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昨天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可今天的暖陽讓人實在感覺不到冬日的氛圍。清晨的陽光透過薄薄的窗簾灑進房間,錦秀在凌晨五點半準時醒來。她習慣性地伸手去摸床頭的手機,屏幕亮起的那一刻,她瞇了瞇眼,慶幸自己沒有去上培訓課。想到那些每到周末還要早起趕培訓課的同事,她心里不由得泛起一絲輕松。
前兩天的運動會,讓身為振華學校小學五年級班主任的錦秀身心疲憊。她的嗓子已經嘶啞得幾乎說不出話,整個人像是被抽干了力氣。此刻,她只想利用這個周末好好調整一下緊繃的神經。
老媽已經出門了,說是先去菜市場外面的飯店吃早餐。錦秀懶洋洋地躺在床上,隨手抓來一本書翻了翻,卻怎么也看不進去。她索性起身,走進廚房煮了一碗清湯面。打開電視,調到最近播放的張智霖主演的陸小鳳系列電影,邊看邊吃。熱騰騰的面條滑入口中,帶著淡淡的蔥花香,說不出的愜意。
今天是約定去學校給女兒錦書送晚飯的日子。雖然冰箱里被老媽塞得滿滿當當,錦秀還是決定去菜市場轉轉。她喜歡逛菜市場,喜歡看那些地攤上擺著的農家菜:青翠欲滴的上海青、外葉碧綠里面嫩白的大白菜、圓圓胖胖的白蘿卜、細小或短胖的紅蘿卜,還頂著一叢綠葉子……從這些菜里,她仿佛能聞到陽光和青草的味道。
還有一些她愛看卻不常買的腌菜、茄子豆角蘿卜干、辣醬、熏肉熏魚……這些在網店里被稱作“兒時的味道”的東西,天天置身其中,也是一種喜悅。至少,這讓她覺得自己沒有離鄉背井,還能和老人孩子相伴。
菜市場里,再寂寞的人都會感到熱鬧充實!攤位上的菜在清早是少有人問津的,它們蔫頭耷腦地等待著那些因工作忙碌而腳步匆匆的人們,一如周一到周五的錦秀。
下午三點,錦秀開始準備晚餐。她系上圍裙,站在廚房里,手中的菜刀在砧板上發出有節奏的聲響。五花肉切成薄片,花椰菜掰成小朵,紅辣椒和青辣椒分別切成細絲,蝦仁洗凈瀝干。鍋里的油熱了,她將五花肉倒入鍋中,滋滋的聲響伴隨著香氣彌漫開來。紅辣椒炒瘦肉、青辣椒炒蝦仁、炒白菜,一道道菜在她的手中逐漸成形。湘妹子無辣不歡,錦秀的手藝自然也不例外。
五點整,四道菜已經裝進了保溫飯盒。錦秀特意步行二十分鐘,來到附近的高中。校門前已經聚集了不少送飯的家長,其中有不少是專職陪讀的,一日三餐送到校門口,不像錦秀只有周末才能來。
記得女兒錦書讀初中時,每當錦秀來送飯,女兒都會向她討手機看看最近的新聞。現在讀高中了,女兒不再關心這些事情,一見面就匆匆忙忙,急著去做作業。錦秀看著女兒低頭吃飯的樣子,心里有些酸澀。
“下周開運動會,我啥也沒參加,沒時間練,還不如不報名。”錦書一邊扒飯一邊說道,“報名了的同學也沒空訓練。學校要求我們這一屆必須有一個班期末考全縣第一。下期就提前選科了,老師動員大家選全理科。我們班數學比第二名高出了9分呢!不過信息課、音樂課又被占了……”
錦秀還沒來得及叮嚀,女兒已經收拾好飯盒,站起身來說:“媽,我飽了。”
“媽,再見,我去教室了。”錦書揮了揮手,長腿邁著大步,背影清秀而挺拔。錦秀看著女兒遠去的背影,心里不禁感嘆:真是浪費了這孩子的體育基因啊,女漢子姑娘生生成了只知讀書的小蟲蟲。
記得上次問女兒有沒有餐費,她說還有好幾百。隔壁大媽聽了較真要幫錦秀算賬,說你女兒肯定有時沒吃飯,否則餐費哪還有這么多。一問才知道,原來很多人沒空或者沒胃口吃晚飯,原因很簡單,學習太緊張。
思及此,錦秀不知是該欣慰還是心酸。她剛想離開,平時一起送飯已經比較熟絡的一位大姐湊過來,笑著說道:“錦老師,您這女孩子聽話,讓您省心羅!”
錦秀笑了笑,回應道:“是啊,這孩子以前沒心沒肺,現在知道讀書了,這是學校和老師的功勞啊!”
大姐又問道:“個子這么高,她爸爸肯定也很高吧?”
“是啊,是啊。”錦秀點點頭,隨即說道,“還有點事,我先走了啊。”
她拎著飯盒,邊走邊想著大姐的問話。想到劉勝的身高和女兒的身高,是不是一看就知道不是親生的。想到這里,她不禁笑了起來。
女兒早就認可了這位忠厚慈祥的爸爸,可是她的心目中一定還有著想象中的另外一位父親的形象吧。冰雪聰明的她,從身邊好事的老婆婆的閑聊問話中隱約猜到自己的身世。有必要告訴她嗎?現在當然沒有必要,可是將來有一天應該讓她知情的吧!
到底用何種方式來讓一個十五歲的女孩子從自己的身世中更深地體會人與人之間的理解、生活中選擇的重要、愛情的美好、家庭的溫暖呢?
身為教師的錦秀陷入了沉思。她決定為了身邊的親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完成一項艱難的工作——寫一個往日的故事。
夕陽的余暉灑在她的肩頭,錦秀的腳步漸漸放慢。她抬頭看了看天空,暮色已經開始籠罩這座城市。街邊的路燈一盞盞亮起,照亮了她回家的路。她的思緒卻早已飄遠,回到了那個遙遠的夏天,回到了那個改變了她一生的決定。
她知道,這個故事不僅僅是為了女兒,也是為了她自己。或許,在書寫的過程中,她能找到那些被時間掩埋的答案,也能讓女兒在未來某一天,理解她曾經的選擇與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