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燭晉
南鄉(xiāng)子慢
歷史已完結38.39萬
八王之亂,五胡亂華,衣冠南渡,剛剛建立的東晉王朝如履薄冰。 寬衣博帶,揮毫潑灑,詩酒風華,喜得安定的名士大賢山水怡情。 王羲之,王獻之,謝安,謝玄,桓溫,陶淵明,郗超,劉牢之,劉裕,張重華,苻堅,姚萇,石虎,拓跋珪,慕容垂…… 門閥與寒士,北伐與南拓,攪動風云的人物次第登場,在名與利,鐵與血中激蕩,愛恨情仇,感遇抒懷,故國風雪,袖箭冷槍。 為國,為民,為己; 立命,立德,立心; 血染長纓終不顧,北府雄兵屠胡虜~ 而此時,身為瑯琊王氏旁支小輩的王慎之,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東晉的一豆燭火。 他愁心的,只是找回那個逃跑的小媳婦, “西征北伐?跟我有什么關系……” “來來來,把那個鱸魚莼菜羹往我這挪挪,夠不著……”
-
大明已成日不落,皇叔何故造反?
心安體亦舒
歷史已完結37.63萬
洪武年間 ,張士誠殘部以及小日子過得不錯的人組成海盜集團,屢屢侵犯我大明海疆。 英明神武的洪武皇帝朱元璋,為了集中力量對付北元殘余勢力,三番五次下令禁海。 身為朱元璋的三皇孫,朱標的嫡次子,朱雄英同父同母的嫡親弟弟朱允熥,他頭鐵的上書開海。 一年后,朱允熥率領著浩浩蕩蕩的艦隊駛向了大海,一番霸業(yè)在海上成就。 太平洋?不過是我家的內(nèi)海。 …… 建文四年,朱棣奉天靖難,持續(xù)了四年的戰(zhàn)爭總算走向了尾聲,浩浩蕩蕩的靖難大軍終于開進了應天府。 就在朱棣即將得償所愿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端坐在御座之上的人竟然不是建文帝朱允炆,而是朱允熥! 看著臺下驚慌失措的四叔朱棣。 朱允熥微微嘆息一聲,問出了潛藏在心底的話,“皇叔,何故造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