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發展火器
隨著南陽各項改革的實施,南陽的發展日益蓬勃,實力每天都在增強著。李云忙碌著軍政等各個方面的決策,不斷地巡查,他的各方面經驗也都日益成熟。但他無論多忙,都會到后院問候父母,看望鳳仙兒四女,關心她們的身體和胎兒的情況,還經常貼著夫人們的肚子傾聽胎兒們的動靜,一家人難得地享受著天倫之樂。李云的洞虛經修煉和武藝練習也沒有擱下,功力穩步提升著。
這一日管風來到元帥府,帶來了京城方面和洛城方面的消息。京城方面,新朝已經知道了南陽方面的變動,但重心依然在防衛洛城的討逆盟,對南陽的力量比較輕視,有派軍來攻的可能,但軍隊的數量估計不會超過一萬人。洛城方面,郭盟、田放和秦堅都已來信,管風把三封信件交給李云。李云拆開閱讀之后對管風說道:“郭盟對我們奪取南陽倒是表示了祝賀,同意結盟,并邀請我們共同進攻京城。田放也對我們大加支持,表示我們可以以南陽為重,進攻京城量力而行!秦堅三人信中有離洛來投奔我們之意!你看我們該如何應對?”
聶風說道:“對于京城方面的進攻,我們還是要加強戒備,一旦他們來攻,定讓他們吃個大虧,讓他們以后不敢輕易來攻!洛城方面,據我調查,內部有郭盟、田放兩大派系,現在正謀劃進攻天潼關!不過天潼關易守難攻,有新朝大軍把守,攻下恐非易事!我們在南陽不妨坐山觀虎斗!”
李云笑道:“你倒是滑頭!我們實力弱小,他們都不放在眼里,我們正好乘機發展!不過,既然結盟,完全坐視是不可以的,為免引起不滿,還是要派出一支小股軍隊作戰,以騷擾偵察為主,也順便探查新朝軍隊的實力!對于新朝來攻,也不可麻痹大意,一定要做好準備,情報偵察要加強!明日我就去云嶺關,查看防守情況,并在云嶺關召開軍事會議,商討如何出兵?”
第二日李云帶隊來到云嶺關,和黃勇見面之后檢查了云嶺關的防守情況。他對黃勇說道:“根據情報,京城方面可能會派人來攻打我們,人數在萬人左右。黃兄認為,云嶺關需要多少守備力量能頂住他們的進攻?”
黃勇說道:“云嶺關易守難攻,但關城不大,太多兵力也無法駐扎。常年配備二千人兵力,如遇戰事,四千人足矣!現在我旅總兵力在七千人,負責一關兩縣防衛,兩縣各駐兵二千人。我會根據形勢調整兵力部署,關城增加到四千人!同時在關道北出口到關城之間設立觀察哨所和小型防衛塢堡,派駐少量士兵,形成縱深防御和有效警戒體系!”
李云又說道:“根據洛城方面的來信,希望我們一起進攻京城!我擬在洛城向京城開戰以后,派你率領三千人前出,以偵察為主,偏重姿態,盡量不要激怒京城!目前我們的重心還是向南發展!對洛城結盟,對京城也保持和平狀態!”黃勇點頭。
第二天,隨著軍務院首腦和各旅旅長到來,李云召開了秘密軍事會議,管風等軍機處和政務院首腦也參加了會議。聶風報告了周邊形勢,特別是京城和洛城方向的情況;薩冰報告了軍隊的擴軍和訓練情況;各旅旅長報告自己負責方向外圍的情況。管風也報告了政務方面的準備和財力物資準備情況。
李云說道:“今后的行動方略,就像我們商定的那樣,向北防御,向南發展!現在南陽統一了,待春耕結束、夏收之前,我們就立刻開展行動,行動暫定名稱‘南方行動’!對于北方的兩大勢力,我們的政策是結盟洛城,防守京城,以防守為主,助戰洛城也是派出少量兵力,以偵察為主,不過分刺激京城,盡量保持一種和平默契,然后集中力量向南發展!北方的防務和助戰就由黃旅長負責,立刻整備擴編成師,兩旅編制,首先達到一萬人規模,做好防御計劃,嚴密戒備!一旦京城膽敢來攻,定讓它有來無回!但暫不強行出擊,以擊退為主!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適當擴充到關外地區!”
對于軍隊整編,李云提出各旅全部擴充為師,按照第一到第五的序列,編為五師。同時發展騎兵團、弓箭團和火器團,作為機動兵力和支持火力,由總部直接指揮。
李云說道:“我們的軍隊雖然數量不少,也取得了一些勝利,但并沒有經過大的血戰,面對殘酷戰爭的能力還是不足,各師一定要加強訓練,特別注意攻防演練!各師的軍官要全部經過軍政學院的培訓,提升指揮能力!士兵的待遇要切實兌現,絕不能發生克扣軍餉、虧待軍屬之事!各位回去以后,立刻開展全軍大練兵、大比武,對訓練成績突出的將士,給以物質獎勵和職務提升,頒發榮譽勛章,一定要激發起全軍將士的勇武之心!”
對于各師的發展方向和今后的安排,李云說道:“陶澤第一師留守南陽,作為總預備隊。黃兄的第五師負責北方軍務,承擔北部防御重任。李蓉第二師負責和薩冰第三師配合,負責向西到巴山山脈的郡縣,并向南達到龍江,將來實現和洞庭湖薩老的水軍會合。李青第四師負責向東到達伏莽山脈和桐梓山脈一線的郡縣,向南到龍江一線,暫不越過山脈到淮州。水師根據情況配合作戰。各師立刻研究各自負責方向地區的政治、經濟、軍事、民意等各方面情況,分析進攻所需兵力和物資需求,制定各自的行動方案,做好充分準備,要以最小的代價以秋風掃落葉之勢拿下各地!政務院和情報部全面配合,總結借鑒我們攻取七縣的經驗,做好各項準備!”
李云充滿激情地描繪了一副新的發展前景,他說道:“一旦我們南方行動成功,我們的勢力就能北到云嶺,南到龍江,西到巴山,東到伏莽山,方圓千里之地,帶甲十萬,我們就有了一爭天下的資本!”
眾人聽了都是振奮,奮斗的激情燃燒起來!
李云又說道:“春耕也是大事!我們物資消耗巨大,目前的物資儲備靠的是陶家的支持、商人的捐助和我們前期沒收的各縣儲藏,長久必然難以支持!最根本的還是靠農業和工商業發展,以正常賦稅提供穩定的財源!各旅在各地的駐兵也要幫助百姓耕種,特別是對于一些貧困的農民加以重點扶持,既加快生產也爭取民心!到夏初收獲后第一批糧稅交上來,就會緩解經濟壓力,形成良性循環了!”
隨著更多的書院學生回歸加入,和聶風從各地拉攏的人才,李云深感人才缺乏的壓力逐步緩解。大批富于才學的人通過薦舉和考舉加入政務系統,各郡縣的管理人才逐漸充實,管理也更加完善。商人們從各地趕來,加入到南陽的商業體系,帶來了資本,帶來了大量緊缺的糧食、布匹等物資,繁榮著南陽的經濟。一些原來被看著下里巴人的工匠等技術人才來到了南陽,待遇提高,地位提升,生產的效率也大大提升了,一些發明改造也越來越多。工部專門設立了研究院,匯聚了一批特殊人才,研究改良各項武器裝備。有研究鐵器制造的,提升著冶煉水平和武器質量。最神秘的機構是火器研究所,著力研究火槍和火炮等火器,作為南陽軍最秘密的武器。聶風從京城挖來一個老火器制造工匠,又從各地召來一些制造鞭炮、火藥的師傅和鑄造的師傅加入。
這一天,在陶信和聶風的陪同下,李云來到火器研究所。研究所位于城外軍政學院附近,附近有駐軍,研究所守衛也非常嚴。老火匠叫陳矩,世代家傳火器制造,原來在京城制造火器,但由于火器威力還不夠大,所以不受重視,只被當作一般工匠使用。聶風將他和全家都秘密接來南陽,給以相當于縣令的待遇,陳矩很感動,研究很賣力,已經制造出了十支火槍和一門火炮作為試驗品。
李云見到陳矩,發現他年約六十,臉色黝黑,一只耳朵少了一半,手指也少了三個,非常敬佩。他高興地握住陳矩的手說:“老先生辛苦了!老先生這種對火器的執著我非常感動,一定要注意安全!”
陳矩看到李云這么重視他,也是很感動地說:“元帥不嫌我等工匠低賤,給以這么高的地位和待遇,我陳矩今生只有盡最大努力造出好槍好炮!”
兩人談的非常高興,又參觀了已經制造的火器樣品。李云說道:“火器現在雖然威力還不足,但是將來必然是主要兵器!這對戰爭的方式和社會發展都會有重大影響!老先生的功績必不會湮沒,后世必然會記得您的貢獻!”
陳矩聽李云這么推崇火器,也是非常激動,說起火器也是滔滔不絕。他說道:“火器現在主要有三類:燃燒火器,爆炸火器,管形火器。制造火器,首先就是火藥的配方,不同的配方用途不同,威力不同,穩定性也不同。其次是火繩和盛裝火藥的鑄造器具。所以制造火器,需要火藥制造和器具制造配合。火藥不好,威力和效能發揮不出來,作用就不大。器具鑄造也是非常重要,特別是火槍和火炮的管形器具,如果鑄造不合格,無法承擔火藥威力,不僅殺傷不了敵人,還可能傷了自己!我這些傷都是在試驗和制造時發生爆炸造成的。”
李云仔細聽了陳矩說的各種情況,就對陶信和聶風說道:“火器制造事關重大,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火器研究人員的待遇要提高,要注意保障他們的安全,如果發生傷亡,要好好撫恤!調派好的工匠參與研究,同時也招募一些年輕有文化的人參加進來學習研究,不斷提高火器的質量和威力!對于火器制造需要的原料要加強采購,保證滿足需要!火器團要盡快組建起來,參與火器運用實驗,探究火器的戰法,盡快形成戰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