這里已經沉睡的不僅僅是一條單純的商道,漢族、土家族、苗族等不同民族的文化在古道上交接、集散,造就了米水寨在歷史上曾經有過的繁華和喧囂。
米水寨熱鬧的那些年,云集了許多山外人來這里做以物換物、以物換錢的生意,商家叫賣的口音天南地北,有本地人聽得懂的,也有本地人聽不懂的。也有不少周邊重慶、四川、貴州的村子的里的人來這里擺攤設點,早來晚歸。時間久了,不少外來干脆就在這里安家落戶,生兒育女,再也不走了。米水寨最熱鬧的時候,村子里聚集了兩三千人口,四五百戶人家。難以理解的是,米水寨雖然盤踞鹽道,過往商賈無數,本地居民卻是世代安居樂業、刀耕火種、生老病死,猶如活在世外桃源。
鹽道冷落之后,商賈貨郎退去,米水寨一下子便于山外隔絕了,很快冷清下來。還剩下三百多戶人家上千人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過下去。幾十年后,老人們沒事的時候,總要不厭其煩地給后輩們講述米水寨村曾經的輝煌,講得滿嘴唾沫星子。而后輩們起初是有一丁點羨慕,有一丁點作為米水寨人的自豪,后來就覺得那只不過是與自己毫無瓜葛的一個傳說,再后來終于是厭煩了老家伙的嘮叨,他們知道,米水寨的過去再了不起也沒用了,現實是如果不下地勞作,一家老小就得餓肚子。
5
時間到了二十世紀八十代年末,國家的改革開放已經有了幾年,讓中國人的世界開始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但隱藏在深山里的米水寨村,依然和那片湖水一樣,沒有受到任何驚擾,平平靜靜,波瀾不驚。終于有一天,老牛家的二小子牛志剛背著一床黢黑的破棉絮,口袋里塞進幾個水煮土豆,離開了米水寨,翻越村口的那座山,便渺無音訊,沒有人知道他去了哪里。三年過去,牛志剛回到米水寨村,連他自己也沒想到會引起那么大的轟動。
牛志剛回到村里的時候,留著一頭像女人一樣的“包菜”發型,穿著花襯衣喇叭褲,腳上是尖頭黑皮鞋。當人們的目光像看怪物一樣盯著他的時候,他從皮包里拿出幾捆鈔票交給了他爹,說:“這三年我在山西大同挖煤攢下來的,三千塊。”這一下人們傻了眼,就連好歹見過一些世面的村長王大治也嚇傻了,三千塊錢,是他們從來沒敢想過的天文數字,即便是給他們數,也不可能數得過來。牛志剛帶回來的,不僅僅是三千塊錢,還給家里老小都買了新衣新褲新鞋,還帶回來了山里人從來沒見過的收音機,還帶著老三牛志強去逛了趟武漢。老牛家用三千塊錢蓋了三棟新瓦房,每棟三間正屋一間吊腳樓,說好三兄弟一人一棟。三棟房子建完,三千塊錢竟然還有結余。
米水寨的年輕人開始坐不住了。他們從牛家的收音機聽出來,山里和山外是不一樣的世界,對山外世界的想象和期待,讓他們的亂了心,再也無法心安理得心無旁騖地去刨種自家那一畝三分地。年輕人開始陸陸續續地出山,有人跟著牛志剛去山西,有人結伴去了廣州、深圳等在收音機聽說的城市,出去的年輕人里就包括了方小嘉、方小煙兄妹。最初,出去打工的人定期回到米水寨,每年春節的時候,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年豬被宰的時候的嚎叫聲,人們喝酒吃肉的吆喝聲,是村里難得一見的熱鬧景象。家家戶戶的日子也慢慢寬裕起來,大家還湊錢修了一條出山的簡易公路。
逐漸,回村的人越來越少,他們以堅韌的意志和加倍的付出適應了城市生活,想方設法在城市立住足。他們有的在城里尋找到了同樣是民工的戀人結婚生子,有的把孩子接到城里上民工子弟學校,有條件的還把老人也接到了城里養老、看孩子。又二十年過去,米水寨村已經沒有幾個年輕人,留守在村里的絕大多數是老人和孩子,到現在米水寨村僅剩下了三十多戶人家,不到一百口人。
曾經封閉而又開放,喧鬧而又平靜米水寨村,如今陷入了從未有過的孤單和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