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這樣的,我有一女,今年十五,她從小不會說話,當時有相士路過,言小女自有奇遇,得遇貴人自會說話,方才小女在閣樓上看熱鬧時,口說父親,我大喜之下便在人群中尋找貴人,見高士氣度不凡,故而冒昧相邀,還望上士指點迷津,老兒定感激不盡。”陳老兒說完,對楊易再施一禮。
“可請令愛出來一觀。”楊易也有些好奇。
不一會,一個姑娘來到近前,結結巴巴對陳老兒叫了一聲父親,立在他身側,楊易一望之下,頗為驚訝,此女眉目如畫,身上靈氣繚繞,舉手投足頗有仙氣,好適合修道的姑娘。
身無雜念,心思純凈,雙眼通靈有漩,似千尺深潭不可見底,走起路來一步一搖曳,肩若削成,身姿輕盈。體有清香,聞之如曠谷幽蘭般清新怡人。口水五滴,滿分,美貌氣質比之蓉兒也不逞多讓。當真是氣質天成世間難尋。
“你可愿隨我……夫人修道?”如此佳人,楊易竟然第一個動的是收徒的心思,而不是納為妻妾的心思,話說一半才發覺,萬一自己收了她做徒弟,以后就不方便下手,那怎么行,話音一轉改為隨自己夫人修行,機智!楊易暗暗稱贊自己,說完,便讓月兒去喚蓉兒過來。
蓉兒進來之后,一見這姑娘,頓時心喜,拉住她手不住打量,那姑娘也開心望著蓉兒,叫了一聲“姐姐”,口齒清晰,一點都不結巴,她和蓉兒四目相對,似乎有火花,四手相執,似乎越抓越緊,
見狀,楊易暗道,原來此女的貴人是蓉兒,還以為是我呢,不過這樣也好。近水樓臺先得月。
“既然姑娘和我夫人一見投緣,不如拜為姐妹,姑娘可愿意隨我夫人修行,內人蓉兒可代師收徒,你們姐妹相稱,師姐妹相稱,豈不美哉!”楊易藏著花花腸子說道,但內心的想法卻瞞不過蓉兒,被她橫了一眼。
“愿意,愿意,但憑高士吩咐,小女閨名陳顏,對了,高人道號西華,我德邦國君道號也是西華,不知你們是否有淵源?”陳哲痛快答應后,后知后覺發現楊易道號居然和德邦國君一樣,好奇問道。
“可有國君畫像?何不拿來一觀!”楊易問道,看陳老頭點頭說有畫像,就叫他拿出來看看。不一會國君畫像請了出來。
大家圍上去一看,楊易和蓉兒頓時都沒忍住笑出聲,只見畫像上畫的是楊易本人沒錯,頭戴皇冠遮住額頭,身著王服一身金黃,衣服上繡了九條真龍張牙舞爪,還手持一把金劍,總之一句話,一身黃俗氣的掉渣,故而楊易和蓉兒才笑出聲。
當然,那是因為兩人眼界太高覺得畫的土,尋常百姓只會覺得華貴有儀,氣度不凡。
楊易拿來陳老兒放在案幾上的帽子帶上遮住額頭,手持金劍一身白衣,立在下人舉著的畫像一邊,本人和畫像除了衣服顏色不對,帽子款式不對,其他則一模一樣,陳老頭一看之下,頓時大驚失色,趕緊拉住女兒跪在地上說“國君恕罪,”
“無須多禮,老丈一把年紀,快請起。”楊易說著讓他們起來,趕緊伸手去扶,雙手經過陳老頭,扶起的卻是陳顏,手一搭上她手臂,心中便感慨,好一個佳人,身輕如燕,小丫頭被扶起來后臉色通紅,瞄了楊易一眼便羞答答的低頭。
陳老頭見楊易繞過他去扶陳顏,倒也沒有不悅,當然,是因為他不敢發飆。楊易背對著蓉兒看著陳顏,只感覺小姑娘真好看,心里美滋滋的,又感覺背后火辣辣的,不用回頭就知道,有人狠狠注視著自己,不用猜就知道,是蓉兒。
逗留半晌,楊易帶著家小和陳顏,與陳老頭告辭離開,自從知道楊易的身份,陳老頭雖然不舍寶貝女兒,倒也放心讓她跟楊易離去,只是送出門后,立在大門口老淚縱橫,哆嗦著說不出話。
楊易趕緊安慰他道:“老丈不比如此,修道之處就在天池邊的天道觀,你去一次長途跋涉,但我們下來一次只需兩三個時辰,放心,我會帶她常回來看看,也會待她如親人。”
陳老頭聽我說著,不住點頭。
出來城門,前方有人擋路,一看原來是之前的那位“得道高僧”,楊易便調侃道:“老和尚五戒未斷,道行全靠一張嘴念。攔在路間虎視眈眈,莫非要與我一較長短?”
和尚聽到調侃,臉色有些尷尬,畢竟楊易可不是尋常百姓,可不是兩三句忽悠就能打發的,
“阿彌陀佛,貧僧失禮,適才眼拙,竟未覺高士身懷奇功,氣息綿延不絕,故而在此等候,只為與閣下一辯佛法道義,不知可否?”
“原來是找茬的,好啊,文斗武斗你劃下道來,對了,我道號西華,生平從不與人做無賭注的較量,你可有寶貝?若無,這次斗法論道便算了吧。我這里有把赤金劍,就做文斗的賭注,如果你文斗贏了我,武斗的賭注我再拿就是,老和尚,你意下如何?”
佛法起源于印度,發揚光大卻是在大漢及后世,如今大漢已經有不少寺廟僧人,但佛法此時還不完善,正處于摸索階段。楊易有信心文斗武斗都贏了他。
既然穩贏,那就下點賭注,小賭怡情嘛,此地就在城門口,行人絡繹不絕,一聽和尚要和道士斗法論道,頓時里三層外三層圍了一圈人,人群圍觀之下,和尚進退維谷,賭注他倒是有,畢竟他行走天下,見到好東西難免不手癢藏個幾樣,但這要是萬一輸了,就要去兩樣好東西,當然,萬一贏了,也能來兩件好東西。
“阿彌陀佛,既然如此,貧僧納蘭,就與你斗上一斗,這個舍利子是在樓蘭古寺中得來,佩戴在身可清涼靜心,去除雜念,常年佩戴則另有功效,與你的赤金劍共為文斗賭注。”
納蘭和尚說著,面色不舍的掏出一個舍利,楊易看了撇撇嘴,這也就和自己的冰珠差不多嘛,冰珠夏天還能避暑,舍利子能嗎?好在這東西也算世間難尋,賭了!
“那就先文斗,大師請出題。”楊易伸手示意和尚先出題后,背對城門背手立在驕陽之下,氣度超然,一副高手模樣。和尚見狀,表情嚴肅,思索著出何題目。
“一滴水如何才能不干枯?”和尚思考了一會,開口問道,
“放入江河湖海之中,放下便可以。”楊易答道,
“佛與道有何不同,有何相同?”和尚問,
“佛與道相同之處都在渡人,不同之處在佛修來世,一切皆輪回因果,道修今生,一切皆逆天而行。佛秉持盛世傳教,亂世閉門避難修行,道秉持亂世下山濟世,盛世閉門清修苦行。”楊易道,
“貧僧所見,德邦中土草原,佛為何不如道盛?”和尚再問,
“如你所見,天下正逢亂世,正是佛避世而道濟世之時,故而佛不如道,待天下大定,盛世來臨,佛自然就當世無兩。”楊易答到。
“好,你已經問完三問,且聽我三問,都說佛能夠解除人生的痛苦,但百姓信佛多年,大多卻并不覺得快樂,大師,此為何故?”我問。
和尚稍做思考后道:“信佛跟修佛不一樣,不快樂是因為他們只是信佛,而沒有學佛的修行方法。沒有改變自己的負面情緒,所以不快樂。應該是去學習去怎樣對治自己的貪嗔癡嫉妒傲慢,等到會對治的時候就會快樂。”
“那么豈不是人人都要修行?佛法五戒,戒色為首,若世間人都去修佛,若干年后,世間可還有人否?”楊易再問,語氣咄咄逼人。
“呃……佛渡有緣人,無緣之人縱然大禮跪拜,佛亦不會渡,自然不需要所有人修行,世間人自然不會斷了。”
和尚這次思考良久,額頭冒汗才勉強答上,見狀,楊易嘿嘿一笑,老家伙,這才哪到哪。你等著!
“如你所說,佛渡有緣人,無緣之人則不渡,那么就是佛將眾生分出了等級和類別,而佛說眾生平等又該如何解?豈不是和佛渡有緣人自相矛盾?”楊易繼續問道。
“這…這…這,阿彌陀佛,貧僧不知,高士你贏了。”和尚滿頭大汗答不出來,只好將舍利子遞了過來。楊易微微一笑,接過舍利子,手中掂量感受一下,好東西,果然冰涼沁人心肺,寧神定氣。
“既然文斗結束,武斗就由我先出題了,一樣規矩,各自出三招,接不下就算輸。假如我三招之后,你無力再戰亦算輸,而各自三招之后,如若平手算我輸,畢竟我先出手,占了便宜,大師以為如何?”
楊易將規矩說出來,公平公正。和尚頜首表示無異議。
“此乃火珠,隨身攜帶秋冬春即使身著單衣,亦感受不到冷意,長期佩戴有延年益壽之功效,是我在北海底下寒潭之中獲得,已經隨身佩戴二十余年。大師可有賭注?”楊易掏出火珠對那和尚說道,將火珠功效往天上吹。
“此乃極冰不死蓮,別看如今干枯,其實是活的,只需放入水中,一時三刻便可復活,復活后清香陣陣,并且可以將附近所有未吸收的水化為冰塊,至于功效,貧僧尚不知,此乃幾年前,我從瑪雅山中絕地得來,上士以為如何。”
和尚掏出一團枯萎的花草說道,楊易一看,乖乖,這個藥材比極品天山雪蓮還難尋,藥效自己當然知道,好,這個寶貝我要了。原本還想手下留情和你過完三招再接你三招呢,現在,對不起,接招吧。
“大師,小心了,這一招是我修道四十年悟出來的一種掌法,名為翻天覆地掌,小心了……啊……”
見到寶貝,楊易喜出望外,運功將一成內力壓縮在一起,對著和尚打出,和尚見楊易這一掌名字挺唬人,態勢則云淡風輕,似乎不怎么樣,便打起三分精神,擺起架勢,運氣接招。
四只手剛一接觸,和尚頓時被震飛出去十多米,砸到幾個圍觀的人,跌在人群中,掙扎半天才爬起來,爬起來后吐了兩口血,臉色通紅看著楊易,帶著震驚的神色,估計是吃驚這一掌力道這么強。
楊易只用了一成內力,會這么夸張只因為壓縮在一起看上去云淡風輕,實際上則不然,和尚大意之下中招,很是狼狽。不過他也不能說什么,楊易已經反復告訴他要小心,論武功,楊易或許不是世間最高的,但論內力,楊易還沒有見過比自己高的。
“大師,這第二招,同樣是掌法,是我前些日子黯然神傷心情落寞之時悟出來的,名為落寞絕情掌,大師小心了啊……”
楊易這次運起八層內力壓縮在一起,看起來同樣風輕云淡,一揮手打了過去,但這次和尚明顯有準備,一副如臨大敵的樣子,兩個袖子都被內力鼓動的獵獵作響,看來是運起所有功力。
和第一次一樣,四只手剛一接觸,和尚猶如斷線風箏一般,這次被震飛出二十多米,飛出人群摔在地上,當場吐血三口,咳咳了半天才爬起來,搖搖晃晃走過來。
看樣子,和尚已經受了很重的內傷,自從玄經十五層之后,楊易便得到壓縮內力之法,就算和尚和楊易功力一樣高,也頂不住楊易全力一掌,何況他功力差的比較多,也就和五臺尊者呂放差不多。如何能擋住楊易八成內力的一掌?武功再差點,當場圓寂都有可能,當然,楊易已經掂量出他內力如何,出手自有分寸,不會取和尚性命。
“大師,這第三招,是我昨天失手一掌打死一只猛虎的時候悟出來的,名為有死無生掌,大師,小心了啊,哈……”
這次,楊易運氣不再壓縮,鼓動真氣集在雙臂,只見楊易方圓三米范圍,飛沙走葉,氣勢駭人,當然,只是看上去動靜嚇人,實際上還不如第一掌殺傷力大呢,
“且慢……咳咳…咳咳,貧僧認輸。”
和尚一聽是失手打死一只虎悟出來的,已經嚇一跳,再一看動靜這么大,更是心里沒底,他已經身受重傷,又如何能接下這一掌,這一掌打過去他豈不是和楊易失手打死的老虎一樣,被一掌打的死翹翹,于是趕緊舉手阻止楊易,認輸交出極冰不死蓮。東西遞給楊易后,頭也不回踉蹌著離去了。生怕楊易反悔,打出第三掌。
和尚走后,人群之中響起陣陣喝彩之聲。
楊易朝四周揮揮手,示意多謝大家捧場,暗道要是有個銅鑼加盤子就好了,一邊敲鑼一邊像耍完雜技的那樣收費,唉~可惜了,好大一筆錢木得了。
圍觀眾人一看熱鬧結束,人群分開散去,楊易則帶著家小離開。
“巴巴好厲害!”仙兒跳下馬車跑來楊易的馬上,坐在懷里崇拜說道,馬車中幾位妻子都從頭看到尾。
見楊易英姿勃發,陳顏亦美目含春看著,楊易被眾人的目光看的舒服,擺擺手,策馬緩緩向天山而去。
“有一位云游的法師聽人說無相禪師禪道高妙,就想和他辯論。剛好禪師外出,侍奉禪師的小徒弟出來接待,對法師道:禪師不在,有事我可以代勞。云游法師說:你年紀太小恐怕不行啊。小徒弟說:年紀雖小,但智慧不小!云游的法師一聽,覺得有道理,便用手指劃了個小圈圈,向前一指。小徒弟攤開雙手,劃了個大圓圈。云游的法師伸出一根指頭,小徒弟伸出了五根指頭。云游法師再伸出三根手指,小徒弟用手在眼睛上比劃了一下。云游法師誠惶誠恐地跪了下來,頂禮三拜,掉頭就走。云游的法師心里想:我用手比了個小圈圈,向前一指,是想問他胸量有多大?小徒弟攤開雙手劃了個大圈,說有大海那么大。我伸出一指問他:自身如何?他伸出五指說受持五戒。我再伸出三指問他三界如何?他指指眼睛說三界就在眼里。一個小徒弟尚且如此高明,不知無相禪師的修行有多深,想想還是走為上策。”
“后來,無相禪師回來后,小徒弟就報告了上述經過:師父!不知為什么,那位云游知道我在俗家時是賣餅的,他用手比個小圈圈說,你家的餅只這么一點大。我即攤開雙手說,有這么大呢!他伸出一指說,一個一文錢嗎?我伸出五指說五文錢才能買一個。他又伸出三指說,三文錢可以嗎?我想這也太沒良心了,便比了下眼睛,怪他不識貨,不想,他卻嚇得逃走了!無相禪師聽后,哈哈大笑說道:一切皆法也,一切皆禪也。”
仙兒和楊易共騎一馬。撒嬌要聽故事,楊易只好給她講了一個和尚的故事,仙兒聽完意猶未盡,咯咯直笑,卻未如小時候一般,讓再講一個,馬車上的陳顏也聽得意猶未盡,悄悄望著這邊,看到仙兒依偎在楊易懷里撒嬌賣萌,眼里盡是羨慕。
盡日尋春不見春,
芒鞋踏破嶺頭云;
歸來手把梅花嗅,
春在枝頭已十分。
終于回到天道觀,兩個雕來回幾趟將幾人盡數拖了上來,賈春雖然被楊易教了道法武功,但時日尚短,加上她練習時年齡已經大了,骨骼定型修習難度格外大,陳顏則是還沒學習武功,月兒雪兒都已是半個高手,到了家,盤點完人數,幾個老婆都在,沒少,楊易嘆了口氣,可惜妙玉沒來,美中不足。
蓉兒被兩個孩子鬧得分身乏術,這一年多幾乎沒有練習過道法,僅靠楊易幾次傳功,不足以跨過十三層,楊易雖然很想去昆侖極洞看看,也不得不無限期押后。距離上次天道會已經過去十一年,既然閑來無事,那就召開第二次天道會。
楊易再次傳信給上次的諸位道友,這次加上左慈,妙玉,還有龍虎山的高人,上次連師帶徒一共來了八人,這次粗略估算一下應該有十幾人,還是得準備準備。上次是論道品酒,這次是探險昆侖極洞,楊易在去信上已經說明。
一個月后,眾人陸續到來,最先來的是上官達,這次他已經不是小縣令,而是北地太守,自從當年韓遂攜帶兩個郡投奔馬騰后,涼州西面四個郡就在德邦控制之中,北地郡離這里最近,上官達來的最快,這次他只帶了一個隨從,是上次來過的其中一個。根據上官達所說,另外一個已經掛了,怎么掛的倒是沒說。
不幾天,青城子張有和五臺尊者呂放都來了,青城子還是帶著上次那個弟子,呂放則一改之前邋遢的樣子,衣服整潔帶著師弟。
正寒暄著,左慈駕到,于是楊易便介紹他與大家相互認識,如今記憶恢復,上次左慈所求已經可以滿足他,但左慈來之后,并沒有提出金酒的事情,只是看楊易氣質比在洞庭君山時更加出塵,明白是功法大漲。行著禮道著恭喜,客氣非常。
路途最遠的季白和龍虎山高人也在請帖發出兩個月后到來,但妙玉卻一直未見人影,楊易早已令小白和小花盤旋在德邦附近的天山入口,一直未有消息傳回。
就在楊易以為妙玉不會來了的時候,兩聲雕鳴傳來,楊易趕忙出去看,妙玉一身白衣道袍抱個襁褓,從小白身上下來,見楊易在等候,不理不問直接往一旁蓉兒處攀談,隨著蓉兒去內室安頓孩子。楊易尷尬的舉著手立在原地,眾道友見狀,想笑又覺得不妥,都忍的辛苦。
“上次天道會頗有失禮,很多道友都沒有邀請到,這第二次天道會大家才齊聚一堂,想必此地已經涵蓋了天下所有道家高士,老規矩,上菜上酒。”
楊易發言完畢,命人上菜,龍虎山這次來的是個道姑,道法高深,套上去四十余歲年齡,言語頗少,和妙玉蓉兒月兒雪兒坐在一邊,另一邊坐著呂放張有上官達左慈,至于他們帶來的弟子們,則坐在另外一桌。
說到桌子,這個巨大的圓形石桌,上次來的幾人都見過,當時就驚為奇跡,一塊扁圓柱型的天然大石桌,重近萬斤,是楊易用了不少人力從天池邊挪過來的,坐下十人輕松有余。
和上次一樣,八大菜一大湯,但這次除了龍虎山的道姑張蘭和左慈,其他人都沒有金酒,畢竟金酒也不是無限的,除了仙境埋的那十斤,外面已經沒了。
雖然酒可以再釀,但有了極冰不死草后,楊易更想煉丹,用忘憂果,極冰草,龍龜血,極品雪蓮,再輔以其他不同藥材,可以煉出極華丹或極陽丹,極華丹就是金丹,可以改善體質增加壽命,極陽丹就是加速體內功力循環速度,增加功力的。
這次論道會的主題依舊是交流功法,互通有無,切磋比較,最后是約定時間探險昆侖極洞,這個地方一人去危險,兩人成行相互照應才穩妥。
武功越高則探的越深,安全系數就越大,極洞,顧名思義,就是一個深不見底的洞穴,蜿蜒曲折向下,根據南華的記載,具體多少層不詳,但傳說是一百層,每一層溫度都不相同,最上面一段溫度適宜,第二層就冰冷刺骨,再第三層則炎熱無比,第四層則又恢復溫度適宜,依次類推,除了每三層中溫度適宜的那一層不變,越往下,冷的那一層越冷,熱的那一層越熱,楊易的冰珠和火珠到時正好可以用上。
極洞氣候惡劣,但好處也是大大的,比如呂放,散陽之后功法難以繼續提升,極洞的炎熱之地正適合他修行,說句不夸張的話,他如果到了那里,功法一日千里都是少的。
還有妙玉,她的太陰決并不止十層,只不過因為正常氣候下只能修習到十層而已,而極洞比北極還低的溫度,足以令她功法無限上升,極洞每一層環境溫度截然不同,這一層寒冷刺骨,另外一層必定溫暖似春,正適合妙玉呂放他們修習功法,頂不住了便可以跑出來緩緩,總比跑去北極練功好太多。
在北極,頂不住了只有凍死在那里,別無他法,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傳說極洞底下有極水,也就是萬年石乳,是天地提煉出的精華。這才是極洞最大的好處。但千百年來,不光知道極洞的人少,還無人可以到三十層以下。
根據南華所記載,他在第29層就險些凍僵,要不是退的快已經掛在那里,今日楊易公布了極洞所在,也算是造福眾位道友。
尤其是呂放,被楊易的胸襟折服,第一次來的時候,就金酒招待,后來他挑釁于楊易,楊易也沒怎么他,反而告訴他極洞所在。這胸襟不可謂不大。
當然,要是沒有妙玉以及月兒雪兒的關系,楊易才不會請他第二次天山。沒辦法,誰叫楊易搶了呂放的老婆,還將母女三人都娶了,雖然呂放不知情,但楊易就當理虧補償呂放的,
原本約定日期一起去極洞,沒想到楊易公布消息后,呂放便迫不及待就要先行一步,左慈和張蘭也頗為意動,季華如今太白玄經也到了十三層,突破無望也想去碰碰語氣,于是他們四人打算先行一步去往昆侖山,上官達還要回去當官,體驗生活,帶著弟子走了,張有雖然也意動,但約定日期,打算和楊易一起去。
這次天山論道大會,沒有再比試道法排坐次,僅道法而言,短短十年并不能脫胎換骨,武功的話根本不用比,楊易的功力很厚,除了張有實力接近,其他人差的比較多。楊易與張有約定的日期是六個月后,到那時蓉兒應該可以突破十四層,楊易就可以放心前去。
眾人離去后,楊易先到天池邊,半威脅半嚇唬把兩個老家伙弄出來,放了點藍血。
要煉丹,沒有這兩樣極品藥材藥效會差很多,賈春不適應天山寒冷的生活,楊易便將她送到德邦皇宮,和丫丫一起生活,并順便停留了幾天。
近三十歲的丫丫錦衣在身雍容華貴,依舊冰肌玉骨芊芊裊裊,歲月似乎沒留下痕跡,當年她在仙境已經武功高強,楊易將太白玄經也傳給了她,金酒她也喝過,丫丫心思單純,修習任何功法都特別快,雖然現在是德邦王后,但實際上丫丫算是個絕頂高手,她的道和蓉兒相反,她喜歡熱鬧,喜歡在世間穿梭嘻戲。
楊易暗自思量:單論內功,丫丫或許比自己還高,畢竟她祖父武功天下難尋,內功心法也在她小時候就傳了給她,還留下一本功法在仙境放著,那一面墻壁上還畫著看不懂的行功圖。她祖父單憑超凡的武功,就幾乎突破人體極限。活到百歲,有時間自己應該參閱一下他留下的武功秘籍,說不定可以借鑒修習一下。想到這,楊易暗定決心。
在德邦逗留幾天回來后,妙玉走了,不知去了哪里,楊易問蓉兒,她搖頭不知,楊易頓時感覺郁悶,暗自思考妙玉會去哪?帶著孩子,不可能去昆侖極洞,能去哪呢?真是的,這么久都不原諒自己。好歹孩子也有自己一半股份,就這樣剝奪了自己當爸爸的權利,一點面子都不給,小氣!
又一日,蓉兒急匆匆來尋楊易,手里拿著放忘憂丹的玉瓶,里面已經空空如也,兩粒忘憂丹不知所蹤。楊易見狀癱坐在地上,看來妙玉鐵了心要遠離,要把自己忘記。
天道觀氣溫太低,無法煉丹,楊易便帶著家小來到天山仙境。
好久沒有回來,仙境一如既往,兩個猿只剩下一只小的還在,見了楊易興奮的繞著蹦跳,月兒雪兒陳顏都對這里大為滿意,溫泉,四季恒溫,面包果,天然洗手間,還有忘憂果。
真是絕世好地,果不負楊易起名天山仙境之名。
楊易正在和月兒雪兒陳顏介紹仙境呢,就聽“噗通”一聲,眾人一看,仙兒已經在溫泉里暢游,像個美人魚一般,月兒雪兒陳顏都羨慕的看著仙兒,楊易見狀只好揮揮手,進屋避嫌,將場地留給眾女,畢竟陳顏還不是老婆,總不能盯著人家洗澡。
楊易一進屋,陳顏便歡快的跳進溫泉,一歲的楊德也興奮的在水里伸著小腿小手劃拉著,玉室內,蓉兒正一邊一個,給兩個兒子喂奶,
楊易頓時心中一動,低下也是一動……。
兩個小家伙都已經會走路,見巴巴麻麻忙的熱火朝天不理他們,就走了出去,被姐姐仙兒帶到溫泉里戲水。
風收雨停,楊易翻出丫丫爺爺留下的內功心法和武功心法查看。
內功心法是先天功,楊易觀看揣摩之下發現,此功法果然霸道,正常人練習內功都是循序漸進,逐漸練習到高深處打通任督二脈,成就絕世高手,而先天功則不然,開篇第一句話就是“欲練神功,任督先通”。
乖乖,剛練習武功的人拿什么通任督二脈?這功法只適合一代傳一代,憑借高手為后代打通兩脈,逆向修行,最終再順向修行,成就神功,和普通功法相比,這先天功出道即高手,越練雖然也會越猛,但增幅很小。
楊易修道練武幾十年,基本上可以說是塵世第一高手,但任督二脈至今都還沒通,蓉兒的也沒有通,但兩人都具備了幫對方打通二脈的功力。
當然,楊易自己也可以自行打通,只是會有些風險而已。如今一大家子人,能相互幫忙,楊易才不冒險嘗試。
沒想到,蓉兒也是這樣想的,看完功法,兩人相視一笑,默契天成,一切都在不言中。
兩人都是世間少有的高手,打通兩脈自然是花費不了多少時間。
小半個時辰后,任督二脈打通,楊易感覺了一下,武功倒是沒什么增加,但運氣發功的速度提升一倍以上,以前運氣到雙手,內力需要經過七經八脈,如今運氣到雙手,內力經過任督二脈,剎那便到,速度更快,通過量更大,就和鄉間小道與高速公路的區別。
楊易還感覺到,二脈通后,對修道也幫助不少,感悟道法時,更順暢省力。相必蓉兒也差不多,二脈打通后沒幾日,玄經已經進入十四層。也跨過第一個門檻。
果然,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怪不得得道高士大多都武功高強,還真是任督通,萬法通。楊易點頭,暗道不錯。
每日里泡泡溫泉煉煉丹,時間久了,陳顏也經常和楊易一起泡,似已把自己當成楊家一分子。
為了實驗任督二脈的作用,楊易也幫她打通了兩脈,之后,她修習任何功法都超級快,速度快的有點嚇死人。
這一日,仙兒跑到正在泡著溫泉的楊易面前道:“巴巴,那里有個牌子,上面寫著(此處無仙酒十斤),就是那里。”仙兒說著,指著一個角落,拉楊易去看。
順著仙兒的手看去,正是楊易十幾年前藏酒的地方,時間久了,塵土落下來遮蓋了牌子,仙兒自從回來后特別開心,每天到處亂跑,無意間把當初寫的牌子給弄出來了。
楊易知道,女兒仙兒是小吃貨,這應該是便饞的想喝酒。還記得,她兩歲的時候就抱著和她腦袋一般大的忘憂果念念不忘,流口水。
楊易點一下仙兒的額頭,搖搖頭頗感無奈,將金酒挖了出來,招呼一家人過來,一起品嘗埋藏發酵十多年的美酒。
拍開密封,頓時一股異香撲鼻而來,聞之令人沉醉,楊易剛給仙兒倒上,仙兒就迫不及待飲了下去,剛喝完,便“咣當”一聲,倒在地上,醉的人事不省。
見狀,楊易再搖搖頭,將她抱進石屋內安頓。
安頓完女兒,回來一看,只見月兒雪兒陳顏均倒在地上,只有蓉兒醉眼朦朧,搖搖晃晃還不曾倒下,不過沒堅持一會,也靠在五臺上睡去。
將她們一一放在玉床上,楊易提著金酒暗自尋思,埋了十多年,這金酒勁道有這么大?算了,還是等她們醒了之后再喝吧。
兩天后,蓉兒第一個醒來,看她神情,猶如做了一個痛快的夢,渾身通泰滿面紅光,自查之下,她的功法竟然自行運轉到十七層。
一下增加了三層,楊易也很吃驚,這兩天來,楊易一個人帶著三個一歲的孩子,被折磨的有些生無可戀,要不是有面包果和溫泉逗他們玩,要不是他們餓了的時候楊易將他們各自放在他們母親懷中,讓他們自己吃著奶,和睡著的蓉兒月兒玩,楊易應該已經崩潰。
帶孩子對男子來說,還真是個酷刑,再也不想嘗試。
剛想到這,楊易就看到三個兒子在玉床上,舉著小手向自己這邊爬來,見狀,楊易也不廢話,施展輕功嗖的一下跑出去,噗通一聲扎進溫泉中,躲了起來,一番操作猛如虎,逗的蓉兒直笑。三個孩子則瞪著大眼四處張望,你瞅我,我瞅你,都在納悶,巴巴去哪了,剛才明明在這里。
又一天后,月兒雪兒陳顏仙兒都醒了過來,各自收獲不小,趁著陳顏撒嬌的的功夫,楊易查探了她的功力,乖乖,玄經十二層,其他幾種功法全部滿級,看來一家子中,第一個將功法修習到滿層的,必定是陳顏。
陳顏如玉,青春洋溢,身姿搖曳,靠著楊易吐氣若蘭,巧笑嫣兮。
楊易又有了一些想法,迫不及待……。
事后,顏兒哭哭啼啼,怎么哄都哄不好。
“唉!沒辦法,剛才有些情不自禁,老夫聊發少年狂。沒想到自己一大把年紀,還有沖動的一天。”楊易暗自感嘆道,嗯,下棍有點重了,小丫頭扛不住,下次輕點。
好一會,在楊易說了無數好話,又講幾個幼稚好笑的故事,并發誓下次一定溫柔溫柔再溫柔,陳顏這才破涕為笑,不再哭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