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饋言,果然不凡!”
一直看不上丁遙的蔡邕都給丁遙叫過好了,作為丁遙的授業恩師,如果還沒有表示,那盧植這個師傅就太不稱職了。
“高祖圣明!陛下圣明!留侯英明!”荀攸大聲喊道。
眾人先是一愣,而后就立刻開始大聲附和。
不附和?
開玩笑!
荀攸喊話是很有技巧的!
高祖劉邦和當今陛下,一個是大漢朝開國皇帝,一個是現在正在位的皇帝。而留侯張良,更是跟隨劉邦鞍前馬后,輔佐劉邦創下這大漢朝的大功臣。而漢初三杰中,韓信結局太慘,蕭何雖然是漢朝的大功臣,最終也算是善終。但因為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原因,讓蕭何在人望上,較之急流勇退的張良還是差了不少。
而丁遙說托夢的時候,只提到了劉邦和張良,卻從未提及蕭何和韓信。荀攸心中做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要么托夢之中,是真的沒有蕭何和韓信。或許在高祖的心中,那兩位并不適合教導丁遙。
打天下是丁遙要做的,但是掌控天下卻并不是劉邦所希望他做的。這也是為何,讓本可以掌權卻急流勇退的張良來作為教導丁遙的人選了。
“可惜啊……”嘴上喊著高祖圣明,但荀攸的心中卻對劉邦嗤之以鼻。
當初張良之所以急流勇退,那是因為最高掌權人是劉邦,而不是別人。劉邦已經對權臣們有了猜忌了,所以權臣們的結果只有三種——
第一就是和張良一樣,急流勇退,這樣可以善終。
第二種就是和韓信一樣,完全不懂事兒,依舊還是我行我素。最終的結果是被猜忌,然后被各種手段給暗殺。
第三種則是如同蕭何,不愿意老死于山林之中,卻又不想被皇帝猜忌。那就有了賤貰貸以自污的事情,能力還在,名聲讓自己給徹底敗壞完了。就算是有異心,也不會有人支持。雖然也是善終,但幾十年卻會戰戰兢兢的。
丁遙看似謙遜,實則高傲。若是被輔佐的人可以降服,那自然會恭恭敬敬,甘心當周公旦輔佐大漢朝。可若是劉宏的繼承人無能,那丁遙恐怕會毫不猶豫的將那人給扒拉下來!
只是這個心思,荀攸并不會告訴給任何人。就算是丁遙,他也不會說。
雅集延續了將近三個時辰,最讓人瞠目結舌的是,從丁遙進門到后來和曹操爭辯,都明確表示出了對丁遙很是反感的蔡邕。在眾人吃過簡單的膳食之后,和盧植一起來到丁遙的席位上。
“慎獨,那八句,端的是留侯饋言?”
“自然。”兩世為人,丁遙早已經不是前世那個單純的直腸子。說起謊來,面不紅心不跳,就像在回答吃了嗎這個簡單問題一樣。
“既然高祖和留侯都選擇信任你,老夫也無話可言。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蔡邕再次吟誦了一次,而后大笑道。“留侯饋言雖然直白,卻又妙不可言。老夫和盧尚書認真商討之后,一致認定,丁遙作為此次雅集首席,當之無愧。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理應如此。”荀攸第一個站出來支持。
“理應如此。”眾人中雖然有諸多人心中并不服氣,但他們卻也沒有辦法反駁。
是的,在明知道自己比不過丁遙的情況下,就是不服氣丁遙。至于原因嘛,那自然是因為他們的年齡較之丁遙來說,最小的也要比丁遙年長五六歲。而大的諸如曹操等,就算是孩子都可能比丁遙大了。
輸給這么一個毛頭小子,他們自然是心有不甘的。
雅集雖然已經確定了首席,但卻并沒有立刻結束。雅集一方面是為了展現自己的實力,而另一方面,則是為了廣結善緣。
古代并不像是現在一樣,有那么多快捷方便的聯系方式。想要快速的認識更多的人,要么是跟著自己的長輩們去參加一些重要的機會,而那些希望通過自己努力的,就會參加一些長者們舉辦的雅集。
就像是現在蔡邕所舉辦的雅集一樣,筆試只是為了讓眾人心中有一個大概的估量。一來暢所欲言,讓自己可以將心中所學盡數展現出來,與同齡人或者是同輩兒人之間比較一下。二來則是為了讓他們可以和比自己更優秀的人結實,所謂多個朋友多條路,從古至今都是如此。
雖然蔡邕已經對丁遙改觀頗大,卻并不會一直黏在丁遙的身邊。一來他是長輩,需要面子。縱然晚輩很優秀,也只能找個單獨的時間再和他好好的面談。二來人多眼雜,在初次見面的時候,丁遙和蔡邕之間所商討的東西,并不適合在這么多人的面前討論。
高處不勝寒,表現的太過耀眼加上皇子的身份,丁遙雖然很想結識一些當代的諸多才俊,但那些才俊們卻并沒有多少主動和他結識的。
有才的人大多都有傲氣,甚至是有些自負。被丁遙將風光搶奪了,很多人的心中自然是不服氣的——不過是仗著留侯饋言和指點而已,有什么了不起的?如果得到高祖和留侯提點的人是自己,說不定會做的比他還好!
而這些人中,已經認定了丁遙的荀攸,自然不會如此。
“皇子,不知此時可有空閑?”荀攸穿過人群,湊到丁遙的面前,躬下身子問道——丁遙太矮了,畢竟才十歲。雖然較之同齡人已經不算矮了,但是和荀攸比起來,卻還是差了點兒。既然已經認定了丁遙,在和丁遙說話的時候,出身名門的荀攸自然會把該做的禮節做齊乎了。
“公達啊。”雖然有人來和丁遙聊天,但來的人大都是一些丁遙沒有什么印象的人。經過聊天,十幾個人中,有一兩個還算不錯,擔任一郡郡守估計是沒什么太大的壓力。但和荀攸等頂級謀士比起來,卻是差太多了。
不過來者是客,蚊子腿也是肉不是?丁遙沒有那么大的貪念,想著自己可以虎軀一震,就能讓天下最頂級的文臣武將集結到自己的麾下。這種事情,想來也是扯淡的。
“有幾位賢才,攸竊以為皇子可以結識一下。”
“既然公達以為是賢才,那某倒是要看看了。”丁遙大笑著拍了拍荀攸的肩膀,而后輕笑道。“日后此等事情,公達可要多多勞心了。”
“皇子有命,荀攸豈敢不從?”荀攸恭敬的回道。
只是二人都很有默契的將說話的聲音控制到了很低的程度,除了他們兩人之外,并沒有人聽得見。
也正是從此時開始,丁遙的第一位謀臣兢兢業業的宦海生涯的開始而已。以后幾十年間,荀攸都和今日一般,為了丁遙的大業不辭辛勞。
荀攸給丁遙介紹的人有三個,一個是鐘繇,一個是戲忠,另一個是滿寵。丁遙對三人的印象并不是特別的深刻,不過既然是荀攸推薦的,丁遙對三人的態度就十分的謙遜。
鐘繇的名氣其實并不算小,只是在后世之中,相比于郭嘉,荀攸,荀彧等曹魏頂尖的謀士來說,還是差了一籌。但是鐘繇兒子鐘會的名聲卻不算小,畢竟若是沒有鐘會的牽制,讓姜維無暇顧及其余地方,否則的話,鄧艾也沒有機會鉆空子,從淮陰小道通過。
戲忠的名字并不是特別的有名,但若是把他的字也說出來,那就很出名了。戲忠,字志才。而曹操因為戲志才的早逝,向荀彧述苦,荀彧才向曹操推薦了郭嘉。
戲志才或許比不上郭嘉,但卻也不會差多少。否則的話,曹操手下的文臣武將死了那么多,為何戲志才去世之后,曹操會向荀彧述苦呢?
滿寵,魏國著名酷吏、將領。最初在曹操手下任許縣縣令,掌管司法,以執法嚴格著稱;轉任汝南太守,開始參與軍事,曾參與赤壁之戰。后關羽圍攻樊城,滿寵協助曹仁守城,勸阻了棄城而逃的計劃,成功堅持到援軍到來。曹丕在位期間,滿寵駐扎在新野,負責荊州側的對吳作戰。曹叡在位期間,滿寵轉任到揚州,接替曹休負責東側對吳作戰,屢有功勞。
只是此時的滿寵年齡較之戲忠和鐘繇差了很多,加上丁遙剛剛大出風頭,在丁遙的面前,明明大了將近十歲的滿寵,卻有點兒局促不安的樣子。
“今日丁遙孟浪,在諸位面前太過放浪形骸了。”丁遙歉意的說道。
“豈敢豈敢。”鐘繇是三人中年齡最大的,也是第一個開口說話的。“皇子今日之言,字字珠璣,鐘繇雖較之皇子年長,卻有種空活二十載的感慨啊。”
“皇子能德蒙高祖托夢,留侯教導,戲忠分外的心切。若是有機會,萬望皇子不吝賜教。”戲志才的性格很是豁達,雖然丁遙表現的很優秀,讓戲志才著實驚艷了一把。但這并不能讓戲志才真心的折服,甚至如果不是荀攸非要堅持,戲志才都不想要見丁遙。
有才之人都是有傲氣的,至少戲志才是這樣的。丁遙雖然聰慧,但終究年齡太小。此時又得罪了大將軍,現在又在這雅集之上獨占鰲頭,大放異彩,還徹底得罪了曹操和袁紹兩人。當今皇帝的身體那么差,一旦駕崩,大將軍又豈會饒的了他?
不說大將軍何進,就算是曹操和袁紹這兩個洛陽城內出了名的浪子,又豈會放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