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尋人啟事
下午四點左右,擁有著如小強般倔強生命力的江桐,準時召開了例行工作會議。令人滿意的周年慶安排,讓時花韻‘晚安江余’這一組人看見江桐的表情如向日葵般燦爛,除此以外,其他幾個組一如既往地低著頭,表情陰郁,如枯萎的花枝。
例行會議,每個節目組組長輪流上臺發言,總結這一周的工作,反省失誤的地方,提出改進方向,最要命的是要把一周的收聽率當眾讀出來,這個環節簡直滅絕人性,慘絕人寰。
“怎么回事,收聽率怎么比上周還降了?”江桐即使蜷縮在椅子里,用最低的音量隨意發出一個質問,都能讓被點名的人頭皮發麻。
“江策劃,”站到臺上的是‘江余事’的負責人李寧宇,在江桐的注視下表情很難看,停頓了一下,開口道;“可能因為最近沒有特別有爆點的新聞……”
‘江余事’和時花韻‘晚安江余’組都是關注江余市民生活的節目,播出時間也非常相近,‘江余事’之后就是‘晚安江余’。不同點在于‘江余事’更關注時事方面,而‘晚安江余’更偏重于日常生活,也就是吃喝玩樂行方面。
兩個節目由于內容相近,收聽率又差距較大,‘江余事’組長李寧宇平常就很不服氣時花韻以及其組員,她覺得收聽率下降主要因為現在人們不怎么愛關注時事,更喜歡吃喝玩樂罷了。要是換她領導‘晚安江余’這類輕松的節目,她照樣能拿高收聽率。
由此,在組長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江余事’組員更是看不起‘晚安江余’的人。兩個組的梁子由‘江余事’挑起,慢慢就結下了。
聽到李組長被訓,周楠楠毫不遮掩地笑了一下,果然引得對面‘江余事’組員的白眼。
“這次李組長可終于沒有用‘因為新聞被我們搶了’的理由當借口……”周楠楠緊挨著時花韻,小聲的嘀咕。
曾經李組長被質問收聽率為何下降的時候,李寧宇真的用過這個匪夷所思的說辭。要知道‘江余事’早于‘晚安江余’播放,一般當天發生的時事,也都是他們提前播送。其中關于市民娛樂的新聞時事,時花韻組在‘晚安江余’會選擇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再次解讀。
可李組長就認為這種做法是可恥的‘搶新聞’,在例行會議上底氣十足地使用。
“噓,對面還看著你呢……”時花韻用眼神做著警告。
周楠楠不以為意,冷哼了一聲,把白眼反瞪回去。
“什么叫做收聽率下降的原因在于沒有‘爆點’新聞?”江桐微微皺了下眉頭:“新聞報道最關鍵的要求就是真實準確及時報道事件過程,再做客觀全面的深入分析。無論事件大小,作為新聞工作者,都應該從中發掘出可以引人深思的東西。這是你們該做的,而不是等所謂‘爆點’……”
時花韻覺得江桐作為上司是冷酷無情的,但作為傳媒工作者是有溫度和感情的,聽了他的話不由認同的點頭。
李寧宇被說得一陣臉紅,低頭一瞟正好看到點頭的時花韻。覺得時花韻就是幸災樂禍,厭惡之情又升心頭。
碰巧對上目光,瞬間便能感覺到對方的敵意。唉,這梁子算是又多了一根,時花韻在心里默想。
會議快結束,大家正要松一口氣的時候,會議室的門被敲響了,一個警察帶著一對中年男女走了進來。
又是尋人,一桌人看到熟悉的張揚警官,立馬明白過來。
有時候公安局會借助電臺或者電視發布尋人信息,借助社會力量盡快找到失蹤人員。專門負責此事的警官叫做張揚,表情嚴肅,走路帶風,是電視劇里標準的警察叔叔的模樣。可能提前和江桐打過招呼,直接來了會議室。
他身后的一對中年男女,應該是一對夫婦。男人穿著套黑色西裝,袖口和肘部有些油亮,大概這上衣好久沒洗過了。女人的身材有些臃腫,穿著件連鎖超市的綠色工作圍裙。兩個人的眼袋和皺紋都很明顯,表情焦慮。
“這次又要拜托大家了,尋一位老人。”張警官開門見山,邊說邊把手里的尋人啟事發給在座的各個欄目組的組長。
“失蹤老人叫做齊康順,報案人是齊康順的兒子,今早來派出所報的案。他們平常不和老人住一起,但隔個一兩天會給老人送些吃的。前天晚上齊先生妻子張女士給老人送東西的時候,老人就沒在家,因為老人有出門遛彎兒的習慣,張女士也沒在意。今天早上齊先生急事回家發現放在桌上的東西紋絲未動,飯盒里的小菜都發餿了,這才感覺不對,急忙報了警……”
一旁安靜立著的中年男女忽然吵了起來。
“爸根本就不是失蹤,要不是你說爸那幾句,他能離家出走?”男的沖著女的嚷嚷。
“怎么能怪我?他總去買什么保健品,還不讓人勸嗎?”女人不甘示弱,大嗓門的回擊著:“又不是多有錢,全搭進去了,不勸能行嗎……”
“那你就不能好好說?爸年齡那么大了,萬一再迷個路……”男人越說越氣憤:“爸要是有個三長兩短,看我怎么收拾你!”
“你還蹬鼻子上眼了?也不看看這兩年是誰天天跑著送飯,你一年看過幾次你爸?天天說在外面跑生意,錢也沒見掙幾個啊……”
“行了,別吵了,現在吵架也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張警官轉身制止了他們。
這對夫妻派出所報案的時候就在吵,好不容易被民警勸停了,沒想到到了電臺又吵開了。
“大概情況就是這樣,希望借助媒體的力量,能盡快找到他。”張警官說道。
時花韻看著手里的尋人啟事,上面除了基本信息還附了一張老人近照。準確來說是一張全家福照片,坐在中央的老人歷經風霜,皺紋深刻,手里摟著一個五六歲的小兒,臉上笑意融融。身后是他的兒子兒媳,照片里的他們比現在要年輕精神得多。
這張照片,拍攝日期少說也得三四年前。嚴格來說,不應該算作近照。
通過電臺群眾找到失蹤者的概率是百分之六十,時花韻曾認真統計過。至于剩下的百分之四十最后會怎么樣,她根本不敢想象。
您在哪呢?快點回家吧,時花韻看著照片上的慈祥老人,有些難過。
張警官帶著中年夫婦離開,隔著關上的門,還能聽到夫妻兩互相指責的爭吵。
會議室安靜下來以后,江桐說道:“尋人啟事還是按照老規矩,現在散會。”
拿著尋人啟事,眾人陸續離開會議室。
“這么大歲數的老人了,”李琳說道:“能去哪呢?”
“還好現在天氣稍微暖和一點了,……”周楠楠的心情變得低落。時花韻跟在組員們身后,沉默不言。
從身后傳來李寧宇有些激動的聲音,她在和她的組員們說話。
“高齡老人、離家出走、保健品、公媳矛盾,這就是我們要的新聞!”
“我們要抓住這個新聞,小汪等會兒和我一起去派出所,我們要深挖下去……”
她的聲音不大,但聽起來異常刺耳。時花韻不想再聽,加快步伐推著組員們離開。
回到自己的電腦前,時花韻第一件事就是修改今天的播稿,在開頭和結尾加了尋人啟事。做完這一切,返回之前的工作窗口,屏幕上正是前幾天采訪在家餐廳時拍的全家福。耳邊回響起爸爸接受采訪時說過的話。
“我最驕傲的事情就是有能力守護我的家人們,雖然發生過不好的事情,但好歹我們挺過來了……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我就滿足了……”
“齊爺爺,”時花韻看著尋人啟事上的全家福,在心里祈禱:“通過我們的電波,一定,一定要找到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