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雪山十分寒冷,趙遠之跟了一段距離就覺得整個人都被凍透了,可是前面的人還在繼續趕路,趙遠之回憶了一下剛剛走過的路,心里大概有數這是繞到了大盛的后面,這可以說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趙遠之緊了緊衣服準備不要打草驚蛇,順著原路回了大營,這時候天已經亮了,趙遠之頂著大黑眼圈回了大營,他帶著的士兵見了主將這副模樣都笑了。
“將軍,您這是大晚上做什么去了?”
趙遠之擺手:“睡不著,出去轉轉。”
這一下士兵都笑了:“您這大黑眼圈,真是夠明顯。”
趙遠之也跟著笑了:“確實,好了,你們好好操練,一天也不可懈怠,我去元帥營里。”
“是。”
田大帥此時正專心致志看著地圖,聽了腳步一抬頭見是趙遠之就招呼了一下:“遠之,坐。”
“謝大帥。”
雖然趙遠之和小侯爺的事情邊關的將士們也有耳聞,起初士兵,將官,元帥對趙遠之都沒什么好態度,但是后來相處下來發現趙遠之這個人嚴謹,辦事認真,很是值得信任,對待下屬也親近,也沒什么架子,漸漸就和大家打成了一片,而這位田大帥本就與趙老將軍是同僚,兩人也算是戰場上一起廝殺出來的,本來趙遠之來他還有些疑惑:怎么好好的大理寺少卿被派到邊關來歷練了?后來也道聽途說了一些有關常樂侯和趙遠之的傳言,所以這么一下子對趙遠之就有了一點偏見,不過后來發現趙遠之確實是一個可造之材,逐漸喜歡上了這個年輕人。邊關眾人逐漸達成了共識:一定是那個紈绔的常樂侯糾纏于趙遠之,而趙遠之抵死不從,這就招來了皇帝的不悅直接把趙遠之趕出京城了。
趙遠之解釋過幾次,可是大家權當他是“有難言之隱”。后來趙遠之索性有不解釋了,任由大家誤會。
田大帥看了眼趙遠之,剛好瞅到他的大黑眼圈笑著問:“怎么一晚沒睡?”
趙遠之點頭:“睡不著出去溜達了一下,還發現了一群鬼鬼祟祟的人。”
“哦?是大夏的人?”
“是,他們趁著夜色上了雪山,繞了半天似乎是在看我們的布防。”
田大帥點了下頭:“如今京城局勢不明,邊關都是全軍戒備,我們這里更是要警惕。”
“嗯。”
“大黎那邊的防線最為穩妥,只是我們這里高山林立,地勢上本就不占優勢,還與城池相距甚遠,最是不安全。”
“確實。”
田大帥說著站起身來到地圖面前:“而且,馬上就要進入冬季了,按道理說發放補給的文書應該就要到達了,今年冬天似乎比往年來的都早。”
正說著話聽到了外面嘈雜的聲音。
“下雪了?”
“是啊,怎么這就下雪了?”
“是啊,奇怪。”
“哎,那有什么奇怪的,今年冬天來得早。”
“也是,來得早,去的也早。”
聽著外面說的話,趙遠之更覺得心中不安,小侯爺的信也很久沒收到了........京城不會是發生了什么大變故吧。
-
另一邊京城中,宋全恒立在馬上看著小侯爺:“常樂侯,覺不覺得今年冬天來得很快啊。”
“你不說本侯還真感覺不到。”
宋全恒笑了:“你說此時西北邊疆是不是已經入冬了,那里可是有一座大雪山!你說我圍著京城一天,邊關的補給就會一天跟不上,那邊的將士們在沒有補給的情況下能抵擋過大夏的虎狼之師嗎?哦對了,是不是常樂侯的心上人也在那兒。趙遠之可是青年才俊,你說他會不會為了大軍撤退,自己去抵擋大軍,那么常樂侯你覺得等你解決了我,在去邊關的時候能不能見到活著的趙遠之。”
小侯爺聽到這里咬緊了牙關,心里登時被揪了起來:原來他們父子并不是孤注一擲。真是千算萬算沒算到紀王父子這么喪盡天良。小侯爺剛準備開口,突然聽到了城門上傳來了嘈雜的聲音,眾人都抬頭去看,一個人身著龍袍,面容嚴肅端莊,朗聲道:“收兵!”
“遵旨!”收兵的鼓聲響了起來。
小侯爺看到了皇帝卻沒有一絲微笑,宋全恒的臉上倒是笑意盎然:“收兵!”
兩方都收了兵掛起了免戰牌!
小侯爺小跑著上了城門,正看見皇帝在等他。
“皇上,常樂給皇上請安。”
皇上伸手拉起了小侯爺:“回宮議事!”
“是,擺駕回宮!”
-
皇帝回來的消息一時間傳遍了大街小巷,大臣們這才都反應過來:皇帝這哪是失蹤,這是給紀王演了一出戲,逼著他們反再趁機除掉。皇帝回來的消息,很快也傳到了梁大人的耳朵里,他板著一張臉并沒有過多的笑意。如今皇帝回來了又如何,宋全恒的意圖很是明顯:逼著皇帝與他談判,如此怕是大盛就要分崩離析了,不過若是皇帝不談判,那西北邊陲如何,大夏若是長驅直入,那真會無辜百姓遭殃,而且那里駐守的邊關將士怕也都要“客死異鄉”了。樞密使大人表情嚴肅,另一邊梁玉卻渾然不覺。
梁大人看他如此問了一句:“玉兒,你覺得如今局勢如何?”
“爹爹放心,如今局勢大好。”
“大好?你這好指的是哪一方?”
梁玉微笑:“自然不是紀王,他們如此做法就是坐實了叛賊的罪名,還是勾連外邦意圖謀反更是罪無可恕,他們父子這是永無翻身之日了!”
-
此時皇宮中皇帝召集百官議事,朝堂上眾臣都是低著頭沉默不語,這里面有一些是因為自己在皇帝不再時的一番言語心里害怕,還有一些則是憂心如今局勢,怎么看都是皇帝被動,很是不好,
皇帝看著沉悶的大殿,咳嗽了一聲:“怎么諸位卿家,朕不在的時候不是有很多話要說嗎,怎么朕回來了,你們卻啞巴了?”
“皇上,如今宋全恒圍城,我們雖然也能抵擋,但是邊關的事情也很緊急,我們的補給送不出去,旨意傳達不出去的話,這無疑........”
“楊相。”皇帝打斷了楊丞相的話:“你是認為如今局勢于我們十分不利。”
“臣以為如此。”
皇帝點了點頭:“我們就如此妥協和他們談判。”
楊丞相不出聲,他也知道若是談判大盛恐怕就要分出一部分給紀王了,這是萬萬不能的。大臣們看著楊丞相不出聲,也都不敢出聲。
皇帝嘆了口氣:“既然大家都不愿意妥協,那怎么辦?那位卿家有好辦法?”
依然沒有人敢搭話,皇帝如此問意思很明顯就是讓大臣們提出與宋全恒圍城的軍隊硬抗到底,可是如此的話邊關怎么辦,皇帝要做明君這事情必須由大臣提出來,可是沒有哪個大臣擔當得起邊關數萬條性命。
小侯爺此時一心都是趙遠之,他知道皇帝這是下定了決心放棄了西北邊關,可是皇帝能放棄邊關,他不能放棄趙遠之,那幾乎就是他唯一的牽掛了。他正焦頭爛額的時候,皇帝突然叫道了他:“常樂侯,怎么看?”
小侯爺上前施了一禮:“臣........”
“常樂侯,朕不在的時候你的做法十分得體,朕相信這一次你也可以想到一個萬全之策。”
小侯爺抿了抿嘴,皇帝這是一定要在自己嘴里聽到那句話,小侯爺嘆了口氣:遠之........等我,處理完這邊的事情,就去找你!
“皇上,如今局勢下,我們正應該內外夾擊活捉宋全恒,將紀王父子等叛賊捉拿歸案,邊關雖然事態嚴峻,但是又田老將軍等有經驗的將官把守,撐一段時間也是可以的,等解決了紀王父子等叛黨再發兵去邊關此乃萬全之策!”
“嗯,的確是個好辦法,眾卿家以為如何?”
“臣附議。”
“臣附議。”
一片片的“臣附議。”
皇帝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小侯爺,小侯爺也剛好抬頭看皇帝,兩人對視了一眼。
“來御書房。”
小侯爺會意點頭。
兄妹二人一前一后進了御書房,皇帝吩咐飛鷹和飛虎:“守著門,不許人靠近。”
“是。”
“皇上安全歸來可喜可賀。”
皇帝點頭:“朕本來就沒多大事,這次還多虧了大黎幫忙。”
“大黎?”小侯爺一聽十分疑惑:“您去大黎了?”
皇帝搖頭:“朕半路結識了大黎公主,我們一見如故,朕準備納她為妃。”
“大黎公主,哪一位?”
“耶律瑩玉。”
“什么?”小侯爺差點沒跳起來:“那不是蕭太后的親生女兒!怎么........”
皇帝沖他翻了個白眼:“太后都沒你反應大,坐穩當了,朕原本也不知她身份,朕半路遇刺也是被她所救,而且朕直接就和大黎蕭太后談了個條件,娶她女兒以結兩國之好,大黎派兵支持朕。”
“派兵,也就是說城外如今還有大黎的軍隊。”
皇帝點頭:“的確,我已經派人去吩咐兵部李玉清了,吩咐他帶著這波大黎士兵去邊關支持一段時間。”
“可是這當真靠得住?”
皇帝想了片刻回答:“大夏如今越來越強大,對于大黎來說也是個很大的威脅,幫助我們也算是幫助他們自己。”
小侯爺點了點頭,可還是覺得心里不踏實:“要不我跟著去吧。”
皇帝擺手:“不必,你留在京城朕比較安心。而且太后似乎不愿意接受瑩玉,她老人家病著你去照看的同時勸一勸。”小侯爺一聽就是一翻白眼:“你為什么不自己去。”
皇帝沖著他皺了下眉:“那行朕去勸說太后,你去天牢審紀王。”
小侯爺一聽一吐舌頭:“臣告退,臣這就去探望太后。”
“去吧。”
出了御書房,小侯爺就帶著飛鷹和飛虎去了太后的住處,小侯爺一邊走心里一邊琢磨:“鄧林決這次當真是和親來的,萬不是有什么別的鬼心思才好,上一次和親黃狐貍那種做法,已經讓他們不怎么信任了,這一次不會是趁機坑我們吧........”他事情還沒想完,就已經到了,正準備抬腿進去卻聽見了女子的哭聲,聲音很小,一直壓抑著。小侯爺順著聲音找過去,看到了一個漂亮的姑娘,坐在石頭上抹眼淚。
“怎么坐在這里哭?”
小侯爺這句話嚇了那姑娘一跳,她站起身問:“你是誰!一個男人怎么隨意出入后宮!”
看著她的穿著小侯爺知道了這就是大黎公主:耶律瑩玉:“哎喲,嫂嫂見怪了不是,是臣弟。”小侯爺笑著回答。
“臣弟?你是皇上的弟弟?”
“正是。”
耶律瑩玉心里琢磨:我怎么不知道皇上還有個弟弟。“你..........”不過她轉念一想這里是大盛皇宮也不是什么人都能進來的。她低著頭琢磨著,太后宮里的宮女正好出來見著了小侯爺:“侯爺。”
“喲,是翠荷姐姐。”
“怎么不進去。”
“這就進去了。”
“侯爺快些進去吧,太后這會兒還在生氣呢。”說著翠荷看了眼耶律瑩玉走上前:“大黎公主,您也莫要在這里哭了,太后一時不接受也不是永遠的事,您先回去歇息吧。”
耶律瑩玉點頭正要走,被小侯爺攔下了:“公主,剛剛可是吃了閉門羹?”
“是。”
小侯爺笑了:“翠荷姐姐去忙吧,本侯帶著公主進去,姑姑總不會說什么的。”
翠荷聽了就施禮準備離開:“侯爺請,翠荷告退。”
小侯爺笑瞇瞇瞅著耶律瑩玉:“公主請吧。”
“侯爺請。”耶律瑩玉這個時候大概知道面前人的身份:這個人應該就是大盛常樂侯,當朝太后親侄子老宋家的獨苗,父親是老常樂侯,母親是當今圣上的姑姑,這是位真兒真兒的皇親國戚。應該也是鄧丞相口中的:紅狐貍。因為小侯爺喜歡穿一身紅色,鄧林決就給他起了這個么外號:紅狐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