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夜,微風,有小雨,明日圣旨至,當如何?”
后世記載
“漢武十年,遠祖接旨,歸宗室,變革起。”
遠祖日記是日后研究遠祖最重要的佐證之一。
華府不是一直單傳著得,到了華燁爺爺那一輩因為華府出了一個女兒是當朝太后而權傾一時,但是華府大宗午后,讓小宗來繼承大宗地位,如果沒有出了個當朝太后可能也就隨小宗變大宗了,但是當朝太后在位,小宗再想也不敢去實施,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當朝太后求助兒子,漢文帝出一兒子為華府宗室,這既是華府得來歷。
實則為文帝之后,但是因為沒有宗室地位,所以華府華燁得爺爺沒有繼承大統的可能。這也就是在華燁爺爺華生被確立為繼承子的時刻起就沒了機會,但是該有的藩王地位該有的還是有,只不過被漢文帝以另一種名字彌補了。
畢竟是文帝最喜歡的妃子所出的兒子如果不是因為是側室所處,因為是太后所指,不然華燁爺爺必然可以一爭王位。
華府在當今漢朝無名有實,至華燁父親華父時因為大臣當道,文帝已死,導致華府在平水川的權威一日不日一日,終至有一次有了殺身之禍,即是漢高祖所說非劉姓不得王王,為王者,天下諸侯共誅之。
雖然華生有皇室血脈,但終究已經改姓,所以在景帝時期被追責過,如果不是華父耗盡人脈,耗盡巨資,自降身份,自降兵權,早就被抄家滅族了,也就沒有今日華燁的榮華富貴。但是武帝亡諸侯之心不死,尤其是兵威漸省的今日。前日聞圣旨至。
嚇得華父又想起當年生死時刻,但是不知道是武帝故意的還是偶然,將與華父有大恩且志趣相投的林將軍調任平水川,不知道這是不是誘導華府叛亂的,所以知道這件事之后華燁不敢動亂片刻,只希望武帝能夠放松對平水川的關注。
但是今時今日圣旨到就揭開了一層面紗,標示著與漢武帝的戰爭從第三代開始,知道了這件事后華燁寢食不安,多虧了荷花的提醒。
荷花說“夫君,陛下今日圣旨我看是慶祝將軍軍功赫赫的,擒拿右單于,此為漢朝開國以來首次,首功當為夫君,雖然為臣,不敢擅自揣度圣意,但是如果我是皇帝的話肯定不會拿圣旨做下流暗黑之時,圣旨上肯定是堂皇之道,所以夫君不必擔心。
聽到這句話,華燁就知道這輩子自己離不開荷花了,雖然自己會打仗,但是讓自己搞政治不知道是不是連復制缺陷都有,現代的那個華燁就是文武雙全,但是就是沒有政治智慧,但是自己竟然也復制過來沒有政治智慧了,如果沒有荷花自己可能要想好久才能相通這件事了。
而荷花,心底其實也不是沒有野心的,她永遠忘不了家里人被匈奴殺死時的慘景,也忘不了姐姐妹妹被奸污時的樣子,她就躲在一邊,聽著妹妹的求救,自己不敢露出一下,身體也不敢動,而姐姐好像懂什么,只望了她一眼,在匈奴兵走后她原本想著自己姐妹三人活著就好。
以后找一個地方安度余生就好,但是在一個午后,她去做伙計,高高興興的回家,帶著姐姐妹妹最愛吃的食物,原本想看到姐姐妹妹久違的幸福臉龐,但是看到的確是吃了砒霜的姐姐妹妹,地上只寫著“世上皆黑,唯爾獨白。死去成空,灰盡入水。”
但是荷花沒有照做,只是當作她們還活著,吃完之后原本也想追隨自殺,但是看著身邊的兩旁尸體,如果她也死了,那又有誰為她們報仇。終歸是貪生的本能戰勝了羞愧之心,找到了理由,荷花從此改名為荷花,原作一直荷花,不受骯臟雕琢。
經過她搜索信息終于確定平水川華府有成龍之姿,只是為了滅匈奴,所以她設計嫁入華府,成為華燁獨生的唯一女人。
太監至,宣圣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今我弟劉燁滅單于,右單于滅。論功行賞,賜我弟還劉姓,歸宗室,子孫后代可得兩姓。另其他賞賜一并在書。欽此。“”謝圣上。”
經過一番宣告,華燁頭上盡是冷汗,這不是明目張膽告訴天下華府有成一諸侯嗎?即使是有名無實,但也難擋誘惑,這是昏招還是高招,只能找荷花了。
“夫君,你要向前看,能夠歸還總是總歸是好的呀。經過這一宣告,華府不再和以前一樣了,可以像正常的侯府一樣結交諸侯,覲見皇帝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名正則言順。”
“是極是極”
“那我們下一步是不是要以不變迎萬變。”
“大家都這么考慮,既不是入了皇帝陛下的圈套,我有一個辦法,可以讓皇帝賠了芝麻又丟了西瓜。而且這樣才能好玩,不然和一堆大傻子玩不好玩。”
“娘子有乃夫風采,愿聞其詳。”
“討打,我們這樣這樣···”
“回皇上,平陽侯世子華燁回道,今我等奉先帝旨世守華氏已有五十余年,宿夜不能寐,只恐漠先帝名義,今陛下詔我等改姓本為善事,但如尊陛下指令當至陛下為何物,遵之,陛下與吾等不忠不孝又有何面目祖宗前輩,不尊之有有欺君之疑,至此,吾等致辭承陛下眼前,望陛下定奪,吾等現先改姓劉,以待后時陛下之旨意,如改姓則照之如常,如不該,則尊陛下令。敬啟,平陽侯世子劉燁。”
“豈有此理,簡直荒唐,欺君之罪,欺君之罪。罪誅九族。”
旁邊太監小聲道“陛下,九族也包括您呀,他現在已經是劉皇弟了。”
聞之武帝靜。不再奏之,權當此時無發生,外界流傳武帝斃,新帝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