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清城,駐軍大營。
天剛亮,校場上就堆滿了軍士,有新兵也有老兵,都圍在一起觀看校場中間兩個人的較量。
這兩人不是別人,正是楊小五和張天志,他們兩個都是體能上的好手,現在正比賽看誰先跑完一百米的障礙跑道。
隨著方巍的一聲令下,就仿佛離弦的箭一般,兩個人同時竄了出去,在起步速度上,誰也不輸誰。
很快,他們就來到了第一道障礙,這是一個有著三米多高的木墻,墻上只有幾個凹痕供攀爬者借力。
楊小五顯然是個老手,只見他順著凹痕,每一腳都踩得很穩,手上也很有力道,不緊不慢地朝上面爬去。
再看張天志,他是個練家子,只見他雙腳連點,三兩下就爬到了墻頂,然后便順著墻壁滑落在了墻底的沙坑上。
這一串操作頓時驚呆了圍觀眾人,人群中響起一片叫好的聲音。
楊小五也不甘落后,看對方都已經落在了沙坑上,便從三米多高的墻頂直直地跳了下來,這個動作可是相當的危險,稍有不慎,就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傷害。
但是楊小五可不這么想,他對自己很有信心。
就在落地的一剎那,楊小五順勢朝前翻滾,將落地的勢能全部轉化成了向前的動能,他也借著這股力向前滾了好幾米。
說時遲那時快,這一切都發生在電光火石間,楊小五站起來后,竟然發現張天志落在了自己的身后,但他卻沒有一點放松,而是更加賣力地朝下一個障礙跑去。
張天志看自己落后,咬了咬牙,暗道大意了,連忙也追了過去。
第二道障礙是深坑,里面還有半人高的泥漿,坑高估計得有兩米多。普通人下去,一般是很難爬上來的。
楊小五先到坑邊,完全無視兩米多的高度,直接扎進了泥漿里,他的小腿很快就被泥漿淹沒,行動也變得遲緩起來。
張天志看對方受困,心中一喜,也直接跳下了泥坑,只見他雙腳連點,竟然沒有被泥漿所困,速度只不過比平時慢了一點而已。
楊小五看見后,心里也大為著急,不自覺的就邁大了步子,雖然他已經很努力地在行走了,但還是眼睜睜地看著對方從自己身邊穿過,而無能為力。
超過楊小五后,張天志心里稍稍高興了一下,或許是累了,腳下的步子逐漸慢了幾分。這可壞了大事,一個不留神,竟然被淤泥拽了下去,一動也不能動。
這可把后面的楊小五高興壞了,他邁著大步就追了上來,經過對方身邊的時候,還故意壞笑了一下,讓陷在淤泥里的張天志十分抓狂。
等張天志掙脫泥漿的束縛后,就看見楊小五已經快要攀上地面了,這頓時讓他心里大急,三步并作兩步就追了上去。
此時楊小五心里很得意,終點就在最后一個障礙后面,而對手還在泥坑里掙扎,看來勝利的果實是屬于自己的了。
爬上泥坑的張天志,看見對手都已經上了獨木橋,急忙大叫一聲:“等等我。”便左腳右腳連續點地,身體也像一個輕盈的氣球,在地面和半空之間飄忽不定。
這一頓操作,讓方巍直呼“臥槽”。
眼看后面的人要追上自己了,楊小五咬咬牙,腳底下又快了幾分,讓本就不平衡的身體變得更加搖晃。
張天志是從小修習武術的,梅花樁肯定沒有少站,走在獨木橋上,就好像如履平地,速度快的飛起。
這時候,楊小五知道自己已經沒了贏的希望,除非對方再一次失誤,但是誰會犯這種低級錯誤呢?
讓所有人沒想到的是,張天志還真就犯了這種低級錯誤,他的速度太快,一時腳底打滑沒有反應過來,直接掉下了獨木橋。
楊小五樂了,大聲喊道:“你個愣子,腳底上抹油啦。”
摔在地上的張天志也懵了,聽到楊小五的話后,頓時羞紅了臉,只好返回橋頭,重新再走一遍。
最后,毫無疑問,楊小五贏得了這場比試,得到了方巍口頭上的嘉獎。
失敗的張天志也沒有氣餒,而是默默地轉身,將剛才的路線再次跑了一遍,力爭下一次的比試超過楊小五。
方巍在看到張天志的行為后,心里對他非常滿意,覺得他是個可造之才,可以考慮吸納到自己的班底中來,目前他的班底就只有王宗典和楊小五兩人,實在是有些捉襟見肘。
其實這場比試是方巍特意安排的,目的就是讓那些剛入伍的新兵,熟悉自已以后的訓練環境,順便還能促進新兵和老兵之間的交流。
這次招兵,總共招進來三百人,方巍將原有的老兵打散,混編到了新兵中,這樣做雖然讓部隊在一定時間內,失去了很大一部分的戰斗力,但是這同樣也是讓新兵快速形成戰斗力的最好辦法。
他還將本來計劃的四排補齊,同時讓三排作為一支獨立的建制分離了出去,組成了直屬炮排。
這樣方巍就擁有了,一個步兵營共四個排三百二十人,一個直屬跑排一百五十人,剩下的七十多人,方巍準備再組建一個偵察中隊,下轄三個小隊,每隊二十五人,并且新擔任的軍官都是老兵中的佼佼者。
其實讓方巍最頭疼的,還是部隊的訓練和燧發槍的列裝,訓練這塊他還不是太擔心,畢竟有這么多老兵帶著,新兵也會很快習慣的。
最要命的就是燧發槍的生產,雖然方巍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生產的速度就是上不去,畢竟手工打造槍管是個技術活,要不是方巍給的銀子夠多,根本就沒人愿意做這個又苦又累的活。
而且人力的效率確實太低了,一個熟練的鐵匠一天最多只能打造兩根槍管,方巍甚至都想把王宗典派去打鐵了,反正他本來就是個有名的鐵匠。
最后,他還是放棄了這個念頭,而是派王宗典去做了質檢員,他寧愿效率慢一點,也不愿意做出來的槍是殘次品,要是自己的槍在戰場上炸膛了,那對士氣將會是狠狠的打擊。
方巍還是把希望寄托在那幾個英國傳教士身上,反正自己已經將燧發槍的技術交給了他們,希望他們能夠用精湛的加工技術將生產工藝優化一番,從而讓產量和質量都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