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章節
書友吧第1章 序
一
錫儀又送來了一部書稿。
年逾八旬以來,我已經不再接讀未正式出版的書稿了。不僅是因為衰老相侵,一年前還生了一場大病,至今仍在康復中。幾位深情關心我的學生,甚至下了命令,要我好好休養,不再操心于那些閱稿、改稿、作序之類的事。但這部書稿,我仍然接受了。
錫儀是我在電大執教時的學生。他的人生比較簡單,上海市重點中學松江二中高中畢業時放棄高考,當了一名“解放軍叔叔”,之后又成了一名“人民公仆”(擔任時為鄉的黨委書記、松江總工會副主席等)。
不僅是由于他曾是我的學生,當然也絕不是由于他曾是干部。
要是沒有記錯的話,他今年已經76歲。也是在一年前,經多方檢查,他疑患了一般人談之色變的那種病。就在這般境況下,他堅持完成了這部書稿。主要是這份執著,對文學的執著,這種精神,與死神抗爭的精神,讓我不能拒絕。于是,這部書稿放到了我的案頭。
二
這是他讓我接讀的第三部書稿。
他的第一部書稿《暖》,主要收編了他先后創作的幾篇短篇小說。我在序文中曾寫到,在讀到有些文字時,“我竟被感動得老眼濕潤”,把一些老人“寫得可近可親,有呼之可出之感”。還寫到:“一個個或堅持著自己操守,或有著慈悲情懷的形象,每每讓我想到作者本人”?!杜泛笥晌膮R出版社出版,時在2012年4月。他的第二部書稿《秋》,集中收編他歷年來創作的詩篇。在序文中,我又寫到,他“是在按傳統詩論創作的作品熏陶下、在傳統詩論指導下修治詩歌的”,因此,他的詩作有真情實感,重形象思維?!肚铩穭t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時在2014年4月。
這第三部書稿題名為“煉”,描述了在一個特定的歷史階段,一批熱血青年聽從黨的召喚,燃燒青春歲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這所大學校里自覺接受黨的教育,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勵志鑄魂,脫胎換骨,成長成才。
確切地說,這是一部紀實性文學作品,用的是第三人稱。人物名是虛造的,但作品所描述的事基本上是真實的。作者顯然是作品主人公陳亮的原型。
故事開始時的大背景是——
持續三年的自然災害,使我國經濟、人民生活遭遇到新中國成立后空前的困難。蔣介石集團趁機在東南沿海地區實施軍事進犯計劃,企圖反攻大陸;中印邊界的軍事沖突升級;美國明確介入越南戰爭,其U2偵察機頻繁侵犯我內陸領空;中蘇關系也日趨惡化,以致引發邊境爭端和軍事沖突。形勢十分嚴峻。
歷史是不能忘記的。列寧說過,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煉》就錄下了這段“過去”的一個側面,一個個例。《煉》或許會讓陳亮這樣的親歷者得以重溫那段生活;而對80后、90后、00后來說,如要了解“過去”,了解我們的國家與人民曾經經歷過什么,是怎樣走過來的,《煉》則提供了一些感性材料。僅從這點看,《煉》的出版,絕不會沒有價值。
三
《煉》中的一些細節,閱讀時,或許不會感到枯燥乏味。
新兵駐地的廁所,其實只是在地上挖的一個坑,蘆葦也只圍了一半。新兵如廁前,幾個農村的孩子爭搶了坑位,如廁者剛拉下屎,即被他們用柳條畚箕掏去。村民拉完屎,也只用旁邊的蘆稈刮一下就完事了。所以,那圍著的一半蘆葦,日見減少。
因連年干旱,新兵與村民用水,只靠一口井。部隊領導決定,早晨及整個上午,讓村民用水。而待中午以后新兵用水時,井基本上枯了,即使有水,也只是泥沙水,新兵洗臉擦身,得先讓泥沙沉淀于盆底,然后將上面的水倒入另一個盆子,而且如此反復多次,才得一盆較清的水。
這是一個美好的夜晚。頭頂上,滿天的星斗,如綴在幽藍緞子上的顆顆寶石,在頻頻閃爍;草叢里,小蟲們在吟唱,此起彼伏,合奏著曼妙的夜曲。這秋夜原來這般充滿生機。陳亮因起夜,欣賞到了如此的美好。他正要回宿舍時,突然發現伙房里有“情況”,于是悄然進入,扭亮電燈,原來新兵連一班長在偷吃饅頭。陳亮驚呆了。但他隨即想到,新兵每人每頓只兩個饅頭,加一小碗稀薄得可照得見臉的粥湯,缺油少菜,而新兵們正值弱冠之年,白天得完成繁重的軍訓任務,晚上時有“緊急集合”,這對“塊頭大”、飯量大的這位班長來說,確是尤為難忍的。但這顯然違犯了軍紀。如何看待?如何處理?陳亮深深陷入了矛盾中。
……
在《煉》中,有不少故事生動可讀。
在“荒村決堤”那節中,作者運用白描手法,全景式地繪制了一幅軍民聯合抗洪圖,場面可謂波瀾壯闊,讀來讓人驚心動魄。在合力堵住決口后,作者有一段點睛式的議論:這新堤,是用一袋袋沙包壘成的,更是由上百軍民的堅強和勇敢、信心和力量、團結與拼搏構筑的,而這種精神與品格,是在一個特定情境中的自然表現,這就叫,危難時刻,方見英雄本色。
號兵與女娃的邂逅,是在一個初夏的清晨。號兵在土岡上心曠神怡之際,一個五歲的小女孩為號兵送水,出現在他面前。于是有了一番樸實而真誠的交流。號兵許諾,半個月后的“六一”節,將送給她一份禮物??傻絻和澞翘?,小女孩的母親帶他來到了土岡下的一座新墳前,而新墳中正睡著那位可親可愛的小女孩。原來,為了在節日那天招待他這位解放軍叔叔,小女孩在下河捕魚時不慎溺水。據知,作者是含著熱淚寫下這段滲透著魚水深情的文字的。
四
錫儀的三部書稿名聯系起來看,覺得很有意思?!杜分械拇蟛糠肿髌罚〔挠谒温毧偣r的所見所聞所感。眾所周知,工會工作的主旨是服務,是暖心。秋,既是自然季節,也是人生的一個階段,一段路程。無論是自然之秋,還是人生之秋,都意味著豐收,意味著成熟。這就是《秋》要告訴我們的。而《煉》寫的雖然只是在部隊的六年經歷,但這段經歷為他的整個人生奠基。有了“煉”,才有“暖”,而最后收獲了“秋”?!稛挕贰杜贰肚铩?,用一種特殊的樣式即文學作品,勾畫出了他的人生旅程。
吳春榮
2018年8月26日匆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