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華叛變的風波平息之后,人族和妖族聯盟并沒有一番風順。這求生之路也并不好走。
求生之路充滿血與火,妖族為了保證人族存活貢獻了大量的肉食,以獻祭自己的方式保證了人族的能量供應。人族為了保證能量的來源也開始進行了人為馴化,馴化的野獸成為人族的伙伴和食物,但是因為馴化后失去了野性和祖先傳承的領地意識,雖然保證了種群的繁衍但是永遠的失去了自由,狼族的一個分支就是因為這個原因基本上放棄了在蒼茫草原上自由奔跑的權利和狩獵的本能。其他被馴化的種族比狼族的這個分支更慘,基本上淪落為人族食物的地位,生來的使命就是為人族補充能量。
人族的馴化引起了妖族的不滿,妖族開始向妖皇提出抗議,并要求終結人族和妖族的聯盟,妖族沒有必要替人族承擔了責任還要付出這么大的犧牲。妖皇為了本族的利益找到了人皇要其給個說法,若是沒有好的解釋人族和妖族的聯盟也就沒必要在進行下去了,妖族將不再承擔守護人族的責任,任由人族在大荒中自生自滅。人皇沒有辦法找來人族智者進行商討,人族智者給出解釋,并召集妖族王者進行發布。這段話記載于《人皇紀》:
智者稱:修士不同于人,正如人不同于荒,雖修士出人族,相貌與人無二,但其飛天遁地之能更與荒獸,故修士非人。同理,妖出于獸,但妖非獸,妖既妖,獸既獸,二則不可同一而論。泰皇領修士亦領人族,人亦甘愿,泰皇憐憫,庇佑人族,人心感激,愿千世萬世念其恩情。
妖皇,哺育人族以血肉,對人族有再造之恩,人族感激,不愿其徒耗心力,故馴獸以用度。此獸非彼獸更非妖,妖王與人不滿,人族明矣,然妖王明察,人非不敬。
妖亦食也,食非己族,故萬物皆可食,人亦可食。食彼之族,彼憎恨之,鼠族惡(wù)與狐族,蟲族惡與翼族是也。
今人馴獸以用度,不傷獸之根基,不毀妖之皮毛。妖王應察,馴之獸不同彼獸,其原族仍為完璧,不曾度人。十年百年之后,馴之獸當不認其族,不知其初,其本家尚在。妖王可否命之生死?故馴之獸非王者之族,一新族矣,如鼠之與狐,蟲之與鳥,可食矣。
此為人族自證,若妖王氣憤,不以為意,人族當自絕于大荒,以平妖王之憤懣。
意思很簡單,馴化野獸是為了保存獸族實力,減少妖族自身的消耗,同時提供人族能量,甚至可以提供給妖族食物,而且馴化的野獸是一種全新的種族和原本的王族沒多大的關系。若是你們妖族還是不解氣,我們人族只能一死謝罪了!整體給人感覺就是苦逼。我們人族完全都是合情合理盡心盡力的為大家考慮,不愿意拖大家后腿,你卻還要生我氣。生氣沒事,我們道歉,如果還不原諒我,我們只能去死了!
話都說到了這個地步,性情率直的妖王也不好意思在糾纏不清,雖說很多王者心里還有怨氣,尤其是牛族,狼族,豕(shǐ)族等族。但是也平息很多怒火,不至于鬧到分裂的程度,洪荒之戰最初的內部危機就這般消弭了。僅僅幾句話勝過實力滔天。
內部團結后,求生之路正式開始,這一路注定枯骨成山,血流成河,且勝負仍是未知。
荒獸的圍追堵截是最大的威脅,荒獸實力強悍,對人族恨之入骨,經過誘殺計后荒獸更是暴躁萬分,不惜奔襲千里只為殺人。人族孱弱,根本無法抗衡,甚至不能被察覺出蹤跡,否則直接團滅。荒獸種類萬千,其中善感知者不在少數,想要毫無痕跡的安全轉移談何容易,被發現也不奇怪。
荒獸發現大量人族之后一般會有數十只荒獸聯合捕殺,雖然等級大多為低級荒獸,偶爾有一只中極荒獸,但是人皇和妖皇才不過中級荒獸的實力,更何談其他修士和妖族。動靜鬧大了,驚醒高級荒獸也就算完了。
為了應對這種困境,修士和妖族進行了自殺式的護道。大部隊繼續前行,敢死隊與追殺的荒獸進行殊死搏斗,盡量拖住荒獸,讓荒獸失去大部隊的行蹤。可是拖住荒獸談何容易,沒有豁出命的覺悟休想完成任務。
戰士邊戰邊向相反的方向引誘,每一步都是鮮血,每一步都在離死神更近一步。
能怎么辦呢!族群要生存,人族要繁衍,我們不死誰來保護女人和幼崽!死也就死了,道途艱辛,生死無論,大荒處處埋忠骨!
就這樣一波又一波的戰士死在了大荒中,姓名不知,尸骨無存。荒獸的廝嚎是勇士的哀歌,無聲的遷徙是永恒的祭奠。
史書把這些在和荒獸搏斗中死去的戰士稱為殉道者。建造殉道者之塔,供后人瞻仰緬懷,共有兩座殉道者之塔,妖族中一座,修士中一座。但是修士中的殉道者之塔在時間長河中因為種種原因毀去,世間只剩一座殉道者之塔。塔中存在無數勇士的英魂,他們被刻成浮雕,至死都在守護族群,不入輪回。
求生之路進行了兩百年,人族已經繁衍了一代又一代,新生的人早已習慣了到處遷移。那些長生不死的修士和妖族是他們最堅實的依靠,這些護道者會永遠的守護他們,直到他們長大成人娶妻生子最后老去,一直在守護在自己身邊。
護道者一路負重前行,幾乎不堪重負。他們背負著殉道者的期望,爭取種群繁衍的一線生機。活著不比死了要好過多少,死了他們是勇士,活著卻還要背負沒有盡頭的煎熬。上天給他們強大的力量,卻也讓他們承擔起數倍的責任。他們的生存是死在大荒中的同道之人用命換來的,他們活著已經不是為自己活著了。現在他們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堅持下去,人族(妖族)不能消亡。其中壓力最大的就是妖皇和人皇了,他們是妖族和人族的精神支柱,只要他們不倒下族群就還有希望,就還能看到黎明的曙光。可是誰能體會皇者的不幸呢!他們日夜修煉,不敢休息。全神貫注,防范荒獸。他們不能放松警惕因為一不小心就會被奇襲的荒獸給屠殺殆盡,他們還不能表現出疲勞的姿態,因為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對族群的情緒產生影響。同時還要發明陣法,創立功法,為后來的修士和妖族提供修行經驗。他們必須冷靜,每一個決策都關乎生死。只有在午夜所有人都沉睡或者冥想的時候,他們才會默默的流淚,彼此哭訴,待到黎明到來他們仍是個那滿臉笑容,沉著冷靜的王者。就這樣一直一直的堅持,不知道還能堅持多久。這也是人皇和妖皇早夭的根本原因,普通化境修士壽命一千五百年左右,妖獸化形之后也有一千五百年左右的壽命,可是人皇和妖皇在洪荒之戰結束后100年就雙雙離世,年齡不過一千歲,雖然都說他們是飛升仙界,但是大家都明白他們也是進了輪回,煙消云散。縱然有彌天大的功德他們也沒有機會享受。
求生之路進行了四百年,處境開始出現變化,戰局出現了轉機,人皇和妖皇先后突破,其修為已臻化境,達到了修煉一途巔峰,《人皇記》中這樣形容人皇和妖皇突破后的實力:
靜如泰山,巋然不動,雷鳴閃電不傷其身。動如閃電,一瞬千里,朝游東海暮昆侖。徒手可斷大河,可移天山。揮手不周山崩,跺腳地龍翻身。
言出法隨,口銜天憲。移山撼海,摘星攬月。法身千丈,頂天立地。法力流轉,風卷云舒。可與天地爭高下。可與日月爭光輝。
渾然一體,隨心隨欲,風流無雙,天地自由。
從此之后人族和荒獸的實力天平開始傾斜,而且差距也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拉開。文明的太陽終于沐浴著荒族之血跳躍出地平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