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衡明胤四目交接,爾后凝神靜聽。
周遠圖不疾不徐,言必有據道:“小相公多次論說,圣祖開展海禁,不僅弊大于利,更是造成銀鈔亂象、民業凋瘵的一大主因。下臣從來舉耳一聽,未作他想。而今不愿服老,更不愿困守翰林院永為編修,位卑未敢忘憂國,才來唐突殿下,欲去踏勘海禁亂象。”
明胤肅然無聲。
遠圖公垂眸繼續:“下臣乃漳州人,那里慣來是繼臺州、福州等地,官商私通倭國極為嚴重的一...

瘦生
注:“朝貢貿易”,即是和明朝有朝貢關系的各國,使團在按期“納貢”的同時,允許攜帶一些貨物,在市舶司(廣州、泉州、寧波有設)及北京“會同館”出售。 注:明《嘉靖實錄》《籌海圖編》等皆有記載,勢力最大的“倭寇”,其頭目全部是中國人。比如臭名遠揚的徽州王五峰(王直)、徐碧溪、徐明山,寧波毛海峰、徐元亮,漳州沈南山、李華山,泉州洪朝堅等。另,據載,倭患起源,多是沿海“奸民”想要跟番邦作生意,雖稱倭寇,卻多為編戶之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