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网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网文欣阅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山木(1)

題解 人生不易

詩人李白感嘆道:“行路難,難于上青天。”的確,世事多變,活著不易。想活得好,更是不易。人生在世,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苦和甜,人生永遠存在著未知的變數。人生是如此短暫,又是如此漫長。在這個過程中,即使經歷著萬千磨難,也總有一些記憶是值得回味的,而這些回憶正是久存于心中的幸福和甘甜。

生活中有許許多多我們預料不定的事情。環境不同,境況千差萬別。但是無論你處于何種境地,無奈也罷,適應也罷,欣喜也罷,彷徨也罷,都不得不置身于這讓世世代代的人付出感情煎熬的氛圍中。既然人生的道路曲折蜿蜒,那么,我們何不坦然待之?何必身處人海而被眼前的浮云遮蔽,何不以豁達的胸懷面對這歡愉多于煩惱、煩惱多于悲哀的人生呢?

莊子行于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

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曰:“殺不能鳴者。”

明日,弟子問于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

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則不然。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一上一下,以和為量,浮游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則胡可得而累邪!此神農、黃帝之法則也。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則不然。合則離,成則毀;廉則挫,尊則議,有為則虧,賢則謀,不肖則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鄉乎!”

莊子在山中行走,看見一棵枝葉茂盛的大樹,伐木人停留在樹旁卻不砍伐。問他們是什么原因,回答說:“這樹太大,沒有什么用處。”莊子說:“這棵樹就是因為不成材而能夠終享天年啊!”

莊子走出山后,留宿在朋友家。朋友高興,叫童仆殺鵝款待他。童仆問主人:“請問殺那只能叫的還是那只不能叫的呢?”主人說:“殺不能叫的。”

第二天,弟子問莊子:“昨日遇見山中的大樹,因為不成材而能終享天年,如今主人的鵝,因為不成材而被殺掉;先生你對這件事怎么看呢?”

莊子笑道:“我將處于成材與不成材之間。處于成材與不成材之間,好像合于大道卻并非真正與大道相合,所以不能免于拘束與勞累。假如能順應自然而自由自在地游樂就不會這樣了。沒有贊譽沒有詆毀,時而像龍一樣騰飛時而像蛇一樣蟄伏,跟隨時間的推移而變化,而不愿偏滯于某一方面;時而進取時而退縮,一切以順和作為度量,優游自得地生活在萬物的初始狀態,役使外物,卻不被外物所役,那么,怎么會受到外物的拘束和勞累呢?這就是神農、黃帝的處世原則。至于說到萬物的真情,人類的傳習,就不是這樣的。有聚合也就有離析,有成功也就有毀敗;棱角銳利就會受到挫折,尊顯就會受到傾覆,有為就會受到虧損,賢能就會受到謀算,而無能也會受到欺侮,怎么可以一定偏滯于某一方面呢!可悲啊!弟子們記著,凡事只有歸向于自然啊!”

忌賢妒能非君子

許多人對于別人的成功或杰出的一面,有著強烈的排斥感。所以人一旦獲得了一定的權勢、地位,就容易受到來自外界的猜忌和詆毀。

古語云:“唯賢唯德,可以服人。”賢德的人,不但具有知善知惡的良知良能,而且不輕視小善之德、小惡之害,能夠真正斷惡揚善,所以令人心悅誠服。而存有嫉妒之心的人,自己不思進取,便去詆毀、貶抑他人的偉大。《韓非子》中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騎著一匹駿馬,在馬的前邊設有鉤勒,在馬的后邊設有鞭刺,馬想前進有鉤勒阻擋,想后退則有鞭刺頂住,于是馬只好走旁門歪道了。造父看到之后就為駿馬哭泣:獎賞是用來鼓勵民眾創造財富的,卻允許忌賢妒能的人去隨意詆毀那些做出成績的人;懲罰是用來制止民眾為非作歹的,卻允許別有用心的人去大肆贊美那些做了壞事的人。

優秀的人總會引起一些人的忌妒,所以古人曾反復告誡世人,要提防別人的嫉妒之心。賢能的人要盡量保護自己,減少受人暗算的機會。

市南宜僚見魯侯,魯侯有憂色。市南子曰:“君有憂色,何也?”

魯侯曰:“吾學先王之道,脩先君之業;吾敬鬼尊賢,親而行之,無須臾離居;然不免于患,吾是以憂。”

市南子曰:“君之除患之術淺矣!夫豐狐文豹,棲于山林,伏于巖穴,靜也;夜行晝居,戒也;雖饑渴隱約,猶旦胥疏于江湖之上而求食焉,定也;然且不免于罔羅機辟之患。是何罪之有哉?其皮為之災也。今魯國獨非君之皮邪?吾愿君刳形去皮,灑心去欲,而游于無人之野。南越有邑焉,名為建德之國。其民愚而樸,少私而寡欲;知作而不知藏,與而不求其報;不知義之所適,不知禮之所將;猖狂妄行,乃蹈乎大方;其生可樂,其死可葬。吾愿君去國捐俗,與道相輔而行。”

君曰:“彼其道遠而險,又有江山,我無舟車,奈何?”

市南子曰:“君無形倨,無留居,以為君車。”

君曰:“彼其道幽遠而無人,吾誰與為鄰?吾無糧,我無食,安得而至焉?”

市南子曰:“少君之費,寡君之欲,雖無糧而乃足。君其涉于江而浮于海,望之而不見其崖,愈往而不知其所窮。送君者皆自崖而反,君自此遠矣!故有人者累,見有于人者憂。故堯非有人,非見有于人也。吾愿去君之累,除君之憂,而獨與道游于大莫之國。方舟而濟于河,有虛船來觸舟,雖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則呼張歙之,一呼而不聞,再呼而不聞,于是三呼邪,則必以惡聲隨之。向也不怒而今也怒,向也虛而今也實。人能虛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

[市南宜僚]姓熊,名宜僚。居市南。

市南宜僚拜見魯侯,魯侯正面帶憂色。市南宜僚說:“國君面呈憂色,為什么呢?”

魯侯說:“我學習先王治國之道,承繼先君的事業;我敬仰鬼神尊重賢能,身體力行,沒有短暫的偏離,可是仍不能免除禍患,我因此而憂慮。”

市南宜僚說:“你消除憂患的辦法太淺薄了!皮毛豐厚的狐貍和斑斑花紋的豹子,棲息于深山老林,潛伏于巖穴山洞,這是靜心;夜里行動,白天休息,這是警惕;即使饑渴也藏行潛蹤,還要遠離各種足跡到江湖上覓求食物,這又是穩定;然而還是不能免于羅網和機關的災禍。這兩種動物有什么罪過呢?是它們自身的皮毛給它們帶來災禍。如今的魯國不就是給你帶來災禍的皮毛嗎?我希望你能剖空身形舍棄皮毛,蕩滌心智擯除欲念,進而逍遙于沒有人跡的原野。遙遠的南方有個城邑,名字叫做建德之國。那里的人民純厚而又質樸,很少有私欲;知道耕作而不知道儲備,給予別人不圖酬報;不明白義的歸宿,不懂得禮的去向;隨心所欲任意而為,竟能各自行于大道;他們生時自得而樂,死時安然而葬。我希望國君你也能舍去國政捐棄世俗,從而跟大道相輔而行。”

魯侯說:“那里道路遙遠而又艱險,又有江河山嶺阻隔,我沒有可用的船和車,怎么辦呢?”

市南宜僚說:“國君不要容顏高傲,不要墨守滯留,便可以此作為你的車子。”

魯侯說:“那里道路幽暗遙遠而又無人居住,我跟誰是鄰居?我沒有糧,我沒有食物,怎么能夠到達那里呢?”

市南宜僚說:“減少你的耗費,節制你的欲念,雖然沒有糧食也是充足的。你渡過江河浮游大海,一眼望去看不到涯岸,越向前行便越發不知道它的窮盡。送行的人都從河岸邊回去,你也就從此離得越來越遠了!所以說統治他人的人必定受勞累,受制于人的人必定會憂心。而唐堯從不役使他人,也從不受制于人。我希望能減除你的勞累,除去你的憂患,而獨自跟大道一塊兒遨游于太虛的王國。并合兩條船來渡河,突然有條空船碰撞過來,即使心地最偏狹、性子最火急的人也不會發怒;倘若有一個人在那條船上,就會人人大聲呼喊呵斥來船后退;呼喊一次沒有回應,呼喊第二次也沒有回應,于是喊第三次,就必定罵聲不絕。剛才不發脾氣而現在發起怒來,那是因為剛才船是空的而今卻有人在船上。一個人倘能聽任外物、處世無心而自由自在地遨游于世,誰能夠傷害他?”

少私寡欲,除患避禍

防止欲望就像用力拉住逆水而行的小船,只要稍稍松勁就會順水向下漂走,竭力求善就像攀援沒有枝杈的大樹,剛一停腳就會滑落。因此,君子心中要時刻保持警惕,嚴以律己,淡看名利,淡看世俗。心中若無塵雜,志向便會明晰堅定,不會被貪念侵蝕,也不會被虛榮蒙蔽。《說苑·敬慎》說:幸福由不明顯處產生,而禍患則從志滿意得時出現。老子要人們“見素抱樸,少私寡欲”,講的就是這個道理。一個人若貪名、貪利、貪功,終日沉溺于燈紅酒綠、坑騙欺詐之中,則必招禍傷身,即所謂“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注重善性,清心寡欲,以“儉”為本,為他人為社會做有益的事情,這樣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北宮奢為衛靈公賦斂以為鐘,為壇乎郭門之外,三月而成上下之縣。

王子慶忌見而問焉,曰:“子何術之設?”

奢曰:“一之間,無敢設也。奢聞之,‘既彫既琢,復歸于樸’,侗乎其無識,儻乎其怠疑;萃乎芒乎,其送往而迎來;來者勿禁,往者勿止;從其強梁。隨其曲傅,因其自窮,故朝夕賦斂而毫毛不挫,而況有大塗者乎!”

[北宮奢]衛國的大夫,居北宮,因以為姓。

[慶忌]周朝的大夫,周王的兒子。

北宮奢替衛靈公征集捐款鑄造鐘器,在城門外設下祭壇,三個月就造好了并編組在上下兩層鐘架上。

王子慶忌看到后問道:“你用的是什么辦法呀?”

北宮奢說:“精誠專一而又順其自然,不敢假設有其他什么好辦法。我曾聽說,‘既要精雕細琢,又要返歸事物的本真’。純樸無心是那樣無知無識,忘卻心智是那樣從容不疑;財物匯聚而自己卻茫然無知,或分發而去或收聚而來;送來的不去禁絕,分發的不去阻留;強橫不講理的就從其自便,委婉順和的加以隨應,依照各自的情況而竭盡力量,所以早晚征集捐款而絲毫不損傷他人,何況是遵循大道的人呢!”

精誠專一

荀子說,一個人如果沒有精誠專一的志向,就不可能通達事理,沒有忘我修煉的行為,就不可能有顯赫的成績。元順帝天順年間,有一位進士叫陳音,傾心經術,不問世事。一天,陳音整理書籍,發現一張宴帖,就如期赴宴。到朋友家,久坐不走,朋友問他有什么事,陳音說,前來赴宴。那朋友莫名其妙,又不便詳問,只得備酒款待。事后,那朋友才想起,去年的今天曾宴請過他。還有一次,陳音朝罷歸來,途中說要拜訪一同僚。侍從沒有聽清,仍牽馬回家,陳音以為到了同僚的家。步入客廳,環顧四周,陳音說:“格局與我家相同。”又看見壁畫,頓生疑竇:“我家之畫怎會掛在這里?”恰好家童出來,陳音呵斥道:“你怎么在這里?”家童回答:“這本是你的家嘛!”陳音這才恍然大悟。

孔子圍于陳蔡之間,七日不火食。

大公任往吊之曰:“子幾死乎?”曰:“然。”

“子惡死乎?”曰:“然。”

任曰:“子嘗言不死之道。東海有鳥焉,其名曰意怠。其為鳥也,翂翂翐翐,而似無能;引援而飛,迫脅而棲,進不敢為前,退不敢為后;食不敢先嘗,必取其緒。是故其行列不斥,而外人卒不得害,是以免于患。直木先伐,甘井先竭。子其意者飾知以驚愚,修身以明污,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故不免也。昔吾聞之大成之人曰:‘自伐者無功;功成者墮,名成者虧。’孰能去功與名而還與眾人!道流而不明居,得行而不名處;純純常常,乃比于狂;削跡捐勢,不為功名;是故無責于人,人亦無責焉。至人不聞,子何喜哉?”

孔子曰:“善哉!”辭其交游,去其弟子,逃于大澤;衣裘褐,食杼栗;入獸不亂群,入鳥不亂行。鳥獸不惡,而況人乎!

孔子被圍困在陳國、蔡國之間,七天七夜不能生火煮飯。

太公任前去看望他,說:“你快要餓死了吧?”孔子說:“是的。”

太公任又問:“你討厭死嗎?”孔子回答:“是的。”

太公任說:“我來談談不死的方法。東海里生活著一種鳥,它的名字叫意怠。意怠作為一種鳥,飛得很慢,好像不能飛行似的;它們總是要有其他鳥引領才飛,棲息時又跟別的鳥擠在一起;前進時不敢飛在最前面,后退時不敢落在最后面;吃食時不敢先動嘴,總是吃別的鳥剩下的,所以它們在鳥群中從不受排斥,人們也終究不會去傷害它,因此能夠免除禍患。長得很直的樹木總是先被砍伐,甘甜的井水總是先遭枯竭。你的用心是裝扮得很有才干以驚嚇普通的人,注重修養以彰明別人的濁穢,毫不掩飾地炫耀自己就像是舉著太陽和月亮走路,所以總不能免除災禍。從前我聽圣德宏博的老子說過:‘自吹自擂的人不會成就功業;功業成就了而不知退隱的人必定會毀敗,名聲彰顯而不知韜光養晦的必定會遭到損傷。’誰能夠擯棄功名而還原得跟普通人一樣!大道廣為流傳而個人韜光隱居,道德盛行于世而個人藏譽匿耀不處其名;純樸而又平常,竟跟愚狂的人一樣;削除形跡捐棄權勢,不求取功名。因此不會去譴責他人,別人也不會責備自己。道德修養極高的人不求聞名于世,你為什么偏偏喜好名聲呢?”

品牌:北京明天文化(先知先行)
上架時間:2019-11-05 18:39:10
出版社:北京明天遠航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本書數字版權由北京明天文化(先知先行)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竹山县| 景洪市| 新建县| 宜君县| 贡嘎县| 武冈市| 嘉定区| 邮箱| 五莲县| 太原市| 怀来县| 蒲城县| 江陵县| 正定县| 华池县| 牙克石市| 宁夏| 柘城县| 嵊州市| 威宁| 乐山市| 绥宁县| 乌恰县| 中江县| 宁都县| 安化县| 云南省| 互助| 莱西市| 安溪县| 刚察县| 闽清县| 辛集市| 日喀则市| 通州市| 孝义市| 叶城县| 平顶山市| 苗栗市| 沁阳市| 巴南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