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中興三年(偽燕順治五年)八月十六日,大明銀川郡侯、大明中興軍左軍都督、安西大都護府大都護彭明下令攻擊哈密城。駝城靠近哈密護城壕,基本上和哈密城墻平齊,駝城上的九二步兵炮一齊開炮,炮擊城墻防御體系和葉爾羌軍營,密集的開花彈爆炸聲此起彼伏,等到炮擊結束,城墻上的葉爾羌士兵已經被清空,擼車搭上啥密城頭,大明中興軍步兵推著載有馬克泌機關槍的盾車登上城墻,掃射一切敢于頑抗的葉爾羌土兵,掩護戰友們沖上城頭,順馬道下到城內,向哈密城縱深展開,在強大的超時空火力的打擊下,葉爾羌人提不起頑抗的決心,紛紛棄械投降,半日之后哈密三城全部被大明中興軍占領,主將阿魯臺也被大明中興軍俘虜。
大明中興三年(偽燕順治五年)八月二十日,葉爾羌國阿卜杜拉汗率兵三十萬到達高昌,得到哈密已經被明軍攻占的戰報,阿卜杜拉汗令大軍在高昌城東門外扎下大營,自己入駐可汗堡,準備迎擊明軍的進攻。
高昌城分外城、內城和宮城(可汗堡)三部分,仿李唐都城長安(西安)形制和布局,平面呈長方形,周長5.4千米,面積200萬平方千米。外城墻基寬12米,墻高11.5米,夯土筑成,夯層厚8厘米至12厘米,間雜少量土坯,外圍是凸出的馬面。全城有九個城門,其中南面三個城門,其它三面各兩個城門,均建有曲折的甕城。內城在外城中間,全為夯土城。宮城在最北面,外城的北墻就是宮城的北墻,內城的北墻就是宮城的南墻。
大明中興三年(偽燕順治五年)八月二十五日,大明銀川郡侯、大明中興軍左軍都督、安西大都護府大都護彭明率領十萬大軍抵達高昌東門外,距葉爾羌軍營十里扎下大營。
八月二十六日,阿卜杜拉汗在曠野列陣,意圖和明軍決戰;彭明以駝城迎戰,葉爾羌騎兵成錐形陣向明軍沖鋒,駝城之上大明中興軍的九二步兵炮猛烈開火,炮彈彈片橫飛,在葉爾美騎兵中掀起腥風血雨,然而阿卜杜拉汗有大軍三十萬,殺之不盡,斬之不絕,前赴后繼之下漸漸逼近駝城。這時駝城上的馬克沁機關槍開始發威,子彈向瓢潑大雨般落下騎兵群,葉爾羌騎兵不斷落馬,經過數次沖鋒,葉爾羌人死傷無數始終靠近不了駝城,阿卜杜拉汗終于膽寒,退回高昌城憑城固守。
高昌城不同于中原的任何城池,并非地上城,而是地下城,利用高鈣粘土夯筑成城。高昌城位于火焰山側,干旱少不雨,零星雨水正好成為高鈣土的凝結劑,使高昌土城更加堅固。攻擊高昌,常規的攻城法均無效果,給大明中興軍進攻帶來很大的困難。軍師李巖對大帥彭明獻計說:“既然高昌城是地下城,我軍可填塹攻城,逐步蠶食葉爾羌人的生存空間。”于是明軍運土填城,又造五丈高巢車俯瞰全城,發現葉爾羌軍便用九二步兵炮轟炸,阿卜杜拉汗抵抗不住,于十月十日歸降大明,西域全境平定。
大明中興四年(偽燕順治六年)五月,大明銀川郡侯、大明中興軍左軍都督、安西都護府大都護彭明率軍進駐迪化,在迪化設置大都護府行轅,并在西域重建安西四鎮,實行軍屯,以四駝城作為機動兵力,控制西域全境。
西北平定,大明中興帝朱慈炅決定解決占據西南的室韋余孽固始汗,徹底統一南方。
固始汗是室韋和碩托布首領,衛拉托盟主。固始十三歲時即驍勇善戰,率兵擊潰“果噶爾”部一萬土兵。
大明建炎九年秋,固始汗率部進駐青海,大明建炎十五年占領烏斯藏,建立和碩托汗國。大明弘光元年投靠燕虜,將和碩托汗國變成燕虜屬國。
大明中興四年(偽燕順治六年)六月,大明中興帝朱慈炅加封大明張家口郡侯、大明中興軍右軍都督林虎為西南招討使平藏元帥,同時卸任湖廣總督,由“黃埔一期生”徐鵬磊接任。六月十五日,大明中興帝朱慈炅下旨令林虎率領山地特種兵“白猿軍”五萬人西南招討招使平藏軍十五萬人攻滅和碩托汗國,平定青海、烏斯藏,徹底底定大明南方半壁江山。
臨行陛見,大明中興帝朱慈炅對林虎說:“如今大明是個多民族國家,奉行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民族政策。愛卿此去西南,要尊重烏斯藏人的宗教信仰,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共同剿滅室韋余孽和碩托汗國。”林虎敬了個軍禮:“臣遵旨。”
大明中興四年(偽燕順治六年)七月一日,大明張家口郡侯、大明中興軍右軍都督、大明中興軍西南招討使平藏元帥“常勝將軍”林虎領兵二十萬在蘭州誓師,進擊青海首府西寧州青唐城。
蘭州兩年前被大明銀川郡侯、大明中興軍左軍大都督、安西都護府大都護彭明烈火熔城,成為一片廢墟。這兩年經過傾力重建,終于恢復了舊時模樣,由于大明推行科技興國,如今的蘭州比以往更加繁華。蘭州城南門外校軍場,二十萬大明盧興軍列成整齊方陣,騎兵、炮兵、步兵涇渭分明,由于此次是高原作戰,糧草錙重運輸困難,配備一千只熱氣球,用于忇助后勤運輸。蘭州南門外高搭三丈高點將臺,大明張家口郡侯、大明中興軍右軍都督、西南招討使平藏元帥林虎頭戴三叉帥子金盔,身披黃金鎖子甲,大紅中衣,腳蹬虎頭戰靴,手按佩劍肅立于點將臺上,辰時二刻出兵吉時到,林虎撥出佩劍西指:“祭旗出征!”中軍官用豬、牛、羊三牲祭過大明中興軍平藏軍旗,二十萬大軍相繼離開校軍場,逶迤向西寧州青唐城進發。
此時和碩托汗國固始汗正在青唐城,留其長子駐防烏斯藏。
固始汗得到大明中興軍“常勝將軍”林虎率軍二十萬進攻青唐城,不敢怠慢,親率大軍二十萬在喀羅川迎戰。

史河拾珠
寫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