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來想去,也只有這么一種可能性。
其實,我早就應該注意到的,班級里面的大部分人,也都應該有察覺到的。
自高二進入這個班級以來,隱隱約約的,就有這么覺得。
在暗地里,在眼睛所看不到的地方,有一股不明的,灰暗的勢力。
在蠕動。
在滋生。
在洛棲進入這個班級的那一天,爆發出來了,開始了,新一輪的轉變。
正式的,浮上了水面。
最初,是運動會的張雨綺,被所謂的“民意”,推選參加了“女子八百米”的比賽。
而后,在強迫的參加之下,成績不佳,剛一結束比賽,就被“白可”他們三人,堵截。
要不是洛棲與王振,及時出現,阻止的話——當時在場旁觀的我,會不會有那個膽量,為了她而站出來?
隨后矛頭,更是指向了幫助過張雨綺的王振。
平靜了好幾天的考試,終于在最后一天。
作弊?
那個本不該出現的紙團,恰好走過的監考老師,精準的拋物線掉落點。
顯然,老師也不盡都是傻子、瞎子、呆子,但卻意外的,在學生會的壓力下——究竟是何人,竟然可以影響到學生會?
王振考試的結果,被“零分處理”,并全校通告。
還以為,王振的事就到這里,可以告一段落了,卻沒有想到。
還牽扯出了一件,更驚天動地的,茹小琦事件!
一夜之間,學校里暗潮洶涌,人人相互猜忌,流言更甚蜚語。
以一人,牽動千人。
如此完善的計劃,緊密的籌備,闊綽的手筆,真是無法想象,在其背后,究竟是有多少人的推動,又會牽扯到多少人的利益。
更無法想象,是誰?
主謀者。
是誰都不奇怪,是誰都很奇怪;是誰都不意外,是誰都很意外。
最終目的,又是為了什么?
要是為了報復,那以張雨綺先前的性格,在班級里,在學校里,不說沒有與人接觸,有也是極少數,根本就連可以得罪的人,都沒有。
那要是為了引入注目,又為何要以學校貼吧的形式?
是害怕受到懲罰?
敢這么做的人,還會害怕受到處罰什么的嗎。
最令人感到疑惑和不解的,就是“王振考試作弊”的事情。
當時在場的,大家都是一個班的人,可我從來也不會傻傻的,天真的認為。
“同學愛”什么的,這種令人感覺嘔吐的話。
理性以及冷靜,是我常年以來的習慣,是我從學習中,學習到的重要東西,不管任何時候,不管任何事情。
要點,還是得從王振開始。
那么王振,他又是一個怎樣的人?
在我眼中。
平凡、普通、不起眼、毫無特點,等等類似的詞匯,不絕于耳,不斷的在我腦海中跳出來。
與大家的關系也都還不錯,沒有特別好的人,也沒有特別不好的人。
學習成績也是一般,就如大部分男生一樣的偏科。
長相就更不用說了。
看過他的臉,閉上眼睛,我立馬就會忘記他長什么樣,再睜開眼睛看他的時候,我就會覺得,“哦,原來他長這樣。”
他就應該長這樣。
如此的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