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讀《道德經》,是在2013年,花八塊錢在書店買的,是為了找找之所以困惑的答案。
當時,沒怎么讀懂。
沒有不惑的閱歷,這本書是文言和枯燥的,在此之前,我更多的是大千世界,形形色色的沖突和欲望的追求。
現在,說說讀這本書的理解。
第一,《道德經》開篇就提出了“有”和“無”,而“有”就是存在的問題,而存在為什么存在,是一個究極追問,屬于哲學不可避免的問題,一切文化都不可繞過的問題。
第二,整本感覺談的是陰和陽問題,陰陽是相互轉化的,也是有和無相互轉化的過程,這個世界就是這樣變化的,以及作為人怎么活。
第三,與其來回轉化,不如守中,剛則易折,否極泰來,說的都是這種事情,遇到的選擇,“中”也許是一種答案,我們國家叫中國的一個理由,和《易經》一脈相承。
《道德經》的道是陰和陽,德是慈、儉和謙(不敢為天下先)。
而“道德”這個詞的含義,我才剛剛入門,因為知道他人了。
人不僅像光,也有微塵,為而不爭。
詩一首:和光同塵
光,見過鏡中的自己么,
我是沒人注意的微塵,
抓住你不是偶爾的難題,
這透明的解釋映襯著白,
而光和塵的這種不分彼此,
讓多少人佇立在了窗前。
2020.3.15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