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劍大會不僅僅在于品鑒這么簡單,武林刀中仁門、劍中義門、槍中霸門和斧中重門,聯合并稱刀兵四門,掌管的是天下武林刀兵譜的總排序,譜中囊括兵器一千八百件,每一件都有明確的標注,而一旦有榜上的刀兵在此大會上出現,刀兵四門也都會格外的注重,甚至會采納合理的看法,因此,還請諸位不吝賜教?!眲Ⅰ覍⑷藫Q下了龍頭樁,重新呈上了一件蓋著紗布的兵刃。
然而這一回,雖是隔絕了目光的探視,那件器物所散發出的凌人氣息盛過了在場眾人的總和,好似一股腥風雨就要撲面而來,能有這種血氣的兵刃,有一種途徑可以辦到——屠千人。
這種東西,歷來都是武林人眼中的兇器,殺了數百人后,就算是刀刃其持有者也可能會棄之而不用,因為殺機能擾亂人心,戾氣會改變一個人的心性,更何況這種屠戮千人以上的魔兵了。
“這么濃郁的殺氣,定然不是刀劍,要么是戟,要么……是斧?。?!”一人出聲說道。
刀和劍在兵中有著仁義之名,刀有單刃,一面是寬仁,一面是殺心,對著敵人的自然是殺心,對尋常人抱有寬仁之心;而劍歷來乃至君子的代稱,因為持劍者應當如劍,行事有正直,要懂得藏鋒于劍鞘之中。
見那人方才驚呼了一聲,劉褚也不多說什么,也沒有表態,而是緩緩掀開了紗布。
“什么……一張弓?”所有人大吃一驚。
這種東西怎么會有這樣的殺氣?
不少人眼中盡是目瞪口呆。
長弓與其他的刀兵殺器尤為不同,因為殺人者箭,而非弓,它的戾氣從何而來?
所有人不明所以,就連是武術世家的姚璐也是一陣莫名,武林人中用弓箭者本就是鳳毛麟角,因為弓箭對使用者的要求實在是太高了。
用弓射敵,不僅需要有超凡的臂力,還要有超強的感知力和眼力,一箭射出,敵人是有機會躲開的,你一箭落空之后,等待你的就會是一段漫長而危機的空擋,因為你拔箭和搭箭都需要時間。
用箭殺人本就難,更何況是面對功力深厚的人了,想要殺之簡直難如登天。
但問題就在于,這張長弓的血氣簡直都要濃郁到極致了,至少是射殺千人長弓。
“除非……這張弓箭每射殺一人后,都用死者的心頭血浸泡一遍,染敵血數千乃至上萬后,亦能擁有這等殺氣以及殺機。”
還是之前點出一名孤鴻劍的那人,他正飲著酒,思索著說道。
如此的話,倒也不是不可能,但誰會這么‘變態’?
既然殺了人家,又拿人家的血來祭弓,當真是心狠手辣,血腥之手段聞所未聞。
“這位仁兄果然見多識廣……虧得你提醒了我,你之所說讓在下想到了一人,諸位,可曾記得一百二十年前的那位射龍島主?那位可謂真的是一狠人啊,一人只身前往魔云山,滅了一大魔教,殺人之數達到了三百。腳踏白原駒,背攜射龍弓,一壺白羽箭,夜去午方休!”
一位不知來歷的俠客說道,他頭戴斗笠,但身軀看起來有些高大和魁梧,是其練得功法使然,他并非是刀客,拿的是一桿極為特殊的戟,識得的人都知道了他的來歷,這是名暗殤的戟。
“這位兄臺請接著說!”劉褚示意道,說明他點到題上了。
“好吧,那我便獻丑了。”暗殤戟的主人說道。
他搖搖晃晃地站了起來,而后縱身一躍,腳尖如那蜻蜓點水凌空虛渡,一下就落在了臺面上,小心翼翼地拿起了那張弓。
“果然啊,真是它!此弓名為射龍弓,是三百年前龍玉大師的一大杰作,弓重三十六斤九兩,弓長三尺六寸,而弓取六材,干、角、筋、絲、膠和漆一起糅合煉制,共需三千六百日方才煉制而成,弓成之日搭箭拉滿長弓倚天射日,一箭飛出而弦聲如龍吟在嘶吼,固有射龍一說,箭飛出,沒入了云霄,所行距離遠不可測,之后射龍弓被鄭宣所得,自號射龍島主,配合其獨有的射箭之術,實力堪稱功參造化。”
暗殤戟的主人緩緩說道,勾起了大家的回憶,這竟是一件古器,百余年前曾極度輝煌,殺出過赫赫威名,百年后竟差點無人識得,神弓差點蒙羞。
不過這也正是品劍閣的巧妙所在,如果拿出的東西大家都認得,那也沒多大意思了,要的就是懸念。
“不錯,說得好,此物正是射龍弓,來人,酒滿上!”
正所謂獨樂了不如眾樂樂,劉褚本就對這長弓極為喜愛,見得這么多人目光生輝恨不得搶走此物,他也是極為的興奮,連忙喝道。
咕嚕嚕?。?!
酒剛端上來,那人便直接端起了一大碗,三兩下便飲盡了一碗,那面色顯得美不堪言。
龍睛樓再次送出一壺美酒,許多人都要坐不住了,摩拳擦掌,準備大顯身手。
“忘了提醒各位了,今日所品鑒的兵器,在下個月龍睛樓的拍賣名單中都會出現,這是一個機會,大家個不要錯過了?!眲Ⅰ以谶@個空檔時間點提醒道。
許多人大驚,看來今天的品劍大會還真的來對了,提前知曉這些東西的底細。
劉褚趁熱打鐵,一弓一劍怎么夠呢,是時候來點猛料了,他要引爆全場的熱度。
于是又一件兵刃不多時就被呈了上來,依舊是兩個人抬著,像是很沉的樣子。
“這像是……佛寶之光,莫不是……佛門中的寶物?”
夏典細細感知,隨即念叨道,而那紗布揭開的瞬間,一束明亮的寶光之氣如霧氣般繚繞著,盤旋在那件器物之上。
他瞪大了眼睛,因為這像極了武林中流傳的秘言——渡器。
傳言方寸山上的和尚們每日都對著器物誦經,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為的是喚醒器物中虛無縹緲靈覺,一旦成功,這器物會出現奇異的變化,如同器中有靈,可與持有者心念合一,甚至可以一舉達到人器合一的境界。
秘言,是只在佛經中提及過,不知道是否為真的東西,但人器合一的境界卻是真實存在。
人器合一倒不如說是一種奇特的意境,比如人與劍,就算是大成境的高手也不一定能夠做得到人劍合一,唯有不斷地練劍以提高自身的實力,突破現有的境界才行,但是世間總有例外的時候,小成境的人雖然不是很強大,但他們癡迷于劍,醉心于劍,對于練劍可以說是達到了一種廢寢忘食、無劍便成魔的地步,對于劍的領悟十分超前,而人劍合一往往便會在這種時候出現。
這是一種很奇怪且很不可思議的感覺,在人劍合一的狀態下,一切劍術劍法都會到加持,用劍者可以發揮出超越本身數倍的力量來。
心之所指,劍之所向,隨心隨欲,人劍合一!
人劍合一很強大,卻也很難達到,人器合一速達的理念,千百年來無數人在研究,可是卻怎么也找不出一條出來,唯有那不知是從何時傳承下來的佛經中有佛陀為后人指出的一條明路——渡器之法。
這便武林中一直在流傳的秘言,以高深且正統的佛法為根基,以無我無欲之心去誦經渡器,終有一天,器將如人,誕生出先天的靈覺。
方寸山的和尚們一直在否認這種法,且聲明只可能是一種推論,沒想到他們一直在進行,而且有了很大的進展,此物產生的寶光便是最直接的證明。
“這種東西……怎么會出現在這里。”有人難以置信,且不論渡器之法的真假,這東西絕對是稀世的寶物,只是目前還未知其作用。
可是無論是方寸山還是寶蓮寺,都是武林中的武學的殿堂,那里歷來都是高手輩出的地方,一座大院就似龍潭虎穴,隨便一個僧人都是大成境的高手,一座大院的首座便是功參造化級,他們絕對是最頂級的教派了,怎么可能容忍門中的寶物流失在外呢?
“是一件袈裟!”許多人愕然,終于看清了此物,并非是什么神兵利器,而是一件黃色的布衣袈裟。
“亦是一件古物!”
許多人臉色凝重,那種濃重的年代感浮現于這件袈裟之上,無論是顏色還是布線,都讓人明白這應該不是當代出產之物,而且它跨度的歲月應該比前兩件都還要久遠,至少在五百年以上。
淡淡的佛寶之光讓人明白,這件袈裟肯定比之前的一劍一弓還要危險,它已經不僅僅是一件袈裟了,更是一件難得的‘渡器’,能產生異樣的寶光。
“這是出自哪座寺廟的器物?他們到底做了什么?”更有人震驚到驚呼,他們自然指的是那群和尚,竟在無聲無息中造出了一件‘渡器’。
不用想這定然會震驚到整個武林,而且影響甚遠,甚至會顛覆一些東西,帶來一場影響巨大的變革。
“我現在甚至有些懷疑,你們劉家是有什么陰謀不成?”
有人佯裝冷靜,但也有人真的冷靜,他們思考到了一些嚴重的問題,這種寓意深遠的東西竟是由劉家來向整個武林傳達,而不是方寸山的人,劉家實在是有些功利了,倘若劉家真的想步入武林,并且占有一席之地,這何嘗不是一個好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