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有一位參賽者將詩作交到了我的手中,我來念,請大家一起來品鑒。這首詩的題目是《山寺桃花》。寺邊桃花兩三枝,朵朵明媚如煙霞。山寺桃花交相映,花成寺來寺成花。”掌柜手中拿著參賽者交上來的詩作,照著念給大家聽。
“聽著這首《山寺桃花》,我感覺自己好像在春游踏青,一路行至山寺前,寺前種著幾株桃花,此時正是春回大地,萬物復蘇之時,桃花在枝頭開了,花和寺相互成就了對方,使桃花和山寺形成了一幅清新恬靜的風景畫!”一位學子聽完掌柜念的詩之后,不由地發出感嘆。
“不錯,我也有這種感覺,整首詩就像一副春游圖,字里行間都是畫意。”
“如此美景,但是讓我想要趁著這春光去郊外踏青了,這樣方能不負美景。”一樓的觀眾討論聲此起彼伏,大家針對這首詩發表著自己的看法。
“雖說這首詩已是不錯,但是我總覺得缺了些什么。”
“我也有此看法,這首詩雖說將春景寫得很美,但是我總覺得要是融人于景的話或許會更上一層。”這位學子一出口便得到了許多人的贊同。
眼看又有人將作品交到了掌柜手中。“接下來的這首詩是《落梅》,春風一過梅花落,梅枝悄悄新芽冒。遙看是花不是葉,近看是葉不是花。”
眾學子聽到這首詩,又展開了新一輪的詩歌賞析。
“這首《落梅》描寫的是冬末春初,春風過,梅花落,枯老的梅枝又冒新芽,以落梅新芽寫初春之景,確實是首好詩!”
“雖然好幾位公子都說這首詩很好,我卻覺得這首《落梅》還不夠好。”
“正有此意,梅花是傲骨嶙峋、品性高潔的代表,寫冬天的梅花更能突出其品質,但若是放在春天的花,梅花不屈寒冬的品質便沒有那么突出了。”
“沒錯,冬末春初之際,許多的花草樹木都是老枝抽新芽,在下看來春天寫梅花確實不夠突出。”
挽晴看到眾多參賽者紛紛都將詩作上交到掌柜那了,便向蘇清璇輕聲問道:“小姐,您打算啥時候交呀,奴婢都看到好多人去交他們作的詩了,而且比賽時間也快到了。”
“既如此,挽晴,麻煩你幫我拿去交給掌柜吧。”蘇清璇一邊回答挽晴的話一邊伸手將寫了自己作的詩的宣紙拿了起來,遞給了挽晴。
“好的,小姐,奴婢這就去。”挽晴伸手將蘇清璇手里的宣紙接了過來,向前走,打開了雅間的門,從樓梯下去,走到掌柜那里,將詩作交給了掌柜。
“掌柜的好,這是我們家公子作的詩,樓上聽竹軒。”
“好的,我這就念出來,請小公子放心。”
挽晴聽到掌柜的應答就放心了,轉身向樓上走去,回到聽竹軒內。
“回來了,我給你點了你喜歡吃的甜棗糕,快吃吧。”蘇清璇看著推門進來的挽晴,笑著說到。
掌柜攤開挽晴遞來的宣紙,低頭念了起來:“這是樓上聽竹軒的公子作的詩,詩名為《遇春》,梨花春紅兩相逢,細柳清風一樓中,耳聽枝頭燕來報,又見城東花現紅。”
“好詩!好詩!好詩!”一位學子發出感嘆。
“確實是首難得的好詩,相比之前的詩,這首詩更加的具象化,梨花桃花都開了,春風吹動細柳,清風穿堂過,細柳入窗來,枝頭飛燕報春來,城東的花都開了,寫出了城東的景色。讓人感覺往窗戶望出去就是這樣得美景。好詩!”
“這首詩確實是首好詩啊!也不知道是哪位公子寫出來的。”
“依我看來,這首詩當得上此次詩會的魁首之名了!”
“當得上魁首之名?我看不至于吧,這首詩也就僅此而已,哪里達到了魁首的水平!”聽到有人說這首詩當得魁首,便有人酸言酸語到。
“就是就是。”
“我看這首詩也許還不是出自本人之手呢!或者是提前寫好修改過了。”竟然還有人質疑《遇春》是提前作的。
“提前作的?不會吧,這么多年來品文樓舉辦了這么多次的詩會,從未聽說過有提前泄題的。”
“就是,說詩是提前作好的,這種想法也太荒唐了,別是嫉妒人家作的詩很好而自己卻做不出來吧?”
聽到有人質疑品文樓提前泄題,品文樓的管事便開口道:“各位敬請放心,我們品文樓是決計不會泄題的,品文樓的詩會靠的是誠信,否則我們品文樓也不會可以舉辦這么多次詩會。”
“不知道聽竹軒的公子是哪位?”
聽著品文樓內的學子和觀眾們的夸獎聲,挽晴高興得不得了,嘴角揚得高高的,滿臉笑容。挽晴放下手中的糕點,看向自家小姐,說到:“小姐,您聽,樓內的人都在夸獎您寫的詩,都說您作的詩特別好,我就說,小姐就是最厲害的!”
“好了,吃的還堵不住你的嘴嗎?快點吃你的吧!”看著挽晴高興的樣子,蘇清璇自己的內心也十分高興,聽了前面那么多首詩,從公正的角度來看,自己的詩作確實更好一些,看來《望川踏水》應該是自己的了,哥哥的宅子也是自己的了。一想到這些,蘇清璇的嘴角也揚起了微笑。都說美人在骨不在皮,可是蘇清璇這么一笑再配上自身清冷的氣質,就讓人覺得就像冬日的紅梅,春日的梨花,夏日的芙蓉,總之不單單是美人這兩個字就可以概括的了。
這時樓下傳來了掌柜的聲音:“兩刻鐘時間已到,比賽結束。接下來我們將由從京城奉命到我們杭州考察風土人情的國子監祭酒宋哲宋大人為我們公布最后的魁首!此次宋大人到杭州考察,我們特地請了宋大人來為我們擔當此次詩會的評委。接下來我們請宋大人為我們揭曉此次詩會的魁首!”
掌柜的剛說完,大家便看到二樓聞松閣的門打開了,從里面走出來一位身穿淺色碧青衫的中年男子,男子五官端正,臉上帶著微微的笑意,讓人感覺儒雅大方。身后跟著一位穿著黑布短打的侍衛,這侍衛手里拿著一把劍,站在宋大人兩步遠的后方。這位身穿淺色碧青衫的中年男子就是當今國子監祭酒宋哲宋大人了。
宋哲站在二樓回廊上,看著樓下大堂,開口說道:“鄙人有幸擔任此次賦蘭詩會的評委,見到眾多學子在此大顯身手,感到十分的欣慰,我周朝學子學富五車,將來定要為國盡忠,成為國之棟梁!我宣布,此次賦蘭詩會的魁首之作為聽竹軒蘇公子《遇春》!”

季繁花兒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