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服了真火,總算是了了一樁心愿。
接下來可以安心的修煉學習了。恢復了緊迫的節奏,林軒拼命修煉著。
許浩然接下來竟沒有再去找林詩韻,不知是不是徹底的放棄了。倒是林詩韻中間曾過來找過一次林軒。看到許浩然也在,神情冷然的諷刺一番。許浩然也不辯駁。
這幾日見到林軒刻苦修煉的場景,許浩然深感欽佩,難怪能有如此成就,跟他一比,自己的生活實在是太過安逸。
幾日后,許浩然提出告辭,臨行前,他偷偷去看了林詩韻,林詩韻依舊在勤奮苦練。許浩然并沒有打擾,悄然離開。
林嘉豪派了六長老送他返回郡城,臨別時,許浩然看著送別的林軒,堅定的說道:“你很強,這幾日看了你的修煉,我才知道,我輸的一點都不冤枉。不過我也不弱,我會努力擊敗你的!”
看著中二的徐浩然,林軒無奈,心中暗道:“你沒機會的”。嘴上卻敷衍道:“我等著你!”這孩子雖然有點中二,但人倒是不壞。
仿佛水到渠成,林軒終于突破了武宗境界。握著拳頭,林軒暗道,林清鋒父子,是時候付出他們應有的代價了。還有一個月就是家族大比了。這一天他已經迫不及待了。
每天下午的鍛造練習,林軒都學的很認真。
準時來到了段大師的鍛造工坊,林軒開始了今天的鍛造學習。有了真火的幫助,林軒的第一步提煉工作更加輕松。靠著真火,他可以把溫度控制的恰如其分,材料熔煉的又快又好。只見他伸出手掌,貼在熔煉爐上。數息之后,左手輕輕一揮,爐蓋便落在一旁。然后右手輕輕一扣,爐中的紅色金屬便越出了熔煉爐穩穩落在鍛造臺上。
林軒揮動巨大的鍛造錘開始錘煉,一切精確的仿佛機器。
這鍛造錘是林軒自己打造的,四階鍛造錘,林軒給他取名子母花點錘!在師尊的指點下,林軒花了兩天時間便將這套自己獨有的,親自設計的子母花點鍛造錘鍛造了出來。母錘錘重千八百斤,子錘則僅八斤。
這是林軒在結合自己的精準繪制天賦,經過一段時間總結的錘煉方法,苦思冥想設計出的鍛造錘。
------
鏡頭回到數天前。
重所周知,粗鍛時,需要的力道越大越好,而力道大了之后則運錘使用天賦元力耗費太快。林軒無法堅持的太久。十段錦和十重疊是毫無問題,但在嘗試百段錦和百重疊的練習時卻碰到了無法逾越的難關。
林軒的精準天賦行不通了!以精準天賦驅動大錘需要消耗海量的元力。往往一套動作尚未做完便精疲力盡。除非很深厚的元力積累才可以做到,林軒估計要完成百段和百疊最少得到武王的元力修為。
這下林軒著急了,自己的這BUG天賦現在竟成了雞肋。難道自己真要像大牛二牛一樣,慢慢一步步憑著數年日積月累的經驗去學習鍛造嗎?抑或是等到元力修煉至武王境界才堪堪可以實現百段百疊。
自己可沒那么多的時間去浪費啊!林軒郁悶不已。但還是每天堅持照舊練習。只是師尊一直奇怪他的十段十疊已經爐火純青了,為何還不進行下一步的練習。
林軒苦思冥想之下偶然想起自己曾無意看到的打花點錘法,師傅以輕小的響錘引導指引,徒弟則揮動大錘根據指引的節奏和位置進行敲擊。二人配合的親密無間。
若自己左右手配合的話,會比不上兩個人的配合嗎?越想越覺得可行。于是就求著師尊,幫忙鍛造了這套子母花點錘。
這套大小錘鍛造出來之后,段力凡就看見林軒奇怪的一手各拿一把鍛造錘。叮叮當當的胡亂敲打著。
慢慢的,林軒感覺配合練得不錯了。畢竟是雙手都做的同一個動作,也不是左手畫方右手畫圓的高難度動作。很快便也掌握了左右手的配合。
段力凡開始看的莫名其妙,但畢竟是鍛造行家,很快就發現了奧妙,這是以小錘引導大錘啊。段力凡雙眼發光,憑著他多年的鍛造經驗,很快看出了這一創舉的巨大意義。
這鍛造講究實際操作訓練,可是這手感靠的是日結月累的經驗。半點取巧不得,就算師傅捉著弟子的手那也不成,雙方心不齊力道相左。
林軒這是自己引導自己,可能是雙手對距離力度的敏感度不同吧。雖然搞不懂他為何需要自己引導自己。段力凡已經自行腦補完畢。可若是由一位鍛造師以著小錘引導弟子,那練習的速度會無數倍的提升!
這小子,果然是天縱之才!這錘子雖小,辦法看著也簡單。可是一直無人想到,這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一項舉措啊!
盡管萬分激動,但是段力凡依舊沒有打斷林軒的動作。他看到林軒已經練習熟練了,好似熱身完畢要準備下一項工作了。
只見林軒將錘子擱在一旁,熟練的以地心炎熔煉了材料,然后將材料胚體擱置在鍛造臺上。這一套動作段力凡已見到了很多次,雖然行云流水賞心悅目可他毫不意外和驚奇。
接下來的一幕則讓他震驚了。
熟悉的味道,熟悉的配方,從來沒進行多百段錦百段錘煉的林軒,左手小錘叮叮叮,右手大錘咣咣咣,一頓節奏緊湊完美的錘法絲毫不差的施展下來。中間毫無停頓。百段完成,完美!
盡管早已知道林軒是天才了,可是每次看到這一幕段力凡總是震驚的頭皮發麻!
“不枉自己費近千辛萬苦為他尋來地心炎。”
接下來又是一番稱贊,林軒都有點不好意思了。不過轉而段力凡主要對他這子母錘法進行了評價,將其上升到了一個林軒自己都難以相信的高度。稱其為鍛造界的革命,是劃時代的巨大創舉。
段大師讓林軒為他的錘法取一個名稱,林軒本想取一個子母花點錘法。
段大師聽了后,先是點了點頭,而后再搖了搖頭道:“這個花點比較貼切,子母錘若用在一人手中倒也尚可,但若由二人配合叫這個卻不合適。我看就叫花點錘法吧”
于是,日后改變整個鍛造界的一套錘法《花點錘法》就這么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