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飛舟從醫科大學畢業進入醫院以后,因為年輕,便順其自然的被科室抽調進了院里SU隊。SU全稱是Sky Unit,藍天象征著希望。SU里大多是和他一樣的年輕小伙,除了每周4天的正常的工作外,劉飛舟還需要在休息日里抽出一天時間在SU值班。
值班生活比較輕松,SU成員需要按照調度的指令,前往幫助需要醫療援助的目標地點,然后進行現場緊急救助后,將患者護送回醫院,移交給醫院,SU的任務就算是完成了。
因為劉飛舟所在的科室是骨科,而因為骨骼問題而尋求幫助的人相對較少,除非特殊情況發生,劉飛舟每次SU值班只需要出勤一兩次。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人們也越來越注重防護生活中的危險,意外導致的傷亡逐步減少,但是身體內部的組織卻越來越頻繁的出現問題。和劉飛舟一同值班的有三個心肺科同事,常常都全部出動。
這天下午,警報聲匆忙響起,劉飛舟的腕表上顯示出了這次救援的資料。救援任務被標上了“SS”的緊急表示,上面顯示,永興路的一座大樓發生了爆炸。現場有大量傷員,因此抽調了市內各醫院的EU前往救援。
永興路距這里相當遠,在宜安市的新東區,劉飛舟的印象中,只有小時候父母帶她去那里散步,那時候那里還是一片待開發的荒地。后來出門上學,再后來回來工作。每天都很忙。放假了出門活動也局限于自己生活的老區里,沒有再去過新東區。
醫院里的EU隊全部出動了,七臺救護車排成一排快速前進。市內道路交通系統也啟動了應急管控程序。這是配合無人駕駛技術開發出配套技術,在系統規劃好救護車輛最快到達路徑后,提前三分鐘中央駕駛系統便操控道路上的車輛讓出快速車道,讓緊急車隊暢通無阻的到達目的地。
車隊十幾分鐘時間便開出老區,開上跨江大橋時,橋兩邊已經站滿了惶恐的市民,他們仰頭看著新東區的方向,高樓林立的上空出現的巨大黑色煙柱足以讓人心生恐懼。
“看著這問題真不小,估計是難辦了。”一個男醫生看著窗外,發出嘆息。劉飛舟和他不太熟,那個人是代替他外科的同事來值班的,劉飛舟還是第一次見他。藍色的SU制服胸口寫著他的編號,劉飛舟注意到那個人比他早三年入隊,劉飛舟沒有說話。車里還有兩名護士,不知道為什么也沒有說話,護士出任務的機會比劉飛舟多很多,他們很冷靜的坐著,并沒有多關注窗外巨大的煙柱。
突然激光全息投影在車中間投影出了一座建筑,耳機里傳來了領隊的聲音:“這次行動我們院行動全部聽從總調度指令,SU調度中心將直接和你們連線,重復一切都要聽從總調度指令。下面是調度中心情況通報會。”
“各SU成員注意,這里是HCERD調度中心,現在進行現場情況通報與工作部署,所有SU成員請回到救援車查看全息投影器工作是否正常。”緊接著耳機另一頭傳來的是一個十分厚重的聲音,語速不慢,但是聽得很清楚。
劉飛舟心里突然開始激動,隱隱約約他感覺到這次任務的嚴肅和困難,以前他出的任務,都是屬于個人意外事故,第一次參與這種規模的行動,他心里突然開始忐忑不安。
耳機里的聲音停了五六秒,“根據EU提供的現場情況,有起火是購物中心的二樓、三樓以及樓上居民樓的四到十五層購物中心,一二樓火勢現在已經得到控制,但居民樓外墻保溫材料易燃,火勢有蔓延趨勢。同時購物中心的一二三樓因為爆炸有不同程度的坍塌,目前掌握的情況是、已經顯示在全息投影上,力學計算顯示一樓爆炸點東側樓板結構極不穩定,可能發生垮塌,其他區域力學分析正在進行。救援人員在施救時盡量先移動傷員至安全位置再施救,同時注意觀察樓題結構狀況,發現問題及時上報。”
劉飛舟在全息投影上看到,這棟大樓有30層高,一二三層時一個巨大的圓形購物中心,上面左右分布著兩棟居民樓,南北方向各一棟。爆炸發生在北樓的東邊,投影顯示爆炸導致購物中心頂層的樓板大面積的坍塌,直通一層。
“現場燃燒后有害氣體較多,環境復雜,所有隊員進入大樓施救一律佩戴全功能頭盔,攝像通話以生命監測系統全程保持開啟,各救援成員需明細自己的分工,聽從調度,反應需要迅速。所有成員完成準備工作后向調度中心回復,等待任務分配。”
車隊還沒有開進永興路就被堵住了,被堵住的不僅是他們,。調度中心下令所有人帶上裝備徒步前往事發地——這里離永興路還有足足三公里。
劉飛舟也是第一次再任務中佩戴全功能頭盔,以往任務較為簡單,執行任務并不需要用到這種高科技裝備,以至于座位下收納全功能頭盔的箱子積了薄薄的一層灰。全功能頭盔帶有新風系統,攝像頭,探照燈,生命監測系統以及全息顯示系統,可以有效地保護佩戴者,及時的將現場情況傳送給指揮者,以及相互有效獲得所需的信息。
三公里負重長跑頗有些難為這些醫生和護士們,但是聽見調度中心不斷傳來的現場情況消息來看,很多救援力量都被堵在路上,徒步趕往現場。而現場有大批的傷員缺少醫療資源,他們也只能咬著牙一步步挪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