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成張九齡3v3組團PK!
“陳十一鋒芒太重!”陳成還沒來得及多和孟浩然套一套李白的八卦,那邊張九齡感嘆道:“早得美名,必有所折!宜自韜晦,斯盡善矣!藏器于身,古人所重!況童子耶?”
陳成過于張揚,這一路呼朋交友,搞了這么大的聲勢,很容易招來其他人的嫉恨,非常不符合張丞相“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的處世哲學,這也是他給孫子起名“張藏器”的由來。
“富貴不還鄉,如錦衣夜行。少年不囂張,老大難封相?!标惓尚Φ溃骸案柿_12歲為上卿,13歲就被秦王政斬了;霍去病18歲出征匈奴,22歲封狼居胥,得瀚海(貝加爾湖)而凱旋,24歲就沒了;如果一直藏器于身,可能歷史上就沒有他們的故事了。出名要趁早,時間不等人啊!”
對于陳成的歪理邪說,張九齡只能笑著連連搖頭。
開元朝神童不少,上一個被寄予厚望的神童就是李泌,開元十六年李隆基御樓大酺,召三教講論。九歲的員俶“詞辨鋒起,譚者皆屈”(陳成:什么我的劇本?。?,讓皇帝大奇,問他還有沒有更棒的小朋友,對方說“有個7歲的比我猛多了”!這個7歲小孩就是李泌,一見之后果然得到皇帝的喜愛,命人悉心培養。李泌年幼時多往來宮中,被張說、張九齡、賀知章、張庭珪、韋虛心傾心愛重,賀知章說“此捀子目如秋水,必當拜卿相”,張說更說“昨天皇上就說封他當官,被我攪和了。因為憐惜他,要等他長大成材??!”
后世李泌并不以詩賦聞名,但在他少年時,也是有過佳作的,他曾賦長歌行曰:
天覆吾,地載吾,天地生吾有意無。
不然絕粒升天衢,不然鳴珂游帝都。
焉能不貴復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一丈夫兮一丈夫,平生志氣是良圖。
請君看取百年事,業就扁舟泛五湖。
詩成,傳寫之者莫不稱賞!
那是誰掐滅其詩文理想的呢?
正是張九齡!
張九齡對他說的也是和陳成差不多一番話,最后誡之說:“當為詩以賞風景,詠古賢,勿自揚己為妙?!?p> “別給自己吹?!?,這話顯然李泌是聽進去了。所以李泌才是張九齡最喜歡的后起之秀,以“小友”相稱。
在張九齡看來,李泌就是少年老成,不會像少年小成這樣瞎胡鬧,而是安安分分地在東都潛心學習,等十年、二十年后再指點江山。
“張丞相是說李長源嗎?”陳成招手:“他也被我捆來了?!?p> 張九齡:“……”
李泌:“……”
……
對陳成來說,李泌出名那么早,可是功業卻都建立在安史之亂以后。
那起碼還有20年的光景呢!
我可等不了!
不能在開元天寶年間、大唐全盛的時候當宰相,那有什么意思?
必須珍惜自己風頭最盛、圣眷最濃的這段光景!
去年天子曾經褒獎過《詩榜》的編纂有理有據,能服人心,戲言“十年后若你能在自己編的詩榜上登頂第一,其為宰輔,不亦可乎!”
從那以后,陳成簡直要把“其為宰輔,不亦可乎”這幾個字刻在臉上了!
皇帝可能是喝多了亂講的,可陳成說“君無戲言”啊!
詩榜第一,便為宰輔!
這對比別人十年寒窗來說,可真是捷徑中的捷徑!再簡單不過了!
哪怕“終南捷徑”還要去爬一次終南山,隱居個一年半載呢!
我不怕拿不出冠絕群雄的詩,但害怕像杜甫一樣默默無名,空有72門絕技而無人知曉!
所以必須從現在開始就炒作自己!
始終讓自己的詩名霸占在詩榜上!
在大型詩會上揚名!
……
“九齡戴罪之臣,不敢受朝野如此厚望!”與陳成交涉一番對方胡亂捆人的行為,張九齡對前往荊州支持自己的諸位青年學子表達了感謝:“在場諸位,有新朋也有舊識,何不援己詩文,相互交識一番?”
荊州自古兵家之地,難得聚集了這么多文人騷客,自然應當留下自己的作品。
但陳成帶來了一幫人,張九齡最近身邊也集結了一幫人,說是“交識”,結交認識,實際上是“交手”吧?
響應陳成來到荊州的,既有對張丞相仰慕已久的,也有試圖借此良機來揚名四海的,都知道先寫先輸,可不想貿然當這第一個。
“那老夫來點名好了?!睆埦琵g笑道:“吳興錢生!你作這第一首吧!”
“敢不奉命?”對方起身,拱手道:“錢生有詩,和張荊州巡農晚望之作!詩曰——
太清霽云雷,陽春陶物象。
明牧行春令,仁風助升長。
時和俗勤業,播殖農厥壤。
陰陰桑陌連,漠漠水田廣。
郡中忽無事,方外還獨往。
日暮駐歸軒,湖山有佳賞。
宣城傳逸韻,千載誰此響!”
“錢生?你是‘大歷十才子’之首的錢起、錢仲文啊!”陳成驚訝,張丞相隨便一點就是歷史文化名人嗎?
錢起可了不得,畢竟他是“高考作文滿分”獲得者,寫出了千古科舉考試詩作第一名的“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啊!
“在下錢起沒錯,”錢起說著:“不過‘大歷’是為何物?”
陳成:“……”
錢起來荊州一個多月了,勤奮扎實,頗得張九齡賞識,所以把今天這第一次露臉的機會給他。
但哪怕以陳成現在的水平來看,也知道無論錢起日后的成就多么輝煌,《省試湘靈鼓瑟》的傳奇多么令后人敬仰,但眼前的此詩來看,頗為平庸。
想來,對方想要大紅大紫,還需要十余年的磨礪。
“錢生有詩,余人可有所對?”
陳成心想,錢起是“大歷十才子”不錯,但和我同來的人中,也有“大歷十才子”!
博陵崔峒!
博陵崔氏的子弟!嚇人吧!
“???上來就讓我作詩?。 贝掎荚尞?,同行的人這么多,自己與陳成的交情也一般般,為何要指名自己第一個出陣!
“你沒有思路,一時作不來嗎?”
“作來是作得來!”崔峒感嘆:“可是我是一個懶漫人?。 ?p> 懶得寫。
眾人:“……”
崔峒出身“博陵崔氏”大房頭,一等一的貴族血脈,自由散漫,非常好理解。
就見崔峒舒展衣袖,慢斯條理地念道:
慣作云林客,因成懶漫人。
吏欺從政拙,妻笑理家貧。
李郭應時望,王楊入幕頻。
從容丞相閣,知憶故園春。
雖然出身博陵崔氏,但就和陳成家的潁川陳氏、柳繪小娘子的河東柳氏一樣,其曾祖、名臣崔行功,去世很久了,所以謙虛稱呼家貧。
崔峒不像錢起,已經在和宰相互相唱和了,但是在謙虛了一番之后,他說“來到宰相這里,我一下子就回憶起了故園的春天”,要知道,博陵崔氏可是宰相輩出啊,他們大房就出了則天朝、中宗朝宰相崔玄??,玄宗朝宰相崔渙,一方面恭維了張丞相,另一方面卻又仍宣揚自己的世家身份!
而且因為前面幾句已經自謙過了,不引起人討厭!
當真是個妙人啊!
這陳十一郎還真會挑人,此詩當在錢起之上!
張九齡問:“李郭應時望,王楊入幕頻——這楊郭李王是何人?。俊?p> “楊郭李王是在下四個朋友,”崔峒一本正經地回答:“來張丞相這里的見聞,回頭當修書一封寄給他們共享。”
眾人:“……”
陳成心想:你這寫得太唬人了!又是宰相又是從政!讓我們看到楊郭李王,還以為是李白、郭璞、王勃、楊炯呢!
吐槽完畢,心中喜悅!自己這邊能人輩出,應當是率先贏下了一局!
張九齡沒有與陳成競爭的想法,但是他麾下的文人們卻有“同仇敵愾”的心思,要代表“南人”與陳成帶來的“北人”相抗衡!
“在下山陰嚴維!初來乍到,不識廟堂天人,但見周處草莽;無有湖山佳賞,但只鄉溪村望,有詩曰:
銅官之山溪水南,周處廟前多夕嵐。
看捲云帆歌白苧,勸嘗春酒破黃柑。
長林獨往誰能覓,幽事相關性所耽。
若欲避喧那畏虎,尚從地主結松龕!”
陳成感嘆:雖然錢起后來的名聲比嚴維大,但是就此時來看,似乎嚴維的水平還要在錢起之上!也不弱于此時的崔峒!
說是只寫“鄉溪村望”的小詩,可是他“長林獨往”的氣概,當真要人感嘆“初生牛犢不怕虎”!
詩文創作是一場長跑,誰跑得快,跑得遠,可不是一開始就能知道的!
嚴維的鋒芒也不禁讓陳成這邊的人聚氣凝神,對方較真了!譏諷我們是來自京城的猛虎,他這個周處要滅了我們!
有趣的是,雖然嚴維說不識廟堂天人,來得晚、也和宰相沒有太多交情,但歷史上,正是崔峒那位宰相堂兄崔渙,赴江東補選官吏,將在天寶年間屢試不中的嚴維以詞藻宏麗而進士及第!
“好詩文!”陳成陣中司空曙道:“我們從長安來,長安繁華,遠勝鄉野,但吾輩卻多是失意不遇之人,有道是:
迢遰山河擁帝京,參差宮殿接云平。
風吹曉漏經長樂,柳帶晴煙出禁城。
天凈笙歌臨路奏,日高車馬隔塵行。
獨有淺才甘未達,多慚名在魯諸生!”
一句“才疏學淺”,一句“慚愧魯諸生”,讓人頗生好感,一下子就降低了嚴維等人的火藥味!
是啊,我們是從繁華帝京來的,可是帝京并不屬于我們!
我們也要像叔孫通、山東諸生一樣,參與朝廷大計的謀劃,可是“天人”并不理我們啊!
哪怕是張丞相,同樣成了失路之人!
我們北方人不是來與你們南方人搞對抗的,我們應當效法山東諸生建立漢朝禮儀那樣,懷抱理想,重塑今日之大唐!
這下格局打開,化敵為友!也讓嚴維禁不住小臉一紅!
詩的技巧不論,從人情世故上,當是陳成一方又勝了一局!
“在下丹陽皇甫冉,是張丞相的舊相識了,身負厚望,卻未有進益,著實慚愧。我從丹東,嗯,我從丹陽來,環望一城雪白!當時便多有憂愁!如今春回大地,卻仍是蕭條之感!詩曰:
云林不可望,溪水更悠悠。
共載人皆客,離家春是秋。
遠山方對枕,細雨莫回舟。
來往南徐路,多為芳草留!”
全場拍案叫絕!
當之無愧的五首詩中的第一名!
他不僅用“共載人皆客”回應了司空曙,表示我們的確都是為了共同目標走到一起的;又將山水詩的優美,顯露無疑!
“皇甫兄之詩,遠勝于我!”嚴維感嘆,對皇甫冉的才華十分感佩,也難怪皇甫冉自小有“神童”美名,也是張九齡帳下出類拔萃的人物!
“共載一聯,直入人心?。 彼究帐镫m然也覺得今天有“打擂臺”的氛圍,但看了皇甫冉的詩,還是忍不住惺惺相惜:“如若不棄,加個聯系方式?”
張九齡見眾人暗暗較量,卻又相互憐惜,十分欣慰。對于“離家春是秋”的句子激賞不已,他在去年秋天寫的《初秋憶金均兩弟》詩中,也有“江渚秋風至,他鄉離別心”二句,皇甫冉說“離開家鄉,那春天也是秋天”,的確更讓人惆悵傷感!
是我小友作的,沒錯了!
“我作下一首!”陳成陣中一人道:
山行二月春,留宿意何真。
埽榻蒙高士,浮杯慰逐臣。
鳥鳴朱鶴老,花發碧桃新。
明日天涯去,相思不可親?!?p> 一首精妙的五言好詩!讓還沒有出手的詩人竟然望而退步了!
皇甫冉是回望“來時路”,這一位則是悵惘“天涯途”,一來一去,卻都寫滿了故事與情緒!
皇甫你坐船頭,哥哥我山中走!徐儒掃了榻,我也敬了酒!
都是天涯過客,向前走,莫回頭!
這又讓人驚訝這是何方神圣了!
來的時候大家都謙虛才疏學淺,可現在竟然一個比一個能寫!
“明日天涯去”二句,讓張九齡想到自己“海上生明月……竟夜起相思”的名句,一時間感悲不已,只能“浮杯慰逐臣”,不知歸途!
“這是何方高才?”
“不第書生而已?!?p> “有詩如此,如何能落第!”
“唉?!彼帜盍藘删涿虾迫坏拿姡骸安徊琶髦鳁墸傋蟆嗜耸璋?!”
這邊陳成介紹道:“我從長安出發,這位劉長卿劉文房兄隨我一路到嵩陽,我邀他同來荊州,他說囊中羞澀,不敢遠游。有心將詩文交于丞相,又怕不入尊目?!?p> “謙遜極矣!”眾人問:“那他又是如何改變了主意,來到荊州了呢?”
“哦,分別那天我們都喝多了,他在馬車上躺了兩天,等醒來時已經到南陽了。想著走回去又要一路山行,一山放過一山攔,干脆就一起來了?!?p> 眾人:“……”那特么不是醉倒了,是被你毒倒了吧!
什么酒這么難醒!
可是沒有陳十一郎“坑蒙拐騙”把這幫人聚集到一起,大家都也沒有今番在一起切磋交流的機會!
“此劉長房亦是一個性情詩人!”嚴維皇甫冉感嘆:“咱們拉個群唄?”他們去一邊交友了,都是相見恨晚之感!
“那你們這個群要有很多人了!”陳成心想:“群主也不好選。”
荊州有張九齡、孟浩然這樣的大宗師坐鎮,經過他們考量過的青年詩人,無一不是文壇佼佼者,包括皇甫冉這樣年少成名的典范,但是經過三輪的交鋒,陳成帶來的一幫人,什么落第舉子,沒落世家的子弟,不但不落下風,甚至隱隱高過一籌!
如果這是一場真是交鋒,搞不好是一場陳成3:0或者2:1張九齡!

長慶二年
PS:今天寫個應景的章節——也要祝我們的老師們教師節快樂,哈哈哈!當然,我還是覺得,用孔子的生日作為教師節,還是比“9、10”這種諧音來做教師節更有紀念意義。 求推薦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