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何一早起來,正坐在妝鏡旁梳妝,就見柳兒著急忙慌地從院外進來,道:“小姐,聽明德說,昨夜二少爺房里進賊了”。
夕何一驚,問道:“抓到了嗎?”
柳兒搖搖頭,道:“府里上下搜了個遍,連個人影兒都沒看見”。
夕何合上妝篋,整了整衣襟,道:“咱們去看看二哥”。
夕何心想這么奇怪,夏府接二連三的遭賊,老天爺下雨都不帶這么勤的。
主仆二人剛出了院門,就看見元明來了。
元明一拱手,向夕何行禮道:“見過五小姐”。
夕何著急去見夏有良,點了個頭權當自己聽見了,轉身作勢就要離開。
元明一早就已經聽說了夏有良院里進賊的消息,知道夕何也定是為此事著急,趕緊解釋道:“小姐勿驚,那個賊是我”。
夕何瞪大了眼睛瞧了他好半晌,看見元明一本正經地跟自己說話,說話的時候一臉誠懇,似乎是在努力讓夕何相信,自己就是那個賊。
“嗯……”,夕何拉長了聲音,面帶擔憂地看著元明。然后又無奈地嘆了口氣,道:“罷了,我先去見二哥哥,等我回來你再跟我說說……你是怎么做賊的!”
夕何咬牙切齒地把“做賊”二字重重地說出來,然后干瞪他一眼,轉身走了。
夕何簡直就要懷疑自己是不是魔怔了,在遇到元明后自己就總是遇到一些怪事,感覺來長安的這幾個月把自己一生的大憂大喜全都經歷遍了,偏偏這個人還呆得很,不點醒他他就鉆在牛角尖不出來了。
夕何郁悶,元明更郁悶。
自己真的是他們口中的賊,為什么夕何看上去不相信呢?
元明自認沒有在夕何面前說過慌,為什么那人總是一副看傻子的表情看自己。
他說話都說得這么誠懇了……
一想到這兒,一向無所謂的元明竟然有些委屈了。
明德正端著水準備伺候夏有良梳洗,遠遠地就瞧見夕何帶著柳兒過來了,明德連忙跑進屋朝夏有良道:“五小姐來了!”。
正在看書的夏有良身子一僵,連忙直,拿正書本,更認真地讀起了書。
明德招呼夕何進了屋,拿了把椅子給夕何坐。
“五小姐用過早膳了嗎?”,明德問道。
夕何搖搖頭,笑道:“一大早就聽見二哥哥院里進了賊,著急來看看,還沒吃呢!”
明德聽后故作憂慮道:“也不知是哪兒來的小賊,竟然到現在都沒找到。昨夜可把我嚇壞了,還是我家公子膽量過人,把那賊嚇跑了”。
夕何看著正在專心讀書的夏有良,不知為何卻想到了那個一本正經說自己是賊的元明。若不是身邊有人,夕何就笑出聲來了。
“既然五小姐還沒吃飯,不如和我家少爺一起吧,我正好要去廚房取飯呢!”
夕何點點頭,道:“好啊”。
明德轉身出門,走到門口處卻又折了回來。
“既然五小姐要留下來用膳,我一個人怕是拿不了那么多東西,還得勞煩柳兒姑娘和我一起去了”。
柳兒回頭用眼神詢問夕何,得到夕何點頭默許后,就跟著明德走了。
夏有良見明德走了,緩緩放下書本,揉了揉眉心。
夕何走到他身后,笑到:“哥哥這么用功是好,但也要注意身體”。
夏有良似才瞧見她似得,驚喜道:“妹妹什么時候來的”。
“就在剛剛”,夕何抽出夏有良身邊的椅子坐下。
“哥哥讀得什么?”,夕何瞧了瞧他手里的書,略帶興致地問。
“詩經”。
夕何了然地點點頭,又問:“讀到什么地方了?”。
夏有良一邊把書遞給她,一邊道:“正在溫習,讀到了‘黍離’”。
夕何接過詩經,見夏有良在“彼黍離離,彼稷之苗”旁標注道:今夕何夕,往而不復,斯感懷者,社稷而已矣。
“憂己者,己自憂;憂天下者,天下為憂。哥哥能心懷天下,實在是可貴”,夕何把書還給夏有良,“讀書為功名者,一生限于紙張,難成大器;讀書為己者,思想通透,不染于俗世,可終究眼界狹隘,一生只能自處;讀書為天下者,心界寬廣,知天理、行天道,救世救民”。
夏有良聞言一笑,道:“妹妹一句‘救世救民’說得倒是輕巧,可知這其中的艱難困苦?”。
夕何又道:“孟子有云:‘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成大事,道阻且長,安樂窩里怎么能成一方事業?”
夏有良被她逗樂了,笑道:“妹妹嘴上功夫還是這么厲害,說的我都無力反駁”。
夕何樂道:“我說的可都是實情,哥哥可別不信!”
夏有良點點頭,沒再說話,拿起書本又認真讀上了。
夕何見窗戶緊閉,屋內氣流不暢,夏有良生病需開窗換氣,便靜靜走到窗邊用叉桿把窗戶撐起來。
清晨清香的空氣順著窗戶流進來,掀動一頁書角。
夕何回過頭,正好看見夏有良脖子上掛著的玉佩一角,她忽然又想起了元明一臉誠懇地跟自己說:“那個賊就是我”。
夕何想笑,可礙于夏有良在這兒,她只能憋著,硬是把臉扭成了一個欲哭無淚的表情。
夏有良抬起頭,就看見夕何這副模樣,著急問道:“妹妹因何事煩憂?”
夕何忍著心中想笑的沖動,搖搖頭。
夏有良卻以為她不想說,便自己開始在腦袋里胡亂揣測。
一來二去,夏有良就想到了她的婚事上,以為夕何是在為婚事煩憂,便鼓足了勇氣開口道:“妹妹可是為婚事煩憂?其實我……”。
夕何看著欲說還休的夏有良,面帶疑惑。
夏有良忽然泄了氣,但轉瞬又笑道:“妹妹放心,我已經私下找人幫你去退婚了,估摸著,再有幾日就有消息了”。
夕何暗吃一驚,先前在西天時,那老者跟自己說有人替自己了結了這樁婚事,她還猜測是元明來著,可是沒想到,居然是自己的哥哥。
但她轉瞬一想,夏有良怎么有能力幫她退了這樁婚事?
“哥哥可別誆騙我!”,夕何遲疑道。
夏有良放下書本,道:“妹妹可還記得當初我們去看蹴鞠的那個李府?”
夏有良本不想這么早就說的,但他見不得夕何傷心,便打算提前告訴她。
夕何之前一直疑惑,那么氣派的府邸,定不是一般的富庶人家,先前還有疑惑,但此刻夏有良如此一說,她便已經猜出了十之八九。
果然,夏有良道:“我去找他們幫忙,因那位李大人和我在文學上見解相似,簡直一見如故,之前還說要舉薦我入朝為官,這次更是直接答應我要幫我的忙。所以妹妹不必擔憂,這樁婚事遲早要退的”。
夕何表面上欣喜地跟夏有良道了聲謝,可心里卻五味陳雜。
那李家定和孫家一樣是為官的,不然怎么有能力去孫家做說客??衫罡吖俸竦?,為什么要幫他們這樣一個小小的商賈之家呢?
夏家與李府非親非故,因文學而交這個說辭實在是太過牽強。自己生在商賈人家,自然是知道無利而不往這個道理,夏府除了錢什么都沒有,而那個李府珍寶無數,那日一見,夕何就已經覺得自己沒見過世面了,說不定那還只是滄海一粟。這一不圖錢,二又無勢可依,這李府沒有道理幫他們的。
夕何看著正在讀書的夏有良,心中更加沉重。
我的好哥哥啊,你到底瞞了我多少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