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可是大年三十了,想來有的是人家愿意湊這熱鬧,戲班子生意多了,難道不需要提前預約嗎?”明玉問道。
“如是姑娘想看,自然叫姑娘如愿才是。”錦秀渾不在意地回答,大概這就是所謂財大氣粗底氣足吧。
明玉趴在桌上搖搖頭,“倒也不用,這雜耍嘛,還是在街頭看更熱鬧些。”
錦秀又問,“那姑娘要不要看看菜牌,挑幾樣愛吃的菜色?”
明玉還是搖搖頭,“我們府上的廚子,是安平府醉仙樓大廚出身,廚藝了得,邯京城中也找不出比他更好的廚子了,這菜牌上所有的菜品,我都喜歡吃。”
“能趴在這里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想,偶爾這樣無所事事一回也不錯,等過了年節,大家都會忙碌起來,到時候再想這么清閑可不能夠了。”
話剛落音,門外有小丫頭來報,“花枝巷梁虎遞了拜帖進來,人此刻等在側門外,還趕了一輛牛車,其上放置許多的竹筐,裝的大概是年禮。”
明玉聞言即刻起身,拉了錦秀迫不及待往側門去了。
梁虎高壯了許多,穿著皮子,見了明玉就跪下磕頭,這可能也是他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吧,明玉雖然不太接受也還是沒有制止,笑道,“阿虎趕緊起來,正打算過了年節去莊子上瞧瞧,不想你倒先過來了。”
“小姐,聽到你和公子進京的消息我就想回來了,只是莊子上的暖房正在要緊關頭,屬下不便離開,緊趕慢趕終于在年前完工,就趕忙過來了。”
說罷,他一臉喜色地走向那輛牛車,掀開覆蓋在竹筐上面的干草,“小姐,您上前來看,這是修暖房驗收時做的實驗,長的芽菜,十分喜人。”
眾人探頭看去,框里整齊地碼著一株株小小的豆芽,嫩白的芽莖上頂著兩瓣肥厚的葉芽,在這蔬菜匱乏的寒冬,看著這鮮嫩的芽菜,簡直恨不得捏起一把直塞進嘴里。
“姑娘這是什么?看著十分水靈的樣子。”眾人議論紛紛,疑惑不解,都知道玉姑娘性子好,還有膽大的小廝直接撈起幾根放進嘴里嚼巴嚼巴吞了,馬上交口贊嘆,“好久沒吃過如此鮮嫩的菜蔬了。”
明玉笑道,“晚間加菜,大家伙都嘗嘗鮮,”掌事的極有眼色,立即將牛車趕進來卸貨。
明玉請了梁虎進屋坐下,兩人拉起家常,“梁虎,這么短短時間,莊子已經初具規模,連暖房都搭建好了,這都是多虧了你們的勤勉辛勞。”
梁虎趕忙起身施禮,“小姐莫要如此說,這都是我們兄弟該做的,倒是我們弟兄幾個私底下說,能跟了小姐做事,以后前途必定不可小視,是我們有幸跟了明主。”
明玉擺擺手道,“這都是投緣罷了。莊子那邊,暖房和地窖一共建了幾座?房舍又建了幾座?”
“當初小姐畫了圖紙,需要結合當地的風向來修建屋舍和暖房,我們來了邯京城,重頭就放在了這里,又有了圖紙在手,后續的修建按部就班就快得多了,而且效果十分好,各個窯口扔幾把柴火下去,暖房里頭就暖融融的,也沒耽誤燒水做飯,可見其中巧思,難為小姐怎能想出如此妙絕的法子。”
“我們依著莊子的地勢建了四座暖房,兩處院落,這主要得宜于我們的莊子多山石,許多用料就地取材,十分便利。”
梁虎說起莊子,面上滿是笑容,“莊子占地廣,現下也只是少少地利用,后期如何建設,待姑娘一觀再另行定奪。”
明玉點點頭,“近日糧價不太穩定,似有不停上漲之勢,我總有些憂心,莊子中可有存糧?”
梁虎點點頭,“趁著運送物料的時機,我已經分批購進了許多粗糧,一來粗糧不引人注意,二來價格便宜,一樣都能填飽肚子。”
明玉點點頭,“你做得很好!雖然目前看糧價有上漲的趨勢,但你仍需陸續購進,事實就是,萬一大糧商反應過來發覺缺糧,那時糧價必將瘋漲,屆時你會十分慶幸以今日的價格囤積了糧食。”
糧虎聞言蹙起眉頭,問道,“胡娘心善,既然知道缺糧,為何不告訴大伙趕緊囤積糧食?”
明玉看著糧虎清澈的眼神,苦笑道,“這些個消息萬萬不能夠走露出去,若是引起恐慌,大家活一擁而上搶糧,你想一想后果會是什么樣?”
梁虎低頭沉思了一會,方愕然抬頭,眼神之中有一絲沉痛的意味。
“我知你此刻心中不忍,但是大勢如此,我們又怎能螳臂當車?困境可能將要來臨,為今之計,先要保全了自己,方有下一步的計策。”
明玉長嘆一聲,“我只希望我所擔憂之事,皆不會出現,望上天垂憐罷了。”
原本相見的歡快氣氛,這會已經轉為沉重,幾人默然無語,還是明玉打破了這氛圍,“無需太過擔憂,萬一真的到了那樣的境地,事關這許多人命,總有人會出來領著大家伙前行的。”
梁虎低聲回道,“小姐出身富貴,衣食無憂,沒有經歷過饑寒交迫的生活,不知道災年里,為了一口吃食都可以打傷人命,就算有人出頭又有何用?畢竟糧食不能憑空出來。”
“這倒不必憂心,是百姓手中沒有余糧,大戶人家里頭有的是。”明玉突然狡黠一笑,“罷了,在外頭切不可議論國事,此間談話,出了這個房門,你權當從未聽聞,可記住了?”
梁虎點頭應是。
說著外頭有人敲在門框上,幾人轉過頭去,是錦嬋捧了一個托盤進來,明玉笑道,“年節到了,這是我給你們的利是銀子,就是住院新的一年,平安康泰的意思,年節里就好生歇著吧,等到過了元宵,我再尋你。”
梁虎又利索地趴在地上磕了一個頭,“屬下待兄弟們給小姐磕頭,謝小姐賞,祝小姐平安康泰。”說罷端了托盤,躬身離去了。
錦秀見梁虎離開,方問道,“姑娘擔憂糧荒,可有依據?”
明玉搖搖頭,“并無實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