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檔案:
名稱:創生靈石
級別:A
查看權限:僅限“代管者”及以上級別成員,若由低于此級別的人員查看,需立即進行抹殺操作。
放置地點:位于金度125.86,偉度 30.15海平面以下。需使用HP-A-53(a)進入。
收容方式:利用所在地的圣比耶羅遺跡本體收容,暫未找到和遺跡建筑材質相同的代替收容手段。
描述:創生靈石的外觀呈晶體狀,通常呈現為淺藍色,人為干預后會隨本身性質的改變產生不同的顏色,目前已知的手段中,沒有任何一種能觀察到它的晶胞結構。
靈石最初的發現者被認定為HP-P-05(b),此人與HP-S-02(c)的建造有著不可分離的關系,在初次接觸靈石后,HP-P-05立即發現了挖掘更多靈石的方法,在出于個人意志一段時間的使用后,更多的靈石被其用于S-02的建造。
直到靈石的存在被實驗室發現為止,其剩余數量為圣比耶羅遺跡總體積的0.6%。
創生靈石具有大多數晶體所擁有的物理性質:實際存在的體積與質量,對光線的折射與反射,如果僅從外觀上看,它被描述為“吸引人的漂亮水晶”,但這與它本身的性質大相庭徑。
它具有以下三種性質:
①.穩定性:如果不人為與其發生接觸,或是接觸后沒有產生消耗它的行為,則靈石會長期以完全穩定的方式存在,即使被置放于強酸中,其表面也不會被腐蝕或剝離。
②.交互性:靈石會以與人類大腦發生交互作用,令其性質發生改變。
③.不可逆轉性:靈石的性質發生變化后,無論以怎樣的方式,都無法令其轉變為最初的存在形態,即使是用另外的靈石本身來進行這項操作同樣不可行。
創生靈石與人體交互的反應可分為兩種:其一,消耗型,在距離最近的人類大腦中出現明確的轉變指令后,靈石會以與其想法中最相近的形態發生消耗,并轉變為該種形態,消耗量視轉變對象的性質而定,值得一提的是,曾經(刪除)試圖將靈石轉變為一種能夠“提供源源不斷的電能”的物質,該項行動并未經過所在分部實驗室的同意,最后在(刪除)市引起了一場(刪除),百米內的建筑皆被夷為平地,對該次事件的善后處理花費了極大代價。
另一次事件里,(刪除)分部實驗室的“代管者”計劃了相同的用途,并得到了預計中的高效率能量聚合物質。
靈石的消耗特性可以轉化為各種物質,并引發多種超越認知的變化。
其二,誘發型,創生靈石可以讓持有者的身體發生變化,通常,它可以引發人類肉體產生強化效益,這種效益不止于肌肉,力量等后天可以自身通過鍛煉和藥物作用變化的性質,只要使用者構想,其智力,精神力也可以得到強化。另一方面,創生靈石還可以引發人類在精神方面的超常能力,因人而異,這種變化和力量強化等同樣是永久的,引發過此項變化的人類能通過精神對現實中的物質,甚至是空間和時間造成影響,其上限未知。這種使用方式對創生靈石的消耗效率遠遠高于第一種,誘發一個人的精神特質的平均消耗量可制造2.88單位體積的高效率能量聚合物質。
使用創生靈石給人體帶來的不良反應尚未明確,不能排除其存在的可能性。
注釋:a.詳見該條目“THE KEY”
b.詳見該條目“凌云峰”(宮元925-?)
c.詳見該條目“英靈空間”
第二份資料:
計劃名稱:時空支援
計劃發起者:李啟風院士,“代管者”全體成員。
計劃對象:江又晴(A),邱國少(B)
時間跨度:宮元2010年-宮元2137年。
所用設備及人員:創生靈石*5單位體積,冬眠設備改進型*2,“代管者”013號。
計劃闡述:該計劃由李啟風院士提出,旨在作為平行推進的計劃,與“最后戰線”與“火種延續”計劃一起作為人類對抗入侵文明的手段,將其視為輔助性質,不考慮成功率,但在對A和B陳述時應盡量強調計劃的重要性,以求發揮盡可能大的作用。
計劃內容:此項計劃的布置以對HP-S-02的性質調查為基礎,初期構想是作為對S-02的反制措施。
現在對S-02的性質有如下了解:1.該空間可以通過某種未知的方式掃描被選入者的全部記憶,如果被發現在此之前已經有對其有一定了解且抱有目的性的進入,則該人會被直接抹除。
2.該空間可以從圣比耶羅遺跡之外的途徑取得創生靈石,與凌云峰當初建造它時的設定有關,但無從考證。
計劃分為三步,第一步,使用冬眠設備,將對象A和B保存于實驗室總部地下的倉庫中,直到宮元2137年再喚醒,在此之前,需要對A和B分別進行兩項操作:記憶清除與偽造;記憶清除與人格建造。以此確認在A和B到達目標年代時沒有任何關于S-02的記憶,同時,在2137年時,必須有已經布置完成的關于兩人的身份與位置,以及數量足夠的接引人員。
第二步,A和B應該處于實驗室分部所在的城市之中,然后再喚醒,以此達到在其被S-02召喚時可被觀測到的創生靈石波動的目的,另外,考慮到S-02不同的傳喚方式,應為A和B制造完全暢通的各種聯系手段。
第三步,由于對象A與B身上所具有的創生靈石波動,二者會被選為S-02的優先選擇對象,考慮到S-02的傳喚頻率與其人員消耗頻率,樂觀估計A與B中先被傳喚者需要等待1-3年時間,接引人員需時刻對A和B的狀態進行追蹤,在兩者成功成為S-02的內部人員后選擇時機與其交流,并獲得從S-02得到的信息與物品,然后再次進行記憶清除。
修改一:提出者-李啟風院士。
“A和B應該被植入可控生命結束裝置,以確保其對實驗室計劃的執行力與忠誠度。”
此項修改于討論后被否決,因為該類裝置的安裝可能導致進入S-02的進程失敗,且對目標偏離計劃后的清除行為可由“追蹤者”代為執行。
修改二:提出者-李啟風院士。
“將對象A納入計劃的考量來源于其在任務中的高效與高完成率,但A對象本身的精神變質特性并未被調查清除。‘沒有發現自己擁有特別的能力’是A在實行了精神變質引發后的言辭,應該將其擁有時間系精神變質的可能性納入考慮之中。”
在李啟風院士提出此次修改后,對A對象進行了多次測試,檢測到其擁有微弱的創生靈石波動,但并未表現出明顯的能力,最終對A對象的定性為弱精神力者。
以上兩份檔案,保存于火瀑實驗室的資料室內,皆為最高機密檔案,只有少數成員有權限查看,它最后一次的查看,是在檔案二中的計劃開始執行5年又108天后,由新加入的“代管者”開啟。
此時,作為實驗室創建者的李啟風院士已經失蹤,其下落不明,大多數人相信他已經在遭遇了某種意外后死亡,最后一次和李啟風院士執行任務的人是“追蹤者”江瑜,此人也是檔案二中A對象的血親,江瑜參加此次任務后也失蹤了,對他家人的調查表明,他們對此絲毫不知情,在他們得知的消息中,A對象與江瑜一起到國外參加學術研討會。
從凌云峰建造“英靈空間”開始的那一天,他就預想到在未來的某一天,地球上的人類將會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于是他把自己的畢生精力投入了空間的建造中,最開始,英靈空間只具有一些極其簡陋的功能,但它的初始模型為一個可以不斷通過吸收新的創生靈石并使自身不斷進化的人工智能體,在經過多年的演變后,它的功能逐漸完善,直到李啟風因為意外進入英靈空間時,它已經成了一個具有高度智慧的獨立存在,但仍為最初的建造者—凌云峰的意志而服務。
2137年,江又晴被納入空間之前,空間本身已經預測到了某個文明即將到達地球的事實,此時它對納入者的訓練過程已經到了極限的地步,但還是太晚。
在此之后,地球的文明遭到毀滅性的打擊,英靈空間與火瀑實驗室兩股勢力剩余的人在進行著最后的抵抗,而江又晴則不停地往復于自己的時間線上,為了能找尋出一條正確的“解法”而奔波著。
天空中,地面上,無數的巨蟲正在曾經輝煌的人類世界中橫行,地球的軍事力量與英靈,以及火瀑實驗室的人員如同飛蛾撲火般,不停地把生命投入戰斗之中,但收效甚微。
“為什么?”江又晴獨自站在廢墟之中,身邊的同伴都已經倒下,酋長,顧云澤,管靈,劉棟,宋明昊等人,早已只剩下殘缺不全的軀體。
“為什么!”他開始咆哮,“我們做的這一切,到底是為了什么?”
旁邊的廢墟上,站著一個和他長相相同的少年,面色平靜地盯著他。
“好了。”少年從廢墟上一躍而下,把手搭在江又晴的肩膀上,“沒有人喜歡自怨自艾的戲碼,繼續吧。”
“我們,還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