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翁婿初見
李云隨陶信進入會客廳,只見一個中年人端坐了主位的椅子上,個子不高,五官端正,雙目炯炯有神,神情嚴肅地看著進來的李云。
李云坦然自若,并沒有畏縮扭捏之態,雙目平靜地看著陶元,躬身施禮道:“晚輩見過伯父!”
陶元還是一言不發,就這么直盯著李云。李云正視陶元,面帶微笑,態度恭敬,泰然自若,也是不語。
二人這般眼神交流了一番,陶元心中暗暗點頭,首先開口道:“賢侄千里迢迢將玉兒送回,老夫感謝!”說完拱了拱手。突然又話風一轉,嚴厲說道:“可是據信兒所說,你和玉兒已經私定終身!豈不聞婚姻大事,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方為正道!退而言之,也要發乎情,止乎禮!你們這樣的行為,于理不合,于世不容,你如何解釋!”
李云躬身說道:“伯父請聽侄兒一言。婚姻之基礎在男女之相悅,至于其他,不過形式和過程而已。我和玉兒相識相知,兩情相悅,情比金堅,天地可鑒!我們在艱難困苦的環境中經歷考驗,彼此許下諾言,緣定三生,于理相合,于情可憫!然而,我們依然遵循禮制,希望獲得父母的同意!侄兒還請伯父成全!”說完眼神平靜地看著陶元。
陶元說道:“算你說得有理!我聽說你也曾得高人傳授,又游歷各地,你對當今局勢有何看法?”
李云說道:“侄兒幼年得高人傳授,學習長生之道和刀槍武藝兵法等,又在南陽思圣書院學習,粗通經義、兵法和武藝。一路行來,觀各地形勢,心有所感,請伯父指教。”
“當今天下,霍氏篡權,不得人心,而且倒行逆施,惹得民怨四起,觀其行為,必不能長久。各地起事者甚多,侄兒試一一剖析。青蓮教建立神國,固然能一時得勢,然而神國之設與傳統不合,恐不能得士人支持。而且我看其施政也沒有章法,一般首領由平民乍得高位,耽于享樂。時間久了,必會內亂或被其他勢力兼并。現在幽州的勢力要想發展,勢必要南下,二者之間可能會發生沖突。通天教雖然一時勢大,但觀其行事,也不是長治久安之象。現在金陵的勢力借助地利,或能形成對峙。洛城的討逆盟聲勢頗大,郭孟也頗有野心,他們和霍氏必有一爭。不過郭盟心胸狹隘,志大才疏,手下多江湖豪杰之輩,我怕他不容田放,二者或會內生嫌隙。其他各地勢力雖能自保于一地,但尚未聽說有能安民之人。”
“小侄認為,當今天下紛亂,百姓生于水火,縉紳商民也是朝不保夕。民為邦本,如有人能行安民之策,招攬四方英雄,必能乘勢而起!”
陶元的眼睛登時亮了,李云的見解果然非凡,確是良才。有此等謀略,在這亂世當能建立一番功業,或許陶家還能借力,不僅保全,而且能有所發展。他溫和說道:“賢侄見解果然獨到,于天下形勢了然于胸。不知你有何打算?”
李云說道:“小侄打算先回南陽立足,建立勢力,逐步發展。小侄和討逆盟有所淵源,以當今形勢,或可結盟,北抗霍氏,然后向南發展,依托龍江,發展農業和工商業,擴充實力。然后順江而下,平定南方。然后北上,逐次平定。四方平定之后,休養生息,北達草原,南越交州,希天下太平。”
陶元鼓掌大叫道:“好!賢侄有此雄心,無論勝敗,當不負此生!和賢侄說實話,陶氏在此時也面臨困境,既然賢侄也想爭一下這天下,我自當助你!”
他又說道:“這次你雖然送玉兒回來,但金陵并不安全。我想一方面資助你,一方面也是作兩手打算,讓陶信帶著一部分人和物資跟你回南陽,作為你起事的啟動財力,順便加強南陽陶氏商業的力量。玉兒也隨你回去,那里可能還安全些。我在這邊維持,幫助你籌措物資,建立和這邊的聯系。如果這邊形勢不好,我再把這邊的生意也遷往南陽和江州一帶,保存實力。”
李云躬身謝道:“多謝伯父能看得起我,不僅讓玉兒嫁給我,而且還資助我,我必不忘今日之恩!相信將來陶氏商業定能有大發展!我知道海外貿易利益頗大,希望將來陶氏能將生意做到海外去!”
陶元哈哈大笑,對陶信說:“信兒,你要有此雄心,老夫也就含笑九泉了!這次你不錯,好好幫助李云!”
三人又商量了開局所需要的物資等物。因為路途遙遠,決定先籌措一部分貴重金銀等物資,先期帶到南陽。至于鐵器、糧食等物,等南陽形勢好轉之后再逐步購買轉運。陶氏商業全部為李云開放服務,提供后勤支持。作為回報,將來李云建立帝國要給陶氏各種便利,助其發展商業。
鑒于目前形勢,決定陶氏和李云的關系暫不宣揚,家族中也暫時保密,一切都暗中進行。三日后在家中舉行秘密婚禮,陶氏將女兒嫁給李云,定下名分。待回到南陽,再舉行正式婚禮,陶信到時作為女方代表出席婚禮。
定下了諸事之后,陶元讓陶信帶李云四處轉轉欣賞金陵風光,自己則去準備物資和婚禮事宜。
陶元走后,陶信對李云翹起了大拇指,說道:“賢弟好本事!不僅化險為夷,而且還讓我父親這般支持你!我原來勸說他時還猶豫不定,想不到現在這么干脆就認可了你!還要舉族支持!以后陶氏這艘船就和你綁在了一起,這是一場豪賭啊!”
李云笑道:“伯父經商一生,精明無比,豈會作虧本買賣!放心好了,你們的投資絕對回報巨大!”
二人又說笑了一會,陶信說:“賢弟,既然父親有命,我今日就帶你逛逛金陵城!”二人就一起出門。
漫步街頭,感受著千年古都的繁華,李云不禁思緒萬千。這里有著各種恢弘的人文建筑,各種廟宇、道院隨處可見,其中尤以夫子廟最為宏大,彰顯著人文薈萃的興盛。秦河一帶商業聚集,千門萬戶臨河而建,各地物產匯聚,為著名的金粉之地。河上畫舫成群,夜晚紅燈高掛,絲竹陣陣,歌聲徹夜不休,眠花宿柳,士子佳人,留下多少佳話。
陶信首先帶著李云來到這夫子廟秦河一帶游玩,正統的莊嚴與世俗的喧鬧完美地結合在這里,大俗大雅并行不悖。已到晚上,畫舫全出,槳聲燈影,佳人如玉,才子尋香,真個是紙醉金迷,偎紅倚翠風流事,忍把浮名換低唱。陶信說道:“傳聞前朝末年,這里有八大名妓號稱‘秦河八艷’,色藝才氣俱佳,才子佳人相唱,愛情故事和亡國之恨糾纏,真個是八個奇女子,讓這秦河增添了多少浪漫!”
陶信邊說邊露出向往的表情,李云不禁好笑,低聲說道:“這歡笑的背后有多少凄涼故事,畸形繁華的背后是亡國的征兆!憂勞可以興國,逸豫足以亡身!此等風流之地,偶一為之即可,陶兄可不要一味貪戀眼前的美色啊!”
陶信笑道:“賢弟高人,我等俗人只能仰望。今日恰逢其會,我們也登船小酌,也算是忙里偷閑!”
說完,拉著李云來到河邊。看到一艘艘畫舫,李云信手指了指一艘顯得孤寂的畫舫,二人悄然登船。
船工輕搖船槳,沿河緩緩而行。畫舫裝飾華麗,精美絕倫。侍女奉上香茶小吃,二人落座。一會兒有一身材曼妙之女子自艙后走出,年約十六七歲,懷抱琵琶,肌膚賽雪,峨眉淡掃,清麗絕倫。陶信望之神魂顛倒,呆若木雞。李云雖見過很多美女,也覺這女子窈窕靈秀,為之神搖。女子盈盈坐下,展顏一笑,說道:“多謝兩位公子賞光!奴家董宛,彈奏一曲《春江花月夜》,請君欣賞!”
語聲溫柔動聽,陶信這才恍若從夢中醒來,手忙腳亂,把茶水都弄撒了。那女子不禁輕聲一笑,如黃鶯夜啼,婉轉動聽。陶信更是色授魂予,不能自拔。李云看在眼里,知道陶信這是陷在里面了!
那女子手指撫動,有琴音傳來,樂聲時而委婉細膩,時而節奏明快,婉轉悠揚,典雅優美,顯示了彈奏者高超的技巧和深刻的理解。曲聲讓人想象到春天靜謐的夜晚,月上東山,小舟蕩漾,花影搖曳,水天一色,漁舟唱晚,水波拍岸,興盡歸舟的月夜春江美景,讓人如置身江南水鄉之中,澄澈空明,清麗自然,那么地讓人心醉。
一曲聽罷,良久無聲!半響,李云不禁鼓掌,嘆道:“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不知乘月幾人歸,落花搖情滿江樹!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借張若虛和杜甫詩句)
陶信也是大聲叫好!端起香茶向女子敬茶,說道:“姑娘彈得真好!往日似乎沒有聽過你的名字,難道是新來的?”
女子放下琵琶,起身彎腰一禮,微笑說道:“奴家今日是第一次出船,就碰到了兩位公子,也是緣分!公子剛才的詩道盡本曲之妙,實在是才情高妙!奴家嘆服!”對李云似乎更加的欣賞。
陶信熱切地說道:“在下乃是陶信,在這金陵城還有些薄名,這姑娘出身哪家,本公子愿為你贖身!”
董宛說道:“奴家并非屬于哪家,只因家道敗落,父親病逝,母親臥病,家中債臺高筑,不得已租船賣藝,謝謝公子垂憐!”
陶信一聽大喜,說道:“既然如此,本公子愿意替你還債,并且為你母治病,你只要閑時陪我出游,一切隨你心意!”
李云笑道:“既然公子憐香惜玉,何不娶進家門,也是一段佳話!”
陶信笑道:“賢弟好主意!姑娘家住哪里,我這幾天就派人去提親!”
女子嬌羞不已,看陶信也是面貌堂堂,出身富貴,也是心動,就將家中地址告訴了陶信,陶信記下。
二人又聽董宛彈了幾曲,就送她回家,陶信是一路殷勤,約定第二日上門探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