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7人間已沒有愛情(6)
日子總是一天接一天的重復著,劉坤能感受到的生活好像一成不變,家里面沒有什么小事發生,社會上也沒有大的變革,所有能被計算的事情都給提前規劃好,原來可能的各種出軌機會都被強行遏制,人們也就是享受著能得到的所有福利而已。以前劉坤是個地道的球迷,沒事的時候會去看中超聯賽,可現在外援限制已經發展到了機器人,雖然限制機器人的身高體重,但能做到精確計算的機器總是場上的主角,讓他越看越覺得乏味,踢不出亞洲的足球卻再也提不起他的興趣。
這是一個無聊的星期天,不會有工作來打擾劉坤,連琳子也會被小杰拉出去做游戲,已經好幾個禮拜了,嫣兒都不會再周日出現在家里。劉坤當然沒有權利要求人家7*24小時的工作,可是小杰完全休息在家的時間,總是有一個人陪在他身邊比較理想,這個陪伴者肯定沒法包括自己,無論在生物學還是在情感上,劉坤都是小杰無法摒棄的父親,可自打和楊琪離婚之后,就感覺小杰和自己的關系總是怪怪的,哪怕還在這孩子很小的時候,都能察覺到那份弱音若無的疏遠。所以,看到他能和嫣兒關系那么融洽的相處,劉坤是十分欣慰。
大床上還有琳子身上淡淡的香味,四仰八叉的劉坤無聊的滑弄著自己的手機,看到提示欄里Mary有一條級別不高的提提醒,原來是那個能說會道的小唐因為生病住院,在系統里請了一個月的病假。那小子還不到四十,原以為是不靠譜的九零后最后一批,現在倒成為社會發展進步的中流砥柱,不過中流砥柱的數量還是有限,大量這個歲數的年輕人已經無事可做,又稱為徹底垮掉的一代。也不知道小唐到底是怎么了。繼續往下拉動提示欄,在“詳情”里仔細看看小唐的具體信息,他住在省中醫院的神經科。想想好久沒有見過王主任,讓他給自己把把脈,順便去探望一下剛剛住院不久的小唐,在這個非常寂寥的日子還是不錯的安排。
王主任是省中醫院的臺柱子,也就五十多歲,全國各地都會有病人慕名而來,在這個年代,現代醫學變成了爛大街的一門學科,普通醫生無論是記憶力還是疑難雜癥的判斷能力都不可能與機器人相競爭,可即使如此,人們的健康狀況也遇到了瓶頸,平均壽命在二十一世紀20年代觸碰到了天花板就再也沒能上升,相反的是,疑難雜癥加速出現,以前很多沒聽說過的怪病都冒了出來,許多人的疾病無法醫治,年紀輕輕撒手而去。就是這個年代,曾經被遺棄的中醫學重新興旺發達起來,有經濟能力的人在沒有得病時候就來找著名的中醫師給自己調理,像劉坤這樣的人也就成為王主任的座上賓。
由于醫院不斷擴張,離不開找銀行要錢,劉坤這樣的“財神爺”竟然有了些特權,在王主任那里可以插隊,要知道,原本是要提前至少半個月預約的那!在一番望聞問切之后,微笑著跟劉坤說:“最近的狀態不錯??!”
劉坤也沒什么不舒服的感覺,夏天時胸悶、氣短的癥狀入秋之后也完全不見了,不過還是經常能感覺到疲勞,哪怕根本也沒做什么事情。
王主任仔細觀看了劉坤的日常數據,手機記錄了幾乎所有跟身體相關的信息,只要劉坤開放權限,醫生都可以拿來作為診斷的依據。得出的結論是最近兩個月身體狀況略好于前一次就診,對于飲食和運動的處方不用任何調整,偶爾需要服用的中成藥得做調換。王主任在電腦上操作一下,待會只要劉坤出診室門就自然可以拿到,藥師機器人便會準確地交給他。
下一站是去住院部看望小唐,醫院已經是一個超級大的場所,如果打算從門診步行過去算得上是自虐,直線距離約莫有3公里以上,不過這里早就備有擺渡車,完全自動駕駛的電動車。小唐所著的病房整棟樓都是神經內科,大概有十幾層,好奇的劉坤在一樓的展板前仔細觀看科室的介紹,驚訝的他快要合不上嘴,原來這棟樓住的所有病人都是“人工智能綜合征”患者的病區。所有病人都是長期與機器人相處過程當中形成的大量如同強迫癥癥狀,嚴重后甚至會有神經錯亂的風險。普通病人也就是偏執類的表現,比如見到一個人非得死氣白賴的分辨人家到底是機器人還是人類,糾結于機器人所有動作和語言的理性,有些人會有機器人社交恐懼,而另外一些則會喪失和普通人類交往的能力。劉坤重重的嘆了口氣,腦子里始終在想,如果出現了這樣的癥狀到底是誰把病人送來治療呢,是機器人嗎?如果不能和機器人交往,醫院里大量的機器人醫生和護士該如何給他們看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