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3年買了《談美書簡》,才幾塊錢,只是對美學好奇。
感觸最深的,是第一封信中的一段話:
馬克思在《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末尾曾教導我們說:“在科學的入口處,正像在地獄的入口處一樣,必須提出這樣的要求:‘到這里人們就應該排除一切疑慮;在這個領域里不容許有絲毫畏懼!’”
看懂上面那段話,再面對夜晚的星辰的時候,你信任神學還是科學?這一切,都在實踐著向前走。
沒想到,從這封信,我入門了馬克思主義,也初懂了宗教,開始考慮活著的人生意義。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除了它的現實意義外,我覺得,也是對宗教和神學的一種抵抗,也讓哲學有了很大的一席之地。
詩一首:夜晚的星
夜晚是不寂寞的,
窗外的星總有閃爍,
陪伴著我的入睡到深沉。
有道光隱藏在黑暗里,
不時的擊穿我的夢,
讓夢里的人離開遠去。
在書架上散落了塵埃,
他等待著黎明的擦拭,
這是清晨總在重復的時光。
這一切是不由自主的,
無聲的提醒著人們,
時間跑在了生命的三分之一。
2020.3.17.鑫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