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蘇明秀自然沒有早起去蘇寶兒那,教導他功課,這又讓蘇寶兒有了偷玩的機會。
這可讓蘇明秀的貼身婢女,紅纓給急壞了,“哎呀,我的小姐啊,你怎么還在抄《金剛經》啊,這要是讓老夫人知道了,非得責怪你沒有去教導小少爺的功課不可,這火都燒到眉毛上了,你怎么一點也不急?”
蘇明秀直接無視了紅纓焦急的聲音,用上好的狼毫,沾了沾大紅的筆墨,在早已準備好的宣紙上,一字一句工工整整的抄寫佛教經文《金剛經》。
等蘇明秀抄完,時辰也到了正午,直接開始用午膳,估摸著,老夫人的嬤嬤,也快到了,只有吃飽了,這場硬仗才好打。
“明秀小姐,老夫人身邊的張嬤嬤正在外面,求見。”
蘇明秀聽到后,讓紅纓收起了午膳,走到大門前,一步一步的逆光而行,這次,她要徹底離間老夫人和柳夫人,為她進宮的步伐,送上第一份賀禮。
蘇明秀到達后園子后,里屋直接就傳來了老夫人怒氣騰騰的喝聲:“明秀丫頭!我可是信任你,才讓你去教導寶兒功課,你怎么今天沒有去?”
蘇明秀今日穿的也極為樸素,白色繡花藍底小腰裙,頭上也只是別了一支小小的珍珠頭釵,整個人臉色蒼白,顯得更弱弱可憐。
“祖母,因為昨日大夫人要我連夜抄寫一百遍《金剛經》,為祖母祈福,最近不是沐雨節快到了嗎?孫女特地連夜為老夫人祈福,這才耽誤了時辰,還請老夫人責罰。”
蘇明秀這樣說著,整個人更是顯得楚楚可憐,弱不禁風。
“既然大姐都這樣說了,也是一片心意,整整一百遍《金剛經》呢,祖母一定會洪福齊天的。”
話音剛落,從屏風后面走出來了一位身穿小粉荷葉邊長裙的女子,女子并未抹上太多胭脂水粉,但也國色天香,膚如凝脂,眉若遠黛,簡直就是畫中走出來的仙女,就連身上華貴的裝飾,在她身上,也顯得是一片陪忖紅花的綠葉罷了。
蘇茹慧,她的庶妹,從小就是家里的金枝玉葉,華貴的首飾和衣物,總是她先挑,因為是柳夫人所出,所以在家里的地位,從來就比自己這個嫡女都高。
而蘇茹慧也是那種天生的美女,仿佛輕輕一笑,就能勾走男人的魂魄,自己這種姿色,在她面前,只能算是一般而已。
說實話,前世的蘇明秀,妒忌蘇茹慧,妒忌的發狂,但是,無論蘇明秀怎么暗算她,她總能逢兇化吉,反咬一口。
最后,更是借著圣寵,成為了那皇宮里,最尊貴的存在,景明王朝的皇后,母儀天下,執掌鳳印。
“也是,我們慧兒真是心思聰慧,既然這樣,那今天我就不怪罪明秀丫頭你了,今天有慧兒陪我下棋,你就自己先回去吧。”
老夫人果然心里還是偏向蘇茹慧的,不過蘇茹慧這一招也是為了她自己,可不是為了幫忖蘇明秀,蘇茹慧多有心機,沒有人比蘇明秀更清楚。
畢竟前世能從一個小富之家的庶女,一步步的超越那些身世顯赫的秀女,嬪妃,一步一步的爬上龍床,圣寵不斷,一點點小心機,是根本不夠的。
這次,蘇茹慧的一句話,就把蘇明秀的算計給瓦解了,實在是聰慧過人。
依照老夫人的脾氣,蘇明秀要是把一百遍《金剛經》給老夫人看,以老夫人的脾氣,定會大發雷霆,說柳氏因為昨天的事情,心里有怨,故意刁難蘇明秀,不把她的話放在眼里,還耽誤蘇寶兒的學業,明顯是與她做對。
可是,蘇茹慧的生母是柳氏,如果她生母被老夫人責罰,在蘇府站不住腳跟,定會招別人的閑話,所以,蘇茹慧便插了一句話,巧妙的化解了這次的危機。
蘇明秀不得不暗嘆蘇茹慧的機智,不過,蘇茹慧,我們的較量才剛剛開始,別太得意了,這只是一個開頭,好戲還在后頭。
蘇明秀只好淡淡的說了一聲:“是,祖母,孫女告退。”
等蘇明秀走后,蘇茹慧才暗藏鋒芒的在老夫人面前賣乖,哄她老人家開心,畢竟昨個的事情,柳氏在老夫人面前吃了虧,她也不能坐視不理,讓蘇明秀有翻身的余地。
所以,蘇茹慧今天是特地來堵蘇明秀的,看看這個懦弱的嫡女,去了一趟家廟,究竟有了多大的變化。
不過這一看,蘇茹慧的心中似乎冥冥感覺,有什么,在悄然改變,這種預感非常不好,畢竟是一種似乎要失去什么,不可操控的感覺。
為了把危險扼殺在搖籃中,蘇茹慧決定,等這個月過去,蘇明秀不在教導蘇寶兒功課了,就直接讓娘把這個大勢已去的蘇明秀,嫁給皇城里的一個書香門第,這樣一來解決心頭大患,二來,世人都會以為柳氏治家有方,為嫡女謀得這么好的親事,書香門第,一般地位都非常的高,但是卻沒有蘇府富裕,比較清貧。
蘇茹慧的如意算盤,打的噼啪直響,不由得心里更加的暢快了,連下棋都走了幾招好棋,讓老夫人連連稱妙。
就在祖孫其樂融融的時刻,蘇明秀可沒有那么好的心情了,這次老夫人雖然沒有責怪,但因為蘇茹慧的插手,總歸給老夫人落了個不好的印象,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蘇明秀看了看天色,再過十五天,便是宮里擇人的日子,如果自己不能參加,或者落選,過了這個月,柳氏絕對會給自己安排親事,把自己給嫁出去。
在這個世界,女兒家的親事,總是由不得己的,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毫無半點做主的可能,那樣的話,自己以后的命運,就任柳氏拿捏了。
還好,這次爭取了一個月的機會,只要還沒有到最后,就不能輕易放棄,哪怕傾盡全力,也要放手一搏。
蘇明秀如此想著,心思百轉,頓時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那黑白分明的眼珠里,猶如一潭幽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