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投出很多份簡歷,但我心里清楚,很多企業都是常年發布招聘信息的,至于企業里到底需不要招聘,是不是現階段需要招聘,這個不好判斷。有失業的,就有找工作的,而像我這樣的人又何止我一個。工作的機會不是沒有,是難。企業也不是不需要招人,是企業也難。我需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經營好自己,尋找機會,等待機會。
進入一家公司面試,見到的第一個人就是公司的人事,人事也代表企業給人的第一印象。往往大多數企業的人事人員說話總是很中聽,女士您好,通過我們公司篩選,認為您與我公司崗位很匹配,誠摯邀請您來面試,請準時出席。如上述時間有變化請盡快與我們聯系,下面會附上聯系電話、聯系人及公司相關信息。這段話幾乎成了統一的使用模版,一模一樣的內容,每天會看到很多次,大多時候是重復看到的,就如復制粘貼一樣,看的多了,甚至會恍惚是不是搞錯了。有的會修改成自己的模版,還附上企業的介紹,但程序都是一樣的。只要你做好準備,把自己要展示的東西備好,準時赴約即可。
提前查好公司地址,坐車路線,所需要的時間,然后,趕往目的地,開啟一輪又一輪的面試。有的企業第一輪就會確定結果,到底錄不錄用,會直接有結果。有的企業在第一輪面試會達成初步意向,其實大多數小企業就是找個托詞,或者是負責人不在位,決定不了。當然了,也有真的是多輪流程的。一輪過后進入第二輪復試,再然后通過了才是錄取。往往企業規模比較小的,面試的人員就是可以直接做主的人,可以很快做出決定。第二類是企業規模比較大點的,內部程序多一些,面試的人員也按級別一次比一次高,過一關又一關,直到最后一關戰勝。一般不錄取的在第一輪就淘汰了,不過還是會很客氣的告訴你,感謝您來面試,如有需要,我們會在一個工作日之內,通知您來復試,之后就沒之后了。你需知道那些是客套,哪些是程序,這也是經驗。還有的會發揚公司文化,善意的提醒你以后的選擇方向,或者是他們認為的適合你的方向,為你出謀劃策。面試怎么開場的,是面試者主導的還是被面試者主導的,結果導向是不同的。聊天是件玄妙的事兒,聊到什么內容,就會決定什么走向。
30+這個敏感而變化莫測的數字,數次被人提起,他們會以自己的方式告訴你他們覺得以后的路該怎么走。其中結婚、生子的問題也是被首要關注的,有人問有對象嗎?有人問孩子多大了?有人問為什么不選擇回家鄉。我第一次意識到,自己已經30+了,而立之年,重新出發,不僅工作尷尬,年齡也是相當的尷尬。30+的女人面臨結婚生子的問題,30+的女人也面臨身體挑戰的問題,30+的女人也得面臨各方的聲音,各方的壓力,企業也會考慮成本,懷疑你的能力,除非太強,否則優勢很小,甚至是沒有優勢。搖頭嘆息,表示無奈,或者是不解。也有的會站在自己比較滿意的立場,給你指個明路。
是啊,結婚,生子這個問題,別人提起來都提的小心翼翼,畢竟人家不明白狀況,而我也不能承諾不結婚,或者不生孩子。這對于我來說,是對彼此都負責。不能為了工作而做出承諾,壓力是很大,但誠信更重要。需要承擔的就需要拿出來考量,這不能回避。大眾的想法之所以能存活,是因為能被大家接受的。而大眾的想法就是畢業、結婚、生子,過了年紀不結婚就不符合常理,也不被接受。這是我們這個年代的人所受的教育,成長的環境決定的,大多數人的思想就是這樣。你自己的意見并不重要,雖然現在很多人都是大齡,也追求自由,有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但這還是一個問題。為了得到,我也許可以承諾一些事,但是我并不想那么做,如果用方法來換到目的,這個折扣分以后還是要還的,是需要彌補。不如,就從開始,就選擇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雖然艱難,但慢慢長路,只能向前看,向前走。
父母也在催著回鄉,因為他們不能看著你,一個人飄落異鄉,老了以后,孤苦無依,無處安身。別人勸你返鄉,是覺得你沒有能力生存下去,生活太難。可是生活本難,何處能容易呢。同學朋友也有考慮回鄉的,因為孩子大了,要上學,外地的孩子怎么上學,怎么負擔,孩子未來的考慮,生活的考慮,可也只是在考慮。一拖再拖,也還是不愿離開這片土地。在一個地方生活了這么久,也陪著這座城成長了這么久,早已融進生活了,苦也好,笑也好,早已習慣了,又怎么離得開?
回鄉,真的能回去嗎?選擇回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大部分人都是為了遠離故鄉,而奔走城市,逃離城市,真的能回鄉嗎?不同的生活環境是能夠讓你適應,可是原本的生活是你不想過,才選擇的離開,回去就會想過嗎?有幾個人能想的通,能夠甘心,能夠接受,能夠適應。原本想安逸生活的人,就不會選擇遠走他鄉。在他鄉,生活苦的人,夢想還沒實現,回去的了嗎?有幾人能放得下?感受著城市的便利,真的能接受小城的變化嗎?在城市的生活方式,回到小鎮,真的能適應嗎?已離開的太久太久了,小城成了想念的家鄉,回不去的執念,美好心靈的寄托。
看著新聞里的報道,大批的農民務工人員大包小包的回鄉了,說著再也不出來了,我也曾匆匆欲動過,動了回家的念頭,家鄉的安逸,兒時的美好記憶,讓疲憊的人向往。而我們早已不在年少,年少時的夢還記得嗎?哪個曾經向往的城市是不是你想象中的樣子,有沒有你想象中的故事。都說是要回,可是真要下決心回,有幾個會甘心。一路走來,賦予的夢想和奮斗,鑄就了只能向前,不要回頭的執念。回不去的故鄉,融不進的城市,成了很多人的寫照。看似習慣城里的生活,是這個城市的一員,其實從來都無處安放,依舊不屬于這里。匆匆茫茫的生活,夜以繼日的執著奮斗,為城市建設填磚加瓦,卻沒掙的幾片瓦。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生活的,實現夢想,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人雖然越來越多,但依舊是千萬分之一,寥寥無幾的個人罷了。誰有戶口了,誰有房了,誰有車了,聽的多了,也就是聽聽而已。自己的生活還是自己在過,夢想是要有的,但現實和自身能力該接受的也還是要接受。
每次出去面試,都幾乎是受了一天的打擊和勸告,元氣滿滿的出門,搖著頭疑惑的回來。回到住宅小區,坐在小區的長椅上,聽人聊天,聽過來人閑聊,看看百態人生。
本地人張大爺,搖著扇子,躺在搖椅上,靠著大樹,悠閑的乘著涼。
劉大媽坐在門口的臺階上,在拆被子,動作熟練,一看就是把生活的好手,腳的一旁堆著棉花,一旁堆著針線。
李大娘推著嬰兒車,邊和鄰居聊天,邊哄著孫子。看著睡著甜甜的孩子,滿臉幸福。
胡大姐是個愛熱鬧的人,嘴里咬著根黃瓜,手里端著碗,從樓里剛下來。
“哎吆,這老太太,還沒拆完呢?”嘴里吃著東西,還說著話,胡大姐的嗓門在很遠就能聽出來。
“沒有呢”
“拆它干啥呢?買新的得了。”
“沒事兒干,每年拆拆洗洗,這自己的蓋著舒服。”
“就是,老家的東西,都是拆拆補補的,用的順手。”
“你們這都有錢人,還這么會過。我那客戶家,新的,包裝都沒拆,全扔了。”胡大姐是外地人,做月嫂,給人家打掃衛生,性格外向,干活利落,一個月下來也能收入萬八千的。嘴里常聊的就是客戶的生活,和她的見聞。
“人那是有錢人,都用好的,一般的用也不用。”
“是啊,太有錢了,那衣服,穿幾次都不穿了,我看著都跟沒穿過的一樣,人家就不要了,你說這不是浪費,看我這兒身上這就是。昨天還給我一雙鞋呢,小姑娘我改天拿給你啊,高跟的,我是沒法穿,給你正好。”
“額,哪個我穿不了吧?”閑的久了,坐的久了,便熟了。意外來的突然,我不好意思的搭話。
“高跟的,我估計人家都沒穿幾次,品牌,你正好上班穿。你們這坐辦公室的,不是都平時穿運動鞋,辦公室放著高跟鞋嗎?我跟你說,我這次在的這家人家就說了,高跟鞋就放辦公室穿的,穿不了幾次,天天換新的,看看哦這衣服都是,人家穿一次,洗都不洗就不要了。”
“我也不穿高跟的,累腳。”
“我看人家那辦公室上班的,我那客戶都是穿運動鞋,車里、辦公室放高跟鞋。你這小姑娘也得學學,看看我,都時髦了。”
是啊,人家那才是辦公室上班的樣子,跟電視里演的似的,光鮮亮麗的白領,而我是普通生活中的人,掛著白領的名兒,早九晚五的穿梭在地鐵之間,穿雙高跟鞋估計連地鐵都上不了吧?的確,這大姐的衣服看上去確實比我的好,她自己覺得好就好,給我也是一片好心,這也是她那個時代的人的思想-不能浪費。
“姑娘,你還沒上班呢?”劉大媽問
“沒找到合適的”
“有段時間了吧?”
“啥合適不合適的?你們這念書的,要求太多。”李大娘說
“也不是”
“我兒媳婦也是,現在的年輕人要求多,干這兒不滿意,干哪個不樂意,也不知道干啥滿意。”
“有個工作掙錢就行了,女孩子家夠自己花就行。”
“咱們也不懂你們這要干啥?”
“都是坐辦公室的還不一樣?”
“專業不一樣”我也不能很詳細的講明白,這個一代一代人的生活方式,始終有不能接受的群體存在,這是正常現象。
“有對象沒?”
“趕緊結婚生孩子,才是。”
“沒有”
“哦,想起來我去年干活哪家大姐前段時間還問我,有沒有合適的姑娘給她兒子介紹對象呢?你多大了?”
“30多了”
“哎吆,那可不行,人家剛畢業,差的太大了。那大姐說只要合適,他們家管找工作,不上班也行,他家孩子可是個老實孩子,合適的話,還可以直接買房子結婚。”
“不合適”
“是啊,就是說了,要是你也20幾歲正合適,這條件再去哪兒找吧。”
“呵呵呵,沒那命。”
“是啊,多好啊,可惜了,人家本地人,父母工作也好,可惜了。你也該著急了,都這么大了,要不你跟我干兩天看看?”
“我,我再找找吧。”尷尬到想逃跑,眾人看我都犯愁。可月嫂這活兒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干了的,干啥的啥人。就我這體格,就我這打掃衛生能力,就我這做飯能力,就我這眼力見,就我這性格,就我這服務能力,適合干嗎?能干的了嗎?
還好,這時,一大姐打著電話走過,眾人安靜了。
“您別操心了,我下個月就回去了,用不著了。”
“好的,好的,知道了。”大姐講著電話,進了樓。
看來是打算回鄉的,眾人轉移焦點,換了話題。
“這女人下個月要回老家了,今年沒活兒,坐了好幾個月了。”
“那幾年也沒少掙了,聽說在老家都買房了。”
“今年活兒不好干,都是干幾天歇幾天。”
“是啊,出來就是為掙錢的,前年夏天他家那孩子假期還上來了,今年沒見。”
“今年活兒不好干,他家男人也沒掙錢,這不說是房租到期了,要先回老家了。”
“我那住戶也是這幾天一天天的都在家了,沒出去干活。”
“打零工,干一天掙一天。”
“說是干了一段時間,也沒給發了錢。”
“這不掙錢,坐著是生活不下去。”
“孩子還等著用錢呢?”
“回老家房子起碼是自己的,吃喝花費也小。”
是啊,如果只是為了掙錢,那么哪里合適就去哪里,不合適就回家,家在鄉,根在鄉,這是回鄉的人,掙了錢,養了家里,掙不了就回去好好生活。而我呢?
“他家那孩子也不小了吧?”
“看著該上初中了?”
“現在孩子上學正是用不了幾個錢,九年義務教育,都免費了。”
“現在的孩子吃喝就費錢呀,一出門一百塊錢,一會兒就沒了。”
“錢是不值錢了”
“那兩口子也就三十幾歲吧,年輕著呢?”
“現在的世道,不賴干啥都能活。”
“還有把力氣呢,年輕,干啥都行。”
“上有老,下有小的,估計壓力也大了。”
“家里老人也不用管,就是孩子是費錢了。”
我默默退出了群聊,是啊,三十幾歲,正常情況下,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狀況,像我這樣的,尷尬一片,是大部分人眼中的另類。每天都需要給自己建立強大的內心,否則稍有風吹草動必會波及到你,動搖就容易亂,亂就容易出錯,錯就容易做讓自己后悔的選擇。于是,一邊努力,一邊得寬慰自己,以免出現抑郁癥狀。
嫁個本地人,真的就萬事無憂了嗎?人們說起來,都是羨慕,可是苦不苦,樂不樂的,只有自己清楚,外加的這些條件,是錦上添花,生活就是一個接一個問題,沒有問題,也就沒有了意義。所以別怕問題,不是這個問題,也會有下一個問題。別人的始終是別人的,自己的才是自己的。走到那一步,都是緣分。哪有什么一本萬利,放平心態,做好自己。努力了都不一定有結果,何況投機取巧呢?
遇到什么人,遇見誰都是一種緣分,只是會經歷什么樣的故事呢?有的不那么美麗,有的刻骨銘心,酸甜苦辣,誰和誰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而能與我一起走下去的人,不知現在生在何處?
不管是什么工作,只要是用心去做的,就一定會證明價值。只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有他自己的意愿,有自己的選擇。總之,革命還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