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网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网文欣阅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短篇

我家門前有條河

第四十章 過大年(二)

我家門前有條河 亦木易水 2653 2020-02-17 08:22:39

  二、“五大件”

  鄉村人家,多講究自給自足,除了必備的油鹽醬醋外,大多數物品都是出自家庭,包括春節期間的儲備。

  每年臨近春節,母親是家里最忙羅的人,因為自年三十到正月十五甚至二月二龍抬頭,這段時期內的所有日常消耗大都出自母親之手,其中,“五大樣”是必須儲備的,這也是年底忙忙碌碌的主要項目。

  其一,做熟食。這是父親主責的一大主項,主要內容是把買到的豬肉以及豬下水進行初加工,加工至可以直接食用的階段,至于下一步上桌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二次加工。那時候,父親的工資收入有限,但老家又特別講究待客的菜品數量,所以父親也總是絞盡腦汁,既能以有限的開支滿足“場面”的需要,又要讓客人覺得酒席準備的豐富、實在,既要面上要過得去,還要吃得盡興。記得那時,每年父親總要趕幾個偏遠的集市,買一掛豬下水,其中包括:豬頭、大小腸、各類肝臟等等,把這些東西加工做熟,要裝好幾大盆。每年,父親總是不厭其煩,細心地收拾這些難弄的豬下水,從臭烘烘的原材料,到香噴噴的醬貨,一般都得精雕細琢地忙活兩天。做好的豬下水醬貨成了酒席必備的硬菜之一,搗點蒜泥,切一把蔥姜絲,既快捷又美味,現在想起還流口水。除了醬肉,還要炸上三五樣“炸貨”,炸小魚、炸五花肉、炸丸子、炸豆腐等等,也是一樣樣做好,一一存放起來,等客人來了,燒起油鍋一過油就能上桌。那時的農村,油水都少,凡是油大的食品都受歡迎和稱道。至于炒花生、黃豆、栗子一類的,都是必備品,家家都要炒上一大袋,待親戚鄉鄰到家閑聊時作為“零嘴”。

  其二,出豆腐。也就是做豆腐,這是母親的主要任務。其實村里有專門的賣豆腐的,仔細算起賬來,委托人家做一個跟自己做經濟上相差不大,但每年母親總要自己做一次。這是一項非常費勁的工作,不知道是流程掌握不清楚,還是沒有做豆腐的秘方,每年母親總要忙路上整整一天,才能做成一“朵”豆腐來,而相對專業的一天可能做出四五“朵”。做豆腐的第一步是泡豆子,母親是個細致的人,從第一步起就明顯落后,顆顆精挑細選,待擇好了就泡上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就開始用家里的石碾細細的磨碾,我最怕這一道工序,一上磨盤我就頭暈,但不干又不行,只能把自己想象成蒙著眼睛的毛驢,一圈又一圈,一圈又一圈地轉。磨好的豆子隨即進行沖洗過濾,把豆汁倒入大鍋中煮沸,隨后又用繁多的各類工具一步步加工制作,最終成型要等到晚上八九點鐘了。等豆腐做好了,父親就會搗一大碗蒜泥,配上兩個小菜,等母親把帶著“姜汁”(豆腐汁)的一大盤豆腐端上桌,熱乎乎的豆腐蘸上辛辣的蒜泥,是父母最愛的美食。每當此時,父親總會說一句:還是自己家的豆腐好吃啊,有豆腐味。母親則會附和到,那是,自己家的多貨真價實。一整天的忙碌和勞累,也在此時得到了最好的回饋。

  其三,蒸饅頭。這是年底的一項大活,從進入臘月,母親就不間斷地一鍋接一鍋地蒸饅頭。我們那個區域,煎餅是主食,一年到頭主要以煎餅為主,饅頭算是改善伙食的高級食品。在日常,勤儉的母親每次蒸饅頭,總會摻上一些雜糧,口感自然要差一些,但在年底做的饅頭,基本都是白面饅頭,又大又圓,白白胖胖,里里外外透著濃郁的麥香。母親常年干農活,手勁大,揉饅頭時不惜力,所以做出來的饅頭格外香,現在母親還時常蒸饅頭,剛出鍋的饅頭我還能吃一兩個,不過個頭明顯比小時候大鍋蒸的小多了。農村盛水的大水缸是日常的容器,不僅盛水,糧食、米面都會放在里面,每年年底,母親蒸的饅頭大約要裝兩個大水缸,蒸好的饅頭放冷卻,裝入面袋里,一袋袋存放在水缸里。這一點都不夸張,春節期間四處走親吃請的,多是青壯勞力,勞動人民飯量都大,酒足之后,再來兩個大饅頭稀松平常,這兩大水缸能不能撐下一個春節都很難說。農村喝酒特別有意思,連吃菜帶喝酒,黏黏糊糊歷時近兩三個小時,等到大家一致說“吃飯吧”,才開始上主食,往往一大蓋簾的饅頭,一會就消耗殆盡。吃不到饅頭的酒席是不會結束的。饅頭是過年的必備品。

  其四,包粽子。春節包粽子,估計是我老家特有的風俗吧,走了那么多的地方,唯獨我們那里春節期間包粽子,具體因何而來,誰也說不清。粽子多為小米紅棗的,粽葉是集市上專門買來的,小米則是各家“山坡地”自產的谷子磨制的,金黃飽滿,米香濃郁,大棗也多是各家院落里的產物,后來又心靈手巧的人家推出了大米小米混合的粽子,但村民的認可度不高,因為大米都是買來的,終究不如自家產的,所以小米紅棗的粽子仍是大行其道。母親包粽子時,會泡上一大盆的小米,蹲坐在火爐旁邊,一包就是一天。寒冬臘月,冰冷刺骨。每包一陣,母親就會讓我往大盆里倒點熱水,要不然冰冷的水會刺得人手背發疼,即使這樣,一天下來,母親的手也會被泡得發白發漲,之前開裂的傷口也夸張地想一張張貪婪地嘴,大張著。傍晚時分,堆積如山的粽子,開始入鍋開煮,偌大的鐵鍋排的滿滿當當,鍋蓋一蓋便是成宿地大火蒸煮。父親早早抗來一大堆玉米秸稈,堆座在柴棚里,待收拾妥當,爐灶便“轟隆隆”地咆哮起來。上半夜,我還會幫忙燒火,堅持不到十點,便困乏地回房睡覺了,父母則繼續盯著柴灶。玉米秸稈不經燒,必須有人時時盯著灶臺,防止火星濺出來,有時我會偷偷放上一截木柴,這樣可以偷段時間的懶,但往往會被母親斥為“不會過日子”。第二天一早,等我起來,濃濃的棕香已是滿院飄蕩,早餐的桌面上也被大個的粽子所占據。春節的粽子大多是作為禮品,在走親訪友時贈送,尤其受到住在城市里親戚的歡迎,相對而言也是農村一種較高檔的食品,畢竟只有春節才能吃到。

  其五,買點心。點心是過節不可或缺的元素,幾份帶有洋氣包裝盒的點心,能為節日添彩不少。印象最早的點心還是桃酥,泛黃的粗糙黃紙包幾塊整齊碼放的桃酥,油漬微微滲出幾處,細細的麻繩扎好,勾在手里頗有分量。最早的還有麥乳精,一粒粒長得像小蟲子一樣,慢慢一玻璃瓶,是送給老人的最佳禮品,我曾有幸沖水喝過幾次,甜甜的,有點齁人的感覺。再后來,就有了油紙包裹的方塊牛奶餅干,有了各式各樣的豆奶粉、各式樣的餅干甜品。這類點心也是作為禮品在親戚間互贈的,看望老人時,會帶一個簡單的包裹,里面放上專門針對老人買的禮品,到時會全部留在那里;而在親戚間的互贈就明顯“虛套”很多,帶一個大大的包裹,早時候用的是編制的“竹籃”,里面放上饅頭、粽子、以及點心等等,然后用一個帶花朵的紅布蓋上,到哪里都虛情假意地讓來讓去,最后一般會留下一個饅頭或粽子作為表示。有時候一袋點心留在了一家,等過完春節,兜兜轉轉,又回到了自己家。經過一個春節的折騰,有幸留在家里的點心才會成為孩子的食物。

  備齊了這“五大件”,應對整個春節也就有備無患了。

  (未完待續)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印江| 咸丰县| 商河县| 汉寿县| 宿州市| 尤溪县| 成武县| 林芝县| 澳门| 武功县| 小金县| 达州市| 巴里| 彭阳县| 大冶市| 米泉市| 江都市| 会宁县| 镇巴县| 渑池县| 陵川县| 霸州市| 舟山市| 罗源县| 通江县| 丰宁| 济阳县| 遂平县| 新郑市| 玉环县| 丽水市| 蕉岭县| 历史| 凤山市| 宁都县| 湛江市| 绥德县| 渭南市| 永吉县| 庄浪县| 渭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