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招愿
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一眼千年(一)
‘鈴鈴鈴~’一通電話鈴聲在一間小公寓響起。
薛曉惺忪了下眼睛接起電話,耳邊馬上傳來同窗好友安溪微急促的聲音:“薛曉,我們接到教授通知,在城東以南十余公里外的一處山丘地帶,有個疑似古代墓,我發位置給你,你自己開車過來,我們先去了。”
“好!”薛曉一下子清醒了,作為一名大學研究院的考古生,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學習機會。
簡單洗漱完后,帶上工具箱和筆記本便立馬驅車趕往現目的地。
約一個小時后,因地形原因,薛曉不能將車開上山去,只能下車,順著地圖指示,饒了半個山,走了二十幾分鐘才到達墓地現場。
所有考古人員已經換上專用衣帽和手套。
安溪向薛曉看過來:“薛曉,快換外套,馬上要開棺了。”
“哦,好。”
換衣套很簡單,很快,薛曉就加入了隊伍。
此時展現在她眼前的簡易構造的四方墓,中間是一口鋪滿塵土半風化的棺木。
薛曉問旁邊的安溪:“欸,這墓怎么發現的?斷出是什么朝代沒?”
安溪沒有停下手中的動作,繼續刷土,一邊回答她:“聽說是有個農民阿伯上山砍樹,突然泥石塌陷就露出了個洞,然后打燈就看到了里面的棺木,就上報了。至于它是哪個朝代嘛?具體還得問李教授,他研究了下棺木上的文字,給出估算是這墓已經有上千年了。”
“什么!”薛曉自開始考古以來,接觸過最早的墓也就四百多年,這口墓雖然簡單,但有上千年歷史,那也值得跑幾趟了。
李教授聞聲看了眼薛曉這邊:“安溪,薛曉,你們到邊上來,再過半小時就開棺了,你們幫助張文逸做好現場記錄。”
安溪、薛曉:“好。”
兩人從墓坑上來,張文逸已經拿著相機在拍照和錄像了。
張文逸:“安溪薛曉,你兩拿筆記本記錄周圍的地質環境,以及出土的葬品。”
安溪拿起筆記本書寫著,一邊念叨:“目前為止,還沒有發現葬品,可能是個純棺墓。”
薛曉拿塑料袋取了些土壤樣品,再環視四周的環境,南面是山,再看棺木的朝向,是向北而葬。
“安溪,古代人信風水么?”
安溪埋頭苦寫:“這不廢話么,你以為司南那些東西是怎么來的?”
“那就奇怪了。這墓面北而建,東不見陽西不迎風的,南邊又是高山,連年潮濕,怎么看都不像是埋葬的好地方。”
安溪停下書寫,思考了一下:“嗯......可能他們只是小戶人家,隨便挑個地方葬的呢。”
薛曉拿過筆記本,接著寫了一會,又道:“小戶人家不會專門挑這高度的山丘之地埋葬,你以為葬個人建墓不用花人力財力?剛才看到那口棺木,雖比不上歷朝皇室官家的,但李教授也預估它有千年之久,小戶人家能有這閑錢制好的棺木?”
安溪愣了一下:“好像有點道理。”
薛曉拿筆輕輕敲了下安溪的腦袋:“叫你平時不好好聽課。”
安溪摸著頭:“行啦,一會開棺后,所有謎底就揭曉了。”
半個小時,在所有人的忙碌中過去了。
“準備,開棺!”
棺木蓋和架子綁緊,李教授一聲令下,四人四個角,抬起架子往一個方向走。
在場考古人員都摒住了呼吸,薛曉和安溪等人站在李教授旁邊,是墓的上方的最佳視野。
隨著棺蓋緩緩抬起往外移動,在黑暗里沉睡了千年的棺,重新有了光。
光線照進漆黑的棺內,一點點將它的真容揭露。
‘轟......’
棺蓋落在地上,發出一聲小而沉悶的聲音。
“哇~”
安溪等人在上方嘩聲一片。
棺木里面躺著一副尸骨鈣化侵蝕嚴重的骨架,服飾已幾乎腐蝕完,已經看不出原樣和原色。
而骨架右手邊掩蓋著一條長方形的器物,因為被東西擋著,看不清是什么。
“下去看看。”李教授說著就帶了幾個助手下去。
留在原地的薛曉,看著棺木里的人和物,突然心生悶意,輕撫了下胸口,將微紊亂的氣息調整好,但心臟還是跳得比平常快。
安溪發現了薛曉的不妥:“你怎么了?”
“有點心慌,可能是沒吃早餐的原因。”
“唉你真是,低血糖又犯了是吧。中午休息我再和你去吃點好的。”
“嗯。”
墓坑里,李教授站在棺木旁的升降梯上,張文逸在他對面用攝像機記錄著全過程。
沒有人在大聲說話,現場有的是忙碌的聲音。
李教授拿著工具,輕輕挑開遮住器物的衫布,直至將它展現在眼前。
張文逸拿著攝像機的手停頓了一下:“是把古琴。”
“嗯。”
古琴表面已經蒙上了一層灰土,木和弦雖有腐蝕和破損,卻依舊能看出用的是上好的木料和金屬絲制成的。
李教授伸手將古琴輕輕托起,轉身遞交給他身后的助手。
墓的上方,薛曉的目光從古琴出來后,就再沒有在那上面離開過,直到古琴被帶走放進保存箱里,而她心跳更明顯了。
李教授繼續著動作,這下是要將棺木里的衣服取下。
就在他小心地翻動著衣布時,一塊圓形的玉制器物從衣布中掉落。
李教授捧起玉石,從形狀和成色上看,這是塊用于裝飾的玉佩。
‘不對。’
李教授摩挲了幾下,玉佩的兩面有刻字,看了一會,他可以確定,是大篆。
“哈!”李教授突然發出一聲爽朗的笑,張文逸不明所以。
“果然如我所料,這座墓,是先秦時期所建的。”
張文逸一驚:“什么!”
李教授將玉再遞了過去給助手,一邊說道:“是先秦時期的墓,從墓的大小和結構來看,應該是官室家中人的獨墓,只不過為什么沒有殉葬品就得考究一下了。”
“會不會是已經有掘墓人來過了?”
李教授不否認這個可能,但轉念一想又覺得難說:“我剛到時就對墓進行了勘測,這是閉口墓,沒有被入過的痕跡。”
說完又繼續手中的活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