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回到自己的小小世界,丹妮感覺自己的生活每天都在發生著變化。從最初來到琵琶老師家里生活的緊張局促到現在有了一絲安全感和與琵琶老師的心靈相通,仿佛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了一樣。
實際上這樣安寧愜意的生活,丹妮是一天都沒有過過的日子。
“呀,阿姨這是什么花?”丹妮走到客廳,下午的陽光透過薄薄的白紗窗簾,阿姨正在擺弄幾個盆栽。
“這個呀,叫燈籠花?!崩蠋熜χf道。
丹妮看著這些綠色的盆栽,非常迷惑,“燈籠在哪里呀?”她天真地問道。
“燈籠呀,還沒結出來呢,但不妨礙它們的物種是燈籠花。”阿姨笑著說著,已經在陽臺擺好了幾盆花,在向陽的地方,幾盆翠色欲滴的植物像是喚醒了春天。
“呀,今天的杯子怎么這么漂亮!”丹妮回到了客廳,發現茶幾上多了幾盞從未見過的茶具。
“哇,真漂亮。”丹妮不禁拿起一只小小的胭脂紅茶杯,“這個杯子,是怎樣做成這種效果的呀?”說著舉過頭頂,迎著陽光仔細看,像是試圖看清楚里面的物質,卻不料杯子剛剛被清洗過上面還有水,一個不小心從手中滑落,掉在地板上便摔了個粉碎。
“啊呀!”丹妮像是嚇了一跳,連忙慌張彎下腰去拾碎片,卻又被扎破了手。
“哎呀,別碰了,趕緊過來。”阿姨連忙跑過來,拿過醫藥箱,趕緊為她消毒止血。
“對不起啊老師。”丹妮滿臉歉意地說。
“沒關系的,手要緊。你這孩子,怎么明明看到碎片還用手去摸!”老師忍不住責備。
“就是一時慌了,這杯子,肯定很珍貴吧?”丹妮小心翼翼地問,內心愧疚無法擺脫。
“東西而已,你最珍貴!”老師看著她慌張的表情,連忙安慰。
“阿姨今天怎么用這么好的杯子啊?”丹妮好奇地問。
“心情好,而且呀,春天該有春天的氣息?!闭f著,已經把丹妮的手包扎好。“這下啊,不能彈琴了!說你是不是故意的!”老師調侃地說道。
“疼都疼死了,哪還能故意的!”丹妮小聲說道。
老師那邊則燒了一壺水,開始泡茶。
丹妮拿起阿姨剛給倒滿的小茶杯,開心地喝了一杯。
“阿姨一定是有開心的事,哼,我都感覺到了。”丹妮調皮地說道。
“你又知道了?!卑⒁绦χf道,沒再多解釋。
“阿姨,我感覺這個意外的假期,仿佛收獲了很多呢?!钡つ萃蝗徽f道,是啊,本來以為被限制了自由,卻沒想到在音樂中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那像是一個神奇的世界,只要沉浸其中,便可享受生之神圣與無盡樂趣,而自己的幾個小伙伴,少了往日的見面,似乎心靈更近了,仿佛又多了很多默契。
還有林澤軒,她對他的感覺更真切了一些。那是一種親切,像是一個沉默的哥哥,同時他又有一種獨特的魅力,他在那里,像是非常美好又令人期待的存在。
而與琵琶老師和彤彤姐的交流,則像是為自己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她們以自己的真實生活向丹妮展示了原來生活可以這么舒心愜意。
“再喝一杯。”阿姨拿著剛剛做好的茶,示意她把已經喝光的茶杯放在桌子上。
丹妮按照阿姨的意思,輕輕把杯子放了下來。
“阿姨,這個杯子看起來很珍貴,我都有點舍不得用了呢。這杯子有什么說法嗎?”丹妮突然想起自己從小到大隨著家長參加的很多次晚宴,宴請的主人都是對餐具、食材、紅酒滔滔不絕的介紹,以給人一種一定要珍惜和小心翼翼的震懾力和壓迫感,那些個飯局上,每個人看起來都可笑和不自然極了。
“沒有說法,哈哈,你這孩子,哪看來的喝個茶還得有個說法?!卑⒁烫蹛鄣匦υ捤?p> “我就是看那些大人經常搞這種。”丹妮也有點不好意思了。
“沒有內涵的人,才需要那么多外物傍身彰顯身價。你呀記住,人生最貴的,就是你自己。這些東西,都是用來服務我們的而已。”阿姨笑著說。
“阿姨你這么一說,讓我想起一個詞。”丹妮突然想到自己看過的書里似乎有過類似的說法,“叫君子不役于物。”
“丹妮說得太好了。物質可以讓人驕奢囂張,同時也可以讓人清新高雅,區別就在于人本身把物質放的位置。既不做敗家子,也不做守財奴?!卑⒁绦χf。
“敗家子,守財奴?”丹妮口中重復著老師的話,邊思考這些詞的意思。
“錢啊,是一個非常奇特的東西。很多人的人生過得痛苦不堪貨陷入枷鎖之中,都是因為沒有處理好與錢的關系?!卑⒁绦χf。
“難道過得不好,不是因為沒有處理好親密關系嗎?”丹妮好奇地問,與錢的關系,還是她第一次聽說。
“很多矛盾看似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實際上都是人與錢之間的矛盾。有沒有按規則爭取,有沒有按照錢喜歡的方式去愛它?!崩蠋熣f道。
丹妮突然笑出了聲。
“老師你這么一說,我感覺你把錢說得像個人呢。還要照顧它的感受。”丹妮笑著說。
“可不就是這樣嗎,人們愛錢,但只是以一種索取的態度,想占有更多,當占有了大量金錢以后,又開始把錢供奉起來或是揮霍無度,這些都不是正常的關系啊。”阿姨笑著說,“在不好的關系中,人怎么能幸福開心,品味生活真趣味呢?”
“阿姨你說的這個意思,有點像我們前些天討論的關于與人的關系的,不交欺瞞諂媚的朋友?!钡つ萃蝗幌肫鹬皟扇苏勗挼膬热荨?p> “就是這個意思,上媚下欺的人放棄了人的基本尊嚴和獨立自由,不會有好的朋友圍繞。同樣,不能以好的心態對待金錢的人,也很難維護好自身的平衡和靈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