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越來越冷,今年這個冬天感覺比往年來的要早些,山外的樹葉還沒有落盡,山里已是霜葉滿天了。
早晨,趙致富帶領謝為民、吳秀麗頂著寒風從大山口的那道山坳里走出來。謝為民書記肩膀上還扛著一袋大米,吳秀麗手里則拎著一包戴莊有機農產品宣傳小冊子。
他們仨今天要去上海推銷戴莊有機大米。
臨行前,趙致富對謝為民和吳秀麗說:這次我們去上海推銷大米一方面要總結以往的經驗教訓,不能在鬧市區,不能在公共場所,要選擇一個高檔小區,跟小區物業對接好。另外更主要的是要選準有機大米的消費群,能消費這么貴的大米一定是白領,還具有海外背景。這方面的工作我已派人在上海打聽了,據傳回來的消息,這個人的能力很強,他已在上海為我們做好了準備工作,這個人是誰,到那就知道了。趙致富說完悄悄看了一眼吳秀麗。
趙致富一行到達上海的時候已經是晚上十點多鐘了。
趙老師,這兒!在接站的人群中,王桂福使勁地在向趙致富招手。
桂福,怎么是你啊!吳秀麗看到是王桂福來接站的,驚喜的一下子不知如何是好,她嗔怪地看了一眼趙致富,便又立即不好意思地把頭扭了過去。
來、來、來,這是謝書記吧,我來扛!王桂福連忙從謝為民肩膀上接過一袋足有三十斤重的有機大米。
趙老師,你這保密工作做的也太好了吧,小吳一路上在問我,在上海打前站做準備工作的是誰?是什么地方人,是上海本地人嗎?是趙老師的同事還是學生?問得我一問三不知。謝書記一邊自嘲一邊說。
我呀,就是要制造點小驚喜,讓小吳和小王開開心,他們倆各自都不知道要在上海見面。不然會影響小王的工作積極性的。呵呵!趙致富說完也開心地笑了。
到了,這幾天我們就在這招待所住幾天,這招待所啊,原來是部隊的招待所,現在部隊不經營了,承包給一家企業在經營,別小看這招待所,里面的設施還不哦,我還是找關系聯系到的呢!不過,熱水每天只供應一小時。王桂福對趙老師說。
我們是來工作的,不是來旅游的,只要有地方住就行,不要講究那么多了。趙致富說。
行李剛放下來,趙致富就要求王桂福把這段時間來市場偵查情況作一下介紹。
好的,根據趙老師布置的任務,下面我把這段時間以來向趙老師、謝書記、吳組長作一下工作情況匯報。王桂福一本正經地說。
呵呵,好了、好了,別那么一本正經了,趙老師也不是外人,你就重點說說大型超市和日本料理店的攻關情況吧。謝書記對王桂福說。
好吧。說完,王桂福從包里掏出一張圖,圖上標出密密麻麻的各種顏色的記號。
這是我們住的招待所,坐一百三十七路公交到淮海路下,這兒有一家大型超市,據我偵察這兒有兩個高檔小區,里面住的大都是外國人,這個銀都小區里幾乎全是日本人,再往前一公里不到是一號公館小區,在這里面住的大多數是外國大型公司的高管以及企業負責人,這兩個小區的潛力巨大,還有就是沿著這條大街有幾家日本料理店,如果能把這三家攻下來,那么就能攻下其他的料理店。
王桂福有條有理的介紹,聽的吳秀麗佩服的不得了。
那你目前接觸最多的是那哪家?碰到最大有困難是什么?趙致富邊聽介紹邊問。
目前我接觸最多的就是這家超市,他們的老板我也接觸過,初步談了兩次,不是一點希望沒有。這家超市是我以前老板介紹給我認識的。目前最大的困難就是價格,他們把價格壓的太低了,趙老師只能請您出馬了!王桂福說完遞上一張這家超市負責人的名片。
哦,連心超市!仇九心總經理,這名子好特別啊!趙致富拿著這張名片仔細端詳了好久。
那這樣吧,我們明天就首先從這家超市開始,我去跟他談,你馬上就約他一下,問他明天上午是否有時間,約好了,我們明天上午就去。趙致富當機立斷。
一直忙到晚上十一點多鐘王桂福才有時間約吳秀麗。
王桂福帶吳秀麗來到外灘碼頭,王桂福指著對面的東方明珠塔說:這是上海的地標性建筑,我們所在的這地方叫外灘,是老上海的地標,你看那一排建筑,都帶有明顯的西方建筑特色。
你懂的還挺多的嘛!吳秀麗看了王桂福了一眼。
這幾年在外打工確實學了不少,也交了好多的學費。王桂福看著眼前這車水馬龍、流光溢彩的城市淡然地說。
談到學費吳秀麗知道王桂福指的是那段被騙的經歷。
這時江面上風刮的很大,吳秀麗稍向王桂福身邊靠了靠,王桂福順手樓住了吳秀麗的腰,一對戀人就這樣緊緊地靠在了一起。吳秀麗深情地望著王桂福說:自從趙老師到了我們戴莊村之后,我覺得整個戴莊村的變化非常大,尤其是隨著有機農業新技術的推廣與使用,戴莊會越來越好。
是啊,我妹妹桂玲給我打電話說:趙老師交給他一個任務,就是讓他在上海跑一下大型超市、日本料理店和一些外國人居住比較多的小區。趙老師要來上海推銷咱們戴莊產的“越光”大米。我是今年上半年才從常州到上海的,也是我以前的一個老板推薦我來的。
黃埔江面上的風越刮越大,王桂福摟著吳秀麗說:戴莊我會回去的,走,不早了,我們回吧!
王桂福、吳秀麗回到招待所的時候見趙致富房間里還亮著燈,王桂福對吳秀麗做了一個“拜拜”的動作,各自回到房間。
天還沒有亮,王桂福就接到連心超市老板仇九心打來的電話,在電話里仇老板告訴他原本定商定在十點到十一點的會談時間,改到八點半到九點半。會談時間只能限定在一個小時之內。
王桂福接完電話之后,迅速把這一情況告訴還沒有起床的趙老師。
好吧,那我們抓緊時間準備一下立即出發。趙致富知道這是在大城市,不是在小山村,做什么事情都得要按規矩來,這更何況是求人的事呢。
其實,昨晚趙致富幾乎一夜沒睡,一個是腰腿病又犯了,一到這樣的冬天,他這老毛病就犯的厲害,幸好走的時候把俞鎖林幫他配的藥膏帶上了幾片,否則,疼的真的會吃不消的。另外一個主要就是分析一下戴莊有機米的優勢,既然要談判那就必須要找到自己產品的優勢在哪?要有談判的籌碼,同時也要撐握對方的需求是什么。
按照約定的時間。趙致富一行來到會談室等對方會談人員的到來。
八點半準時,會談室的門開了,對方來了三人,總經理仇九心、超市會計以及采購部負責人。謝書記首先介紹戴莊有機大米的生產環境和技術標準以及土壤、氣候、晝夜溫差等條件。其次,談了戴莊有機農業的技術團隊以及目前生產規模。第三,談了載莊有機大米的目標消費群體以及產品質量保證。
對方首先發話的是會計,她主要談的是價格,對我們提出的價格無法接受,超出她們的市場預期。
我們超市設有有機農產品專區,我們的供貨單位都是長期從事有機農產品生產的大型企業,而且產品質量一直比較穩定。價格也沒有像你們報的那么高。采購負責人發話了。
你說你們的質量好,生產環境好,我們也沒有看見,你說你們的米煮出來的飯好吃,我們也沒有吃過,所以,這個光憑說沒有用,要拿出真正的東西或者數據給我們看,如果真的是好東西,我們不怕價格高。仇總發話了。
好,我要的就是仇總你這樣的話。我們明天準備在銀都小區門口用我們的大米煮上一鍋飯免費請市民品嘗,到時候也請您去品嘗一下,品嘗之后我們再來談價格。趙致富說。
面對如此自信的講話,仇九心總經理對趙致富投以欽佩的目光。
仇總發現坐在對面的這位老人不一般,雖然穿著簡樸,一頭白發,一臉的滄桑,滄桑中略顯疲憊,但他言語間始終充滿著一份沉著與大氣;講話時語速有點緩慢,但卻給人一種穩如盤石的堅定意志;眼鏡后面那一雙睿智的雙眼,始終給人一種自信與忠誠。
對了,剛才你們一進來就開始商談,我都沒機會介紹。王桂福說。
這位是我省頂級農業專家、農業科學家趙致富先生,這位是我們戴莊村支部書記也是我們戴莊有機農業合作社理事長謝為民先生,這位是我們有機農業技術指導組組長吳秀麗小姐。介紹吳秀麗的時候王桂福露出了一點得意的眼神。
哦,您就是大名鼎鼎的趙老師啊!我經常在報紙、電視上看到您的發展有機農業的事跡,因我們超市當時在設立有機農產品專區的時候,對電視、報紙上的有關有機農產品就特別關注,沒想到坐在我對面的竟然是這么大的專家,真是有眼不識泰山啊!您怎么親自上門賣大米啊!這事交給您的助手或團隊辦就好了呀。仇總說完連忙站起身來走到趙致富身邊主動伸出手來與趙致富握手。
這樣,明天正好是星期六,你們去到銀都小區門口去現場煮飯,我再喊幾個日本料理店的老板去為你捧場。仇總說。
那太謝謝了,那等你嘗完我們的大米口味之后我們再來談價格。趙致富仍然沒有忘記這次來的主要任務。
好的,您放心,我相們我們會有好的合作!我還另外約了人,那我就不陪您了。說完仇總走了。
從會談室出來后,謝為民,吳秀麗他們都很開心,認為這筆生間肯定是談妥了,沒事了,篤定了。可趙致富卻一直沉默不語,他知道事實完全沒有想像的那么簡單,生意哪有這么好做的啊,看上去這仇總可精明呢。
走,我們去一下日本料理店,考察一下他們的日用米量,以及價格。趙致富說。
“越光”有機大米產自日本,是我多年以前從日本引進的,正是由于它是有機產品,不施化肥、不打農藥,所以它產量不高,但價格高,品質好、口感好。我們這次來上海把中國產的“越光”大米向日本人推銷,是不是有點打擂的味道啊。呵呵!趙致富說。
喲,山田村夫料理館,看來這是一家正宗日本人開的料理館。謝為民朝門牌前的一個廣告燈箱上的中文邊念邊說。
是的,你看啊,這家店的裝修風格基本上全是日本文化元素,門口那兩位穿著和服的迎賓小姐,看上去是中國人,但已完全被日本文化所熏陶,腰一直彎著。趙致富說,
趙致富走上前去用一口流利的日語和日本的禮儀向門口兩位迎賓小姐說話。說了半天,對方沒反應,趙致富這才明白,這兩位中國姑娘不懂日語,她們只是負責彎腰迎賓。
不一會兒從店里面走出來一位大堂經理之類的人物,非常彬彬有禮,謙恭有加,聽到趙致富用日語問話之后,同樣也用日語與趙致富交流起來。
趙致富說:他們這個規模的店生意如果好的話一天可以用到四十多斤大米,一般正常情況下也可以用到三十斤左右,大米的價格從超市里買一般在四十塊錢左右一斤。我問他是不是全部用“越光”大米,他卻笑而不答。我想這是商業秘密范疇了,呵呵。
哇四十塊錢一斤?這么貴?吳秀麗吃驚地問。
這是大上海,這是日本料理店,你沒看到這里面的裝修風格嗎,不是一般人可以進來消費的場所。我們戴莊產的“越光”有機大米,包括有機農產品所瞄準的消費群體和場所就是這樣的高端場所,就是這些高消費的人群。趙致富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