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因為愛所以愛
“但一切的關系不過都是階段性的,沒有什么是長……”林恩仍舊是一副悲觀主義者的主張。
“打住!”Sky打斷了林恩的話,他知道她會說“沒有什么是長久的,是不變的”。
“晚上喝粥吃咸菜吧,不用著急做。”Sky轉移了話題,因為他怕再聊下去今天的好運就轉運了。
晚餐真就是小米粥加榨菜的組合。
此時,坐在餐桌前正端著碗筷的Sky感到陣陣倦意來襲,應該是針劑引起的,只是有些延遲罷了,中午的午休是林恩硬塞給自己的。林恩收拾好碗筷回到自己的房間時,Sky已經在她的房里睡下了。林恩找了本書,關上了房間的燈和門,在客廳的沙發上披著條小毛毯,研讀起手里的這本《葡萄酒宗師》來。
《葡萄酒宗師》是有著飛行釀酒師(在南北半球各自的生長季之間乘坐飛機往返的、指導或參與釀酒的釀酒師)之稱的米歇爾·羅蘭(Michel Rolland)先生的自傳。
米歇爾·羅蘭Michel Rolland于1947年12月24日出生于法國的利布爾納的一個釀酒家族,生長于家族位于波美侯的一個叫做巴斯德的莊園。高中畢業后,在父親的鼓勵下,他進入了波爾多一個叫做白塔葡萄栽培及酒類研究的學府,其后進入波爾多大學葡萄酒學院學習,成為埃米爾·裴諾(Emile Peynaud,現代釀酒學之父)的學生,并于1972年畢業。
米歇爾·羅蘭師從埃米爾·裴諾,但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其在葡萄栽培方面的造詣讓他不僅可以指導釀造環節,甚至從種植源頭上也可以給到酒農更好的意見和建議。在當時的葡萄園和酒窖中:人們靠天吃飯,釀酒更談不上工藝,完全是慣性使然,并且人們拒絕了解自然,改進工藝從而提高葡萄酒的品質;酒精度的高低決定了酒的價格,人們認為灌溉可以提高糖分含量,或者人為地往葡萄酒里面加入大量的糖;當時還沒有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只知道要施以不會毒死自己的“農藥”,如波爾多液;酒窖衛生狀況也很糟糕。
而米歇爾·羅蘭的革新舉措包括:
1、綠色采收(在葡萄還是硬質的綠色小果實狀態時減掉每顆葡萄藤上的部分果串),這樣可以使余下的葡萄串獲得良好的通風,長勢一致,保持平衡與健康;
2、增加新橡木桶的使用比例;
3、釀酒容器的體積比為1:1,可增加酒帽的面積和減少酒帽的高度;
4、縮短導管的長度,并盡量減少彎曲,避免果實過度摩擦,從而減少對果實質量的影響。
5、使用帶自動溫控系統的發酵罐;
6、擅長釀酒葡萄的調配和混合,他提供的葡萄品種混合建議,往往能大幅提高葡萄酒的品質;
7、他主張每款酒都應該有獨特個性和地區特點,認為釀酒師的個性十分重要的,它是酒的基礎。
米歇爾·羅蘭成就有:
1、他發現隨著對產地風土、葡萄藤、葡萄干以及釀酒師的深入了解,可以對如何釀造出好的葡萄酒有著更為深刻認知;
2、在繼承恩師的觀點的同時,也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將恩師的“好酒源于好葡萄”的理念前置,他提出了“好酒源于好葡萄藤”;
3、影響到整個釀酒流程以及葡萄的農業種植方面;
4、客戶包括夢度莊Chateaux Troplong Mondot,金鐘莊Angélus,卡農莊Chateau Canon,嘉富麗莊Chateau La Gaffelière等;
5、成為了偉大的飛行釀酒師,客戶遍布全世界多個國家,如智利、巴西、以色列、中國、加拿大、美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
人們對米歇爾·羅蘭的評價:
1、全球最具影響力的葡萄酒釀酒大師;
2、有著“葡萄酒宗師”的稱謂;
3、引領了整個釀酒流程及葡萄種植的重大變革,深刻的影響著葡萄酒世界。
……
在林恩有限的出訪國外酒莊的時日里,對于釀酒環節,林恩也只是片面的了解自己剛好“撞上”的一些環節而已,林恩并不完全了解釀酒師的整體工作,雖然她能對釀酒工藝如數家珍一般娓娓道來,但那大多都只是紙上談兵而已。而因為Sky的存在,讓她格外想了解他(釀酒師)的一切,她是無法和Sky討論怎么做可以更好了,但是她不想連Sky正在做什么都一知半解。雖不能在“階級上”和他平視,但至少在專業領域里,她也可以有同他一樣的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