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經(jīng)過跋涉也來到楚國的蘭陵縣,韓非也被眼前的景象所震驚。他感覺眼前的景象和自己路途之上的景象一點都不一樣,韓非看到這樣情景心中感嘆真乃大國之風!
到一家客棧歇息,韓非坐下來看著這里的人心中久久不能夠平靜!旁邊一個楚國人說道:“來到蘭陵了!真的沒有想到這才幾年這里的變化竟然這么大,就算是我齊國也不能比擬?!?p> 旁邊的人說道:“泱泱大國,怎么能夠這樣將呢!難道說你認為楚國就一定比齊國強大,你這就目光短淺了。您的想法我想是十分的可拍,不過蘭陵是一個特例。”
提問的人好奇的說道:“奧!不妨先生說來聽一聽,我是很想知道您來說一說這里究竟有什么不一樣。一個國家難道說會有什么不太一樣?!?p> 旁邊人說道:“這里之所以是這個樣子是因為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和孟子齊名的大儒!想當年秦王都是十里相迎的高人,他是儒家最為帝王的一個大家。
因為他在蘭陵推行法制,不僅如此也施與仁政!使得兩年多的時間里面這里迅速成為楚國一道風景,在這個地方大家安居樂業(yè)。真乃是楚國之福分!”
另一個人看著他說道:“原來是這樣??!那你這樣一說我就明白了,原來這不過是一場夢罷了!當年楚國變法,吳起不就是最后身死一處而后人責罵之。
國家的腐敗以及君主的混沌,這樣的國家怎么能夠成為大國!我也聽說楚國之所以強大是因為楚國有一個公子名為春申君,聽說他治理下楚國才有今天的國力。
荀子先師我想是走錯了地方,如果他現(xiàn)在在秦國我想現(xiàn)在整個秦國都已經(jīng)如此了!只不過秦國已經(jīng)是如此的強大了,再發(fā)展下去怎么能夠了得。”
韓非聽了他們的閑聊,這個時候心中更加是十分的憎惡,因為他這個時候在心中想道:“如今這些人不參與政治卻議論政治!這樣的人怎么能夠行呢!
如果以后我要制定法律就將這樣的人問斬!這樣的人存在就是一個威脅,國家的大政怎么能夠有這樣的平民所議論。真的是不知道好歹?!?p> 坐在這些人旁邊的韓非這個時候臉色都變了,看著眼前的人們他們這個時候心中真的是很不是滋味!作為以貴族,韓非的心中想著的事情就是維護君權,保證國家的安定。
離開客棧之后,韓非也來到府邸,他說道:“先生!能不能通融進去稟報一下,就說韓國公子非求見!”就這一句話他就說了半天,以至于門衛(wèi)都嘲笑他!
最終門衛(wèi)走進去說道:“大人!外面有一個自稱是韓國公子的人在外面求見,不知道您是見還是不見!聽說他是向您請教,你不如就出去看看吧!”
荀子聽聞是韓國公子,這個時候心中就有些驚訝!他知道韓非這個人,但是他不敢相信韓非會來到自己的門下學習。正是因為如此也有些不敢相信。
李斯看著荀子說道:“韓國的公子,他怎么會來到這里!韓國積貧積弱,這樣的國家竟然會對法制感興趣,這樣的人莫非就是以法著稱的韓非吧!”
荀子看著李斯說道:“沒有想到您也知道!看來這個韓國公子的來頭真的是不簡單?。∧悄憔碗S著我一起去看看,這個韓國的結巴公子究竟是什么樣子的?!?p> 荀子帶著李斯三個人就走出了這里來到門外看著這里的韓非,第一次見到韓非的時候,李斯的心中情不自禁的就被這個人身上的氣質(zhì)所吸引。他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個有學之士。
荀子走了出來就看見了韓非,荀子上前行禮說道:“在下楚國蘭陵縣令荀見過公子!”
看見荀子行禮,這個時候的韓非趕緊趕緊回禮,然后就拿出自己的已經(jīng)寫好的帛書交給荀子!荀子結果帛書之后心情十分的激動,他也為韓非的文采所深深地打動。
韓非的文章之中,字里行間你根本找不出一點的問題。字跡漂亮同時圓融,文辭順暢且不突兀!荀子讀了一下交給李斯,李斯瞬間就蒙了,因為自己和韓非的差距真的不是一點兩點!他自己認為不如韓非。
荀子看著韓非說道:“好!我就收你這個學生了!以后你就是李斯的師弟了!你們兩個以后可以看著我學習法治之術,以后也算是我們?nèi)寮业牡茏?。不??!是我荀況的弟子。走!!”
說話間荀子引著兩個人一起走近了自己的府邸,荀子看著韓非說道:“我很早就聽說你對于法術十分的感興趣,今日一見真的是超出了我的想象,能夠有你這樣的弟子,我心滿意足了?!?p> 三個人席地而坐,李斯拿著韓非的帛書看著韓非說道:“真沒有想到,我原本以為自己對于法術的理解已經(jīng)是十分的了得,沒有想到您的造詣早就在我之上。李斯慚愧!慚愧!”
韓非看著李斯結巴的說道:“你!?。〔?!要!謙虛??!我只是??!學??!而已??!”
一激動他就將自己的致命缺點給暴露了出來,荀子看著韓非自己也十分的難受!因為制法者必須要口齒伶俐才行,這里一點他比不上李斯!這是他一個致命的缺點,即便是再有才華。
荀子看著韓非笑著說道:“你不必這樣的激動,我知道你想自謙!但是你的才華已經(jīng)是在李斯之上,而你如果日后可以和李斯相互映襯,必然可以成為法術之大成者!我荀況一生也有所傳承,無遺憾也。”
韓非趕緊起身走過來三跪九叩的說道:“師父!師父?。 边@個時候韓非的口吃明顯的不是十分的嚴重,他還能夠行拜師禮!這一點是十分的了得。
荀子扶起韓非看著他說道:“這樣的曠世奇才怎么會以此見世!有你們二人為弟子,我真的不知道自己以后很還會不會是儒家的弟子,或許我就已經(jīng)是改弦更張了!”
李斯看著荀子說道:“老師!我倒是認為你是走入正道的第一人!幾百年來,儒墨之爭,百家之爭的背后無非就是彰顯政治主張,究竟孰是孰非之間自有認知!先生亡禮樂而行法治,這是帝王之術的根本。如果天下人恥笑者皆為愚者,他們是看不到正道?!?p> 李斯的話,韓非聽了之后不禁的點點頭沒有說話!荀子看著自己的兩個學生自己的心中這個時候很不是滋味,他不知道是應該高興呢!還是看著他們兩個人心痛,這是一個他無法抉擇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