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易說完,帥營鴉雀無聲,姜易說得太對,他們插不上嘴。
“我明白姜參謀的意思,我們一直嘗試拉攏南海勢力,可惜南海勢力始終對凌氏不信任。
即使我們釋出誠意,依然無法打消南海勢力對凌氏的戒心。姜參謀可有良策?”
這人說話很聰明,直接將問題扔給姜易了。
姜易只是闡明厲害,并沒什么良策,不過姜易明白,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在凌氏強大的拉攏之下,南海肯定有些人是不安分的。
南海有可圖之機,只是凌氏沒發現,或者說沒抓住,再或者就是不在乎。
“能把與南海歷次來往的資料給我看看嗎。”
副帥吩咐親衛,將南海勢力的資料調出來。
自開戰以來,凌氏一共與南海來往了二十來次,算得上非常頻繁了。
要知道南海路途遙遠,坐法舟直達南海都要花十天時間,空中的路已經被三宗鎖死,根本不可能坐法舟。
用最惡心的方法便是靠雙腿趕往南海,來回一次要花費三個月,非常費時。
凌氏與南海的建交都在暗中進行,青木門早就知道了,但凌氏勢力已經滲透到南海部分勢力,青木門也不敢對南海用強,只能更出力拉攏南海勢力。
這間接造成了南海勢力墻頭草的特性,一直盯著三宗與凌氏,待價而沽。
凌氏一直將報酬抬得很高,軟的硬的,陰的陽的都用過,南海勢力就是不賣賬。
姜易看過之后,注意到其中有三個人,一個名叫戴成,南海勢力三宗派的代表人物,對凌氏很仇視,每次凌氏到南海去,戴成都帶頭發表恐凌的言論。
一個名叫麥士,被凌氏重金收買,已經成了凌氏的重要擁躉,也是在南海吹凌氏吹得最肉麻的人,凌氏派的領頭羊。
這里兩個人都不算最重要的,最讓凌氏頭痛的是蔡大利,他是南海最強的結丹修士,也是南海勢力的代表,只要他肯點頭,南海一切迎刃而解。
問題是蔡大利是個無利不起早的人,早就看出南海的重要性,一直在等凌氏出更高的價,凌氏面對這個老狐貍有點頭痛。
姜易看完之后,覺得有文章,可以嘗試。
副帥沉吟少許,“既然姜參謀愿意嘗試,那我們雙線作戰任何。我們正面攻打三宗,另一方由你作這次的大使,看能不能說服南海歸降。”
這也是個辦法,姜易覺得其中有利可圖,也答應了。
在座的艦長都沒有異議,南海那邊無論倒向那一邊,對南域勢力的影響都不打。
姜易能兵不血刃的收伏南海,自然是大功一件,失敗也無妨,收拾完南域,南海不在話下,頂多再犧牲多一點凌氏子弟而已。
艦長要正面作戰,不能隨便離開,副帥安排姜易比較熟悉的凌一通作為這次的護衛,搭乘凌氏剛落成的玄武號從水路離開,走海路繞到南海。
散會后,凌一通來找姜易,副帥已經發下軍令,凌一通升遷為玄武號艦長,負責保護姜易的安全,直到訪問南海結束。
凌一通成為玄武號的第一任艦長,高興得整天都在笑。
姜易不解,凌一通給姜易解釋,玄武號是凌氏特意建造的新型戰艦,經過十年論證,十年實驗,再花費五年才建造出來的。
前前后后花費了二十五年時間,耗費足足二千萬靈珠。
咳咳咳···姜易差點被茶水淹死,凌氏腦子有坑啊。
普通戰艦才五十萬靈珠,凌氏居然花費二千萬靈珠建造玄武號,玄武號上面鑲金子還是鑲鉆石的。
凌一通見姜易不信,便帶姜易領略玄武號的威風。
航樓的角落里有個長百米,高五十米的棚子,很久之前姜易就注意到了,原來里面裝的是凌氏打造的新型戰艦,玄武號。
玄武號已經建造完成,測試完畢,一切正常,前天交付軍營,凌氏一直沒有任命玄武號的艦長。
凌一通撫摸著玄武號的藍色涂裝,像是撫摸著美人的胴體。
玄武號長六十一米,寬十米,高八米,渾身呈流線型,能最大限度降低流體阻力,實行快速航行。
“玄武號是凌氏專門建造,海陸空三用的戰艦,不但能應對空中,地面,海面,還能下潛到深海千米,剿滅水中的敵人。”
姜易看著玄武號完美的曲線,被這種美感吸引,“既然能作戰,為什么不見玄武號的炮口?”
“玄武號用的是死光武器,看到兩側的黑珍珠嗎,這便是死光,死光噴射出的黑色光線能把任何東西切成兩段。”
玄武號舷首有一個黑珍珠,兩舷各有五顆黑珍珠,這便是玄武號的死光武器,威力比靈能大炮還要巨大。
姜易不解,“既然玄武號這么強大,為什么不用玄武號殲滅三宗?”
“殺雞焉用牛刀,玄武號還沒經過實戰,不適合立即上戰場,一旦出了任何意外,二千萬靈珠全部打水漂了。”
出發前,姜易簡單收拾了行囊,將小銀收入獸環帶走,與凌九法和星權告別,此去至少兩三個月。
凌九法告誡姜易,路上別怠惰,一定要繼續研究陣法,姜易當然會的。
進入凌氏這么久,姜易第一次接到正式任務,得到了一筆軍功獎勵。
這是特殊任務,副帥一次過獎勵姜易十萬軍功,如果談判成功,拉攏南海勢力加入凌氏,再獎勵二十萬軍功。
姜易毫不猶豫的用十萬軍功換了雷光遁的身法,雷光遁可是保命絕技,當然要學。
臨走前,姜易站上高高的航樓南望,樹欲靜而風不止,凌氏再次掀起大戰,這次不知又有多少人殞命。
凌一通和姜易,還有二十名隨行船員一起啟動玄武號。
姜易坐在副駕駛的座位上,看凌一通熟練的擺弄羅盤,玄武號微微震動,震動越來越劇烈。
艦尾噴出藍色的尾流,玄武號緩緩升空,姜易看了南域最后一眼,下次再見的時候,恐怕這里全都是焦土了。
玄武號緩緩下沉,落入江河之中,慢慢沉入水下百米,順著南域最大的魔蘭格江進入海洋,再走水路前往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