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琰覺得自己真的很悲劇…想他堂堂高陽城李家嫡長子,父親是孝雷郡太守這樣的封疆大吏,就連高陽太守也要給自家三分面子。而自己當過一陣游俠兒,在當地小有名氣,不敢說才華橫溢,君子六藝的熟習程度還是值得一贊的,原本再過兩年自己就能舉孝廉入朝,如若活動得當能拿到一個擁有地方實權的官職,那高陽李家就能真正的成為一個世家大族了!李琰和他父親將會成為族譜中最耀眼的兩個名字!
可惜啊可惜,自今年初,博州地界先是天降暴雪,冰封千里,凍死者甚眾;好不容易熬了過去,六月開始又爆發了旱災,災還沒過竟出現了疫情,實在是餓殍遍野。朝廷自然不會作壁上觀,運來了大量的銀錢糧銖,而博州當地官員本就是世家大族出身,再加上救的是他們治下子民,也不會張什么口。原本照此情形災情雖猛卻也能控制的住。
“該死的地方豪強,要不是他們瞎搞,哪里會弄成現在這樣!”李琰惡狠狠的咒罵著,仿佛忘記了嚴格來說李家現在也只是實力較大的豪強而已,而兩個月前運至家中的東西也早已被他埋了起來…一月前,因各地低級吏目和地方豪強相互勾結侵吞賑濟糧株,博州各郡民怨沸騰,最終高林,高運兩郡暴民殺官造反,其余各地紛紛響應,博州七郡猝不及防下竟被一一攻下,賊兵氣勢大漲,賊酋王喜自稱“大將軍王”,號稱三十萬大軍。現在整個博州僅剩下做為州治所所在,軍力最為強盛的高博城在抵力死守。
做為繁榮程度僅次于高博,軍力卻遠弱之的高陽,賊兵早在進軍高博前就派兵五萬進攻高陽,而這“五萬”大軍也不負所望的在損失慘重的基礎上擊潰了高陽郡的三千郡國“精銳”和一眾各家族家丁門客,而在這之后經過一番劫掠和大肆擴充,這支偏師擴大至十萬之眾,搭配著各式各樣的武器衣物,當真是威風凜凜!
李家的人早就離開了高陽,而做為李家嫡長子,本來李琰應該比他們更早走的,但是做為李家在高陽唯一的直系男丁,他又沒辦法走的那么早。只得在城墻之上硬撐了兩天,在發現叛軍勢大,回天乏術后,只得在城破之際帶著自己剩余的幾十家丁門客想要溜出城去。
天終不遂人愿,出城后幾番廝殺,最后李琰一行人還是被大量叛軍包圍,看著眼前這望不見邊的身著各式衣物,手持五花八門武器,還夾雜著幾十匹騾馬的隊伍,又看看自己這邊渾身浴血,神色疲憊的幾十名家丁門客。李琰哀嘆一聲,隨即沖著叛軍喝道:“某乃高陽李琰,喚汝首領出來答話!”
一陣騷動,叛軍群中走出一騎,只見他雖容貌不顯,然身材魁梧,手中提著一把后背砍刀,明顯武藝不凡,其盯著李琰,道:“閣下便是高陽城李家的李琰李公子么?”
“不錯,正是李某,還望這位將軍能讓我帶家人離去,李某感激不盡,日后自當重謝。”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李琰強擠出一絲笑容,拱手道。
“本將王飛,乃王喜大將軍之弟,此軍主將。久仰公子大名,公子所提本不該拒絕。”王飛回了一禮,繼續說道:“然本將一直仰慕公子風采,還請公子與我入城一敘。”
“公子,吾等護您沖出重圍!”身邊護衛出言道,雖然語帶顫意,仍讓李琰心中一暖,他思慮片刻,終于下定決心低聲道:“不可,如此狀況我們出不去的,不如看看他們想干嘛。”隨即朗聲道:“既承蒙王將軍相邀,李某敢不從命,請。”
就這樣,李大公子又被“請”進了剛剛沖出來的已經淪為烈獄的高陽城中!

蝸牛的路
簡介里就說過,我對中國古代史和中國地理都不精通,所以小說里面的地名,城市名都是瞎編的,在此也希望各位讀者提供一些龍套名,地名,城市名,拜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