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樹是最直接最顯眼的影響。
18日開始,東北地區在降雪降溫的同時,還迎來了大風天氣。吉林省中西部刮起了6~8級風,有10 個氣象觀測站瞬時最大風速超過8級。吉林省會CC市出現凍雨現象。18日晚,我就注意到了此次降雨的特殊,因為地表溫度明顯低于零下,晚間的雨絲降到地面便凝成了冰,一些落在樹枝上還沒等落下來就在樹枝上凝成了冰,燈下,這些樹枝就像傳聞中的鐵樹銀花,晶瑩剔透,閃閃發光。19日一早,長春街道一片狼藉,樹枝掉落,雨雪路面濕滑,輕軌停運,街道上車流稀疏。
狂風和凍雨導致CC市區部分樹木被連根拔起,枝杈砸中不少輛。CC市出租車司機王師傅說:“上面重,底下不抗勁了。今天我看到3根樹被連根拔。看著有的車被砸的,真的挺心疼的。”
其實校園里許多樹都倒了,大多數都是枝干,也有少數是主干。其中一號院實驗樓后面的楊樹,餐廳附近的松樹,還有操場附近的柳樹,都倒了一大片。
學校在11月23日對此采取了相關措施:學校先是召開緊急會議,然后各部門積極采取各項搶險措施確保師生人身財產安全和正常教學、科研秩序。后勤處、后勤集團在市園林部門專家技術指導下,組織專業搶險。后勤處、后勤集團在市園林部門專家技術指導下,組織專業搶險隊伍對斷裂、倒伏樹木進行清理。經認真研究論證,決定對人員密集區域柳樹采取三股修剪方式。主要出于幾點考慮:一是此種修剪方式不會造成樹木死亡;二是對折枝、裂枝進行大幅度修剪是為了避免二次隱患發生;三是目前修剪的區域主要是柳樹且為行道樹,受災害影響嚴重變形,折枝、劈裂較多,采取三股修剪處理,可避免樹木偏冠,保持冠型平衡,也是未來樹木生長造型的需要;四是柳樹為速生樹種,生長速度快,保留其主要枝干,半年左右其萌發枝條會生長2米左右,會形成三股六叉十二枝,恢復原有樹形。學校特別發布了相關公告請師生不必擔憂樹木死亡。
對此學生們議論紛紛,大部分同學認識到了學校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慮,但同時也認為學校的措施太過于激烈了,而且有些正常的樹也直接給剪光了,甚至有的同學說這些樹躲得過天災但躲不過人禍。同時一些老師們和同學們紛紛在QQ空間和朋友圈發布相關評論,說吉林大學沒有林了,成了“吉大學”。并且有公眾號也發表了相關推文。但總體來說,吉林大學師生普遍認為這樣做利大于弊,畢竟安全第一。
先降雨再降溫加之大風天氣,給市民出行帶來影響,工作了20多年的環衛工人告訴我,這樣的凍雨天氣從來沒遇見過。其實這也給相關部門提出了難題,一些在湖南參加過搶修任務的專家也被請到了吉林進行指導除冰作業。另外在高速通行方面,由于路面濕滑,19日吉林省內的高速公路入口全部關閉。各地各部門都曾“以雪為令”加緊搶修。
吉林省迎來的歷史罕見的強風雨雪冰凍天氣,還致省內數十條千伏供電線路停運。本次調研從19日下午吉林省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據統計,受惡劣天氣影響,吉林高官春、JL市、四平、松原部分地區因地方電力故障共導致通信業務中斷基站9703站次。全省多條千伏線路、變電站受到影響。其中CC市因供電系統故障,導致石頭口門泵站停止向四座水廠供應原水,市區水壓明顯下降。受停電、停水影響,12718萬平方米供熱面積不能正常供熱。期間CC市還遭遇“凍雨”天氣,市區居民供電、供水和供熱一度受到影響。吉林大學和平校區同樣受到了這樣的影響。在斷水斷電的時間里,科講較長時間通過發動機保持著水電的供應,于是同學們紛紛去了科講,最關鍵的目的還是充電,好多同學們拿了插班給充電寶和手機充電,我個人認為負載較大,有一定的安全隱患。這也體現出了在當代生活中電的極端重要性。
受惡劣天氣影響,CC市中心城區、開發區中小學及幼兒園,18、19日連續停課兩天。吉林大學和平校區周五的課也調到了周日,對同學們的雙學位課程造成了不利影響。有些同學認為周四上課周五休息很不合理,因為周五水電供應已經回復了,天氣也趨于正常。
國網長春供電公司從18日起連夜開展巡視、監測及復電工作。電力應急人員及時到達故障線路現場,監測設備舞動狀態,對氣象條件轉好區域的輸電線路,第一時間恢復送電,吉林大學和平校區宿舍區通過發電車進行晚間供電,這是出于安全考慮,因為學校之前給學生們發放了蠟燭。公用電力系統在周五凌晨一點多恢復供電,之后水也正常供應。很多老師和同學向奮斗在搶修一線的工人們表示了感謝和敬意。
最后要說明的是,在災害面前,吉林大學師生沒有放棄對美的追求,他們積極去發現校園初雪的美景,并且進行拍照,其中不少同學的拍照技術十分專業,其選景也有獨到之處,因而分享到朋友圈和QQ空間的圖片因美觀得到了大量轉載和保存。也有許多老師參與其中。在各類圖片中,有給外賣小哥和環衛工人以及平凡路人的捕捉式拍照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