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网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网文欣阅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歷史

穿越北宋之逆天系統

第九十五章 兩淮遍地餓殍路

穿越北宋之逆天系統 越騎校尉 3102 2019-07-19 09:05:00

  “舅舅,安置這些流民無非是行屯田之法,按廂軍例,編練這些流民,分置各處,屯田種地。只是屯田需要解決幾個問題,一是田地,淮東有熟地和生地。熟地多半被當地豪強士紳所占,而空閑的生地多為鹽堿或沙地,糧食產量少,所以我打算以種棉花以及其它作物為主。”

  “棉花?就是現在流行一時的棉布原材料?”

  “正是。”

  棉布在目前大宋以及李越、高麗、東倭、遼國的流行程度嚇死人。絲綢是好,可太貴了,只有有錢人才能置辦一兩身。棉布就不同,它被劉伯陽生產出來就是面對普通大眾的。不僅價格便宜,而且比絲綢要結實耐用得多,又比麻布穿著舒服,現在都賣瘋了,“日南邑”的棉布是供不應求。現在東寧棉紡廠經過緊急擴建,甚至還興建了一座蒸氣棉紡廠,產能已經跟上來了,棉花原材料卻遠遠跟不上,害得至尊寶大大不得不從異時空偷運了一大批花旗國南方的棉花過來,但這不是長久之計。

  在海州、通州、泰州、楚州等地大面積種棉花,可以解決棉花原材料緊缺情況,也能解決這些流民的糧食問題。棉花是不能當飯吃,但是真臘、占城、李越有巨量的糧食。那里的商人因為棉布產能被限制購買棉布,都快要急瘋了。只要永利商會、陽明商會和朝南商會聯合放出話來,去淮東用糧食換購棉花,運到泉州賣給朝南商會,就可以購買相應數量的棉布,這些國家的商人會想盡一切辦法運到糧食到淮東。糧食不夠,他們會去蒲甘、天竺去換,甚至去搶,船只不夠,要不是風浪大路途遠,他們連祖傳的獨木舟都會用上。

  種棉花還有好處,宋軍北伐收復燕云,是要與遼人或女真人激戰,防寒是必須的,有棉花做內襯的棉大衣,不要說燕云遼東作戰,直搗黃龍府都沒問題。

  “不過光種棉花也不是萬全之策,必須雙管齊下。首先要統計人口和田地,把這些年地方私占的田地都清理出來,作為屯田種糧之用。我在海外尋得幾件良種,不僅產量高,還不論土地貧瘠干旱。”

  “海外還有這寶貝?”唐國維對這良種并不放在心上,只是順口一問。他知道自家外甥在海外的關系野得很,不要說良種,哪天說搞來了麒麟鳳凰都有可能。“不過清理私占土地怕是很難,那些豪強士紳沒有那么容易吐出來。”

  “到時見招拆招,這些家伙只想吃肉,不想出力,那有那么好的事。要是敢在我面前呲牙抖機靈,我讓他知道什么叫破家縣令,滅門知府。”

  “破家縣令,滅門知府,安明,你這說的什么話,千萬不要往外說。”唐國維皺著眉頭呵斥道,他知道自己外甥手段狠,殺心重,該徐徐圖之時,比誰都要油滑,該急重時,直接快刀斬亂麻。但輕重緩急拿捏得很好,所以說了兩句也不再多言了。

  “外甥知道了。舅舅,還有就是開鹽田,外甥知道海外有曬鹽之法,不耗鐵器柴火,只要有太陽有地就行,產量高,成本低。”海外是個好筐,什么都能往里裝。

  “曬鹽,產量高,有多高?”

  “一畝地一年可產鹽兩千斤,只需人力,不需鐵器柴火。”

  “什么,畝產兩千斤?還不需鐵器柴火?”唐國維嚇了一跳,他屬于學者型官員,鹽鐵知識還是知道的,鹽田古法也有,但現在還是以鐵鍋煮鹽為主,不僅耗費人力,更損耗鐵鍋和柴火,尤其是鐵鍋,現在還很珍貴,煮鹽卻偏偏過一段時間就要更換,是損耗最大所在。

  唐國維斟酌了一會,“安明,這幾日把你的想法好好梳理一遍,再寫份奏折,直接遞給官家。只是有些話你要好好把握下。”

  “外甥知道,尤其是種棉、種良種和曬鹽之利,我盡量往少里寫。此外,舅舅,我駐守楚州的話,有沒有機會練兵?”

  “我就知道你還惦記著這件事。”唐國維笑著說道,“童太尉精兵南下平亂,先是一場敗仗,然后又打得磕磕絆絆的,官家心里也虛。遼人雖說已經衰弱,但畢竟積威百年。童太尉此前一直吹噓他練的精兵多么驍勇,但是現在兩浙路一戰,原形畢露,要是北伐燕云,勝算多少,官家心里也沒譜了。”

  劉伯陽不由笑了,這就是自己舅舅當次相的好處,他最了解官家的心思,能夠在不知不覺中讓官家的想法受到影響。要是換在以前,童貫兵馬在兩浙的表現可能會被蔡京、王黼等人遮掩過去。但是現在自己舅舅在旁邊稍微點幾句,官家就知道里面的關竅所在。

  “如此說來,外甥在淮東練兵的機會很大?”劉伯陽大喜道,能夠坐鎮楚州,安撫淮東,好處很多。首先可以神不知鬼不覺地往東寧城里運流民。編制流民,安置各地屯田,內務局可安插進來,發展一批就運送一批。反正具體數字掌握在自己手里,隨便怎么弄手腳都可以。操作好的話,每年往東興島運送十五萬流民都可以。

  按照手機上查到的史書,還有三年宋軍就要北伐了。現在東寧城有平民六萬多,興安城也已經搭建了一處營寨,開始準備筑城了。三年運送四十五萬到六十萬流民到這兩座城,自己完全有能力升級到花旗國南北戰爭時期的武器裝備,甚至都可以用部分蒸氣時代的技術去支撐自己北伐了。

  要是再能在楚州練兵,就齊活了。東興島出火槍兵,楚州出方陣兵,星州島出騎兵。當時在海石堡作壁上觀時就設想過,可以在耽羅島上養馬練騎兵。手機的史書上說,元朝在耽羅島養馬數萬匹,他們能養的,自己也能將其作為大馬場,養上數萬匹馬,練出數千騎兵來。后來搖身成為高麗駙馬、漢陽公后,耽羅島就被當作嫁妝成了漢陽公封地之一。

  “官家的意思也希望你能練出一支兵馬來,其實在他心里,對你知兵練兵能力的評價還是要高過童太尉。”唐國維笑著說道。

  官家是聰明人,知道童貫所謂知兵,只是當監軍時看多了,積累了不少經驗。而他打勝仗統領的西軍是宋朝歷經百年,數代名臣名將嘔心瀝血打造,又經歷與西夏多年戰事磨練出來的,能打勝仗不稀奇。而劉伯陽當時年僅十八歲,更是從來沒有碰過兵事,只是臨時運籌帷幄,披甲持銳,上去就是一頓干,還連續打大勝仗。一個是靠經驗和運氣,一個是靠天賦和能力。有心人稍微一點撥,并不糊涂的官家自然就看得清楚了。而且正如此前蔡京跟劉伯陽所說的,官家還是希望北伐主帥是文官,不是宦官。以前是沒人用,才讓童貫頂上去,現在有更合適的人選,童貫還是老老實實當監軍好了。

  劉伯陽笑了笑,繼續聽舅舅往下說。

  “只是官家擔心錢糧的問題。蔡太師一口咬定現在錢糧緊張,再無多余的支持練新兵。”

  “舅舅,錢糧其實很好解決。”

  “哦,難怪人家都說你是善財探花,我頭痛幾個月的事情,到你這開口就是很好解決。”

  “舅舅,只是你我想的角度不同而已。其實解決練兵錢糧,只需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楚、海兩州和漣水軍地方增加的商稅或是淮東增加的棉花出產稅。廣種棉花后,賣出棉花是要納稅的,而且這筆稅收金額不會少,官家可以分一部分稅出來留在楚州用于練兵;二是在楚州設厘金所。楚州是南北水道要地,南來北往的商船絡繹不絕,我相信有部分貨品是沒有繳稅。在楚州設立關卡厘金所,補繳這部分貨品的漏稅;三是淮東廣種棉花后,海州市舶司、揚州市舶行司舶稅會大增,從增加的舶稅拿一部分出來;四是淮東廣開鹽田后,可從鹽稅中分出部分;五是流民屯田種糧之后,繳納的地租糧食,可以分出部分用于練兵,解決將士們的糧食。”

  “妙哉!安明,難怪蔡太師、董計相都說你的理財本事,國朝無雙,你說的這五點,件件可行,而且都是從新增的稅賦中分出,不占用現有的,旁人也沒有什么說的。最關鍵的是你沒有改變國朝稅賦制度,這一點我很欣慰。”唐國維贊許地說道。

  對于后面一點,劉伯陽明白舅舅話里的意思,他其實也顧及到這點,所以才想的這些辦法。這些辦法都是增加稅收,而且還是由市舶司、三司繼續征收,再從這些增加的“中央稅收”中撥出部分來練兵,楚州地方絕不沾手。

  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市舶司現在暗地里完全控制在劉伯陽手里;楚州設立厘金所,歸淮東路轉運司或三司直轄,新開鹽田的稅歸鹽鐵司或淮東提舉鹽鐵司收取,但都繞不開坐鎮楚州的劉伯陽。但問題是,從明面的運作來看,劉伯陽撇得干干凈凈,所以唐國維才如此贊許他。

  “安明,這些想法你也好好整理下,一并寫進奏折里去。想必你知楚州,宣慰淮東的事應該成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温宿县| 高安市| 阿拉善盟| 溧阳市| 乐至县| 顺平县| 洪泽县| 兴隆县| 交城县| 苏州市| 阳城县| 宽甸| 专栏| 汉中市| 上思县| 德保县| 成安县| 海晏县| 左云县| 曲松县| 崇州市| 宣恩县| 胶州市| 山阴县| 来凤县| 交口县| 黔西县| 呼玛县| 江源县| 五寨县| 新疆| 定安县| 余姚市| 揭阳市| 九龙城区| 灵璧县| 正宁县| 松原市| 芜湖市| 卫辉市| 江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