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湖已老,她還年輕
最新章節
- 第106章 文質相稱的“古詩十九首”
- 第105章 舞臺的第三只眼??
- 第104章 迷離背影和遠大前程
- 第103章 言語的主人還是肢體的號角
- 第102章 疼痛就是現實與夢想之間的距離
- 第101章 全民被電影的時代
第1章 《金鎖記》:更像一場核泄漏?
左折 舞臺控
被原作者張愛玲稱為她小說世界中“唯一的英雄”的曹七巧,原本就是個讓人震撼的狠角,加上編劇的王安憶、導演的許鞍華,一切都是品質的保證。《金鎖記》整臺戲的制作非常精良,話劇舞臺對觀眾視覺和聽覺的遷就和照顧,始終都罩在張愛玲“酸梅湯沿著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遲遲的夜漏——一滴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真長,這寂寞的一剎那”那種透徹隱忍和曠世寂寞的文字表述中,劇情處理手起刀落干凈利索,卻飽滿而富有張力。看的是2012年巡演的最后一場,第53場,所積聚的能量更像一場核泄漏。
她擁有的是“一個瘋子的審慎和機智”,她那“平扁而尖利的喉嚨四面割著人像剃刀片”,她的愛與恨,她的自我毀滅和病態的報復……焦媛很出戲,氣場太強大,強大到所有的扭曲和乖戾都劍拔弩張,強大到舞臺到處是張愛玲純粹決絕的影子。
演出結束后的交流會,好多的女觀眾,肺腑直出,眼淚橫飛,都是藏不住的迷戀和激動。
可是,娛樂時代,沉重的《金鎖記》無法聚攏高漲人氣。不要懷疑三位杰出女性的號召力,不用怪罪于焦媛和尹子維不夠大牌難有明星效應,也不要埋怨市場的殘酷和品位……你看大幕落下多少人仍陷在劇情中不能出來,你看多少人離開劇場時還回望那空蕩蕩的舞臺,看這樣的戲,欣賞之余,還有一種無法承受的沉重。所以,選擇不看的人,其實是一種怕,“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的怕,生活已經是一場悲劇,何必再去戲院欣賞悲劇?《金鎖記》對曹七巧變態心理的鏤刻,那刀子一般毒辣的話語,那硫酸一樣毀滅的行徑,舞臺上她的女兒逃無可逃,臺下的人,怕都是自投羅網。
曹七巧的悲涼可以同情,但她的糾纏應該不被認同。有些人,只是過客,他若無情你便休,珍惜相遇的緣分已然足夠,“生命是一襲華美的袍,爬滿了蚤子”,張愛玲“因為懂得,所以慈悲”,她不懂。人人都學會看化,她偏鉆牛角尖,“杯具”也就注定的了,我們的唏噓也甚至沒了意義。所有的不幸福,所有的潰敗,千萬別只怪在姜三爺身上。尹子維的招牌表演很出彩,微博上大量的人說他的表情最討厭,他的笑容最壞,所以連喜歡他都要不好意思。看來,他既是沉重的輻射源,也是輕松的聚攏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