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故事,我想聊聊我的老師們。小學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以及大學的四年里,我見過各式各樣的老師,我也見過不盡相同的教導方式,但最令我難忘的還是以下的三位。
第一位是教語文的老師。他是從鄉下的小學調任來我們學校的,每次上課都是一口很不標準的普通話,有時甚至直接用方言在班里上課。南方的小鎮與北方不同,南方大多數客家人,方言融合的情況比較普遍,于是就會出現僅僅是相隔一條小溪的兩個村莊,說話就都會出現了兩種不同的版本。
他這樣上課對于我們來說無疑是致命的。讀拼音時,班里的學生都在嘲笑老師的發音;念書時,班里的學生都在嘲笑老師的口音;就連平時說話,大家都會玩笑式的學老師的口音。班里面也有些喜歡打小報告的學生,每次上完他的課,都會報告給班主任,說老師不好教書,總是說方言,班主任也很無奈。
一開始,我也挺反感老師的這種無所謂,不注意的教學,但是這個老師在我心中的印象并不差。他總是會用自己的方式關心學生,當哪位同學成績退步或者最近的狀態較差時,他都會在班里組織小活動,邀請這位學生玩小游戲,活躍大家的氣氛,當這位同學有所進步了,他就會打電話給家長報喜,說這位同學在班里又多么的刻苦學習,有多么的努力,希望家長能稍稍的獎勵,放松這位同學的心情。
第二位老師,估計每位學生都曾遇到過。這是一位教數學的老師,他上課給人的感覺就像是應付學生,應付學校。上課總是低聲低語,不管不顧我們是否聽得清,是否聽得懂,每次都只是強調這節課要講完什么,要寫那一部分作業。講多了不會,講少了不補。
但是班里總有幾個數學特別好的學生,老師不用特別地教就懂,但是對于我這種文科強理科弱的學生來講,預習和聽課都是煎熬。再加上老師不耐煩式的教學,我那段時間的數學真的是一落千丈。
最讓我氣憤的是,第一次交作業,班里有十幾個學生的評分特別差,里面也包括我。他不是問我們能不能聽懂,也不是問我們那里不懂要不要重新在班里講一遍,而是拿爸媽給我們取得名字開玩笑。也是打那個時間開始,我許下決心,不再聽他的課,自己學好給他看。下次考試時,我的年級排名一次跳過六百名,成為班里公認差生的表率。開班會時,班主任叫我談談如何學習可以進步的那么快,我沒有指名道姓,只是說如果哪個老師的課不應該聽,就自己將這門課學好。
最后一位老師,也是我心里最感謝的一位老師。高中轉校,學習進度和學習方式嚴重脫軌,成績總是跟不上,于是爸媽就為了另外尋找一條道路——招飛。于是我開始了長達兩年的減肥訓練生活,每天晚上訓練,錯過了所有的小測試和老師講題的時間。長時間的鍛煉,也讓我的生物鐘反著走,白天打瞌睡,晚上就異常的興奮。
這段時期,我也一直是班里穩定倒數第三,班里公認的差生,就連平時的任課老師都不愿意正眼看我。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學校有一次和校外的中學生雜志合作舉辦了一次全國性的寫作比賽,我的寫作水平在班里不能說是拔尖,但也是在班里排的上號。就因為我平時的成績很差,我的毛遂自薦也被語文老師冷眼駁回。班里的優等生們不愿意在這種又要花錢,又要占時間的事情上浪費時間,都不愿意參加。老師為了完成工作任務,就干脆以作業的形式,自己命題,全班都要上交。交作業時,我以訓練為借口,拒絕了這次交文章。我知道我轉校前的學校也在組織這次活動,我便自己寫了一篇文章,交到了我的母校,而且為母校拿回一張全國作文一等獎的獎狀。
我爸媽拿著這張獎狀到處炫耀的時候,我也相信這個老師應該也知道了,我自然也不關心這種事情,因為這是常態。但是,這個老師他和其它老師有所不同。也許是因為他是班主任的原因,出于原則他不得不關心班里每一位同學的情況,也許是出于他的愿望,他也曾對我們這些差生抱有很大的希望。
認識這個班主任的第一天,他就說出他的愿望,他希望班里六十位學生全部考上本科。他也為此一直努力的關心差生的情況,對于我這個轉校生的情況,他也關心很多。耐心教我生物,時刻關心訓練和招飛的情況。我也知道三次招飛的失敗,在臨近高考的最后一個月里,他可能對我考上本科也不抱希望了。可就算我無法成為別人的希望,明天的我也還在希望著,現在的我。
我的高考總分比平時多了一百五十多分,從班里的倒數第三,跳進班上中等,沖進二本線。而平時總是在我面前炫耀,比我多考了多少分的人,卻沒有沖進本科線。我將成績截圖,發給班主任,沒有再多說什么,只是一句謝謝您,謝謝您曾經在我最艱難的時刻,對我還抱有希望。
我感恩所有曾經教導過我的老師們,感恩他們無論是在學業還是品格。我也感恩那個有些任性,有些倔脾氣的自己,感謝過去的我,沒有放棄現在的我。感恩已至,不再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