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网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网文欣阅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短篇

豬年尾巴上的記憶

豬年尾巴上的記憶 瑾握國 1242 2020-01-18 22:43:44

  在長三角江北平原,我的家鄉靖江沙上一帶,早年秋收秋種大忙季節,晚稻離田后,必有一種引人觀瞻的田間活動:幾人乃至十多人用繩子牽拉著一帶把的倒“廠”字形木制農具,“廠”字的那一橫是橫梁,上坐著一個七八歲的小孩,而“廠”字的那一撇,倒翻上去,就成為安在橫梁上的弧形把手,扶把的老農也穩穩地端著把,有時甚至也將身子壓在把手上,隨著前面牽拉的人群亦步亦趨走。牽拉的人們都把繩子搭在肩膀上,身體前傾,很用力地躬身向前。這農具下面看不到有輪子,卻承載著小孩的體重和扶把人的加壓而離地幾寸順暢地向前,什么緣故呢?待眾人一趟牽拉到田埂邊,掉轉頭時,老農提起這農具,可見橫梁上面有長長的兩把刀:原來,這就是當地人每年一度用來“劃垡頭”的“劃刀”。這“劃刀”兩個刀片有一尺來長,刀口鋒利,刀背較厚,被分開牢牢固定在兩道橫梁上,靠橫梁處相距約有六七寸,刀尖部位距離略小二三分,上下微呈梯形。這樣的劃刀插入剛收割過的稻茬田,田里土中含水量還比較高,經過坐人加壓強力牽引向前行,稻茬田里就會形成一條刀痕清晰的等距離長條。這一過程即為“劃垡頭”。

  其實,上面的描述只是劃了一道“垡頭”條的過程,要論生產隊整體劃垡頭的事則有相當大的工程量。因為隊里家家戶戶養豬,絕大多數是旱圈,垡頭是不可或缺的;集體養的老母豬,產豬仔時也不能用淌圈的。淌圈的青皮石滑,懷著小豬的母豬跌跤可不是小事,剛出生的小豬呢,更不適合在那淌圈里蹲的,萬一從出糞的小方孔竄出去,掉到糞坑里,如何了得?所以,集體也得有一定量的垡頭儲備。出于個體與集體這兩大需求,故每當一片稻田收割完畢,各家各戶就自然按隊里劃分的田塊,互相打伴工,邀人一起“劃垡頭”;隊里也用牛拉著劃。牛拉雖然省人力,但在潮濕松軟的稻茬田,牛腳印會陷得很深,有時正好踩在要劃到的“垡頭”條上,將來起出的垡頭凹陷破裂的可能性大。不過隊里備一點垡頭純為墊圈,不像有的人家要用它來砌垡頭墻,所以,對這些不足完全可以忽略的。

  在一塊田里劃垡頭,先一道道橫著劃,每道之間扶劃刀的都要目測做到等距離,這樣,將來起掉垡頭,還能保持田塊總體平整。農業生產歷來被視為“露天工廠”,靠天吃飯的成分比較大。有時正是晚稻收割季節卻遇上連綿陰雨,那也得搶收搶種。這時,常會遇到稻子收上來了,田里還有積水。怎么辦,“劃垡頭”是最好的有力措施了。

  前面我說過,我的家鄉靖江沙上弄垡頭的情況比較普遍,是由其特殊的地理條件決定的。“沙上”原本長江北岸的沙灘,田疇平整,但整體地勢低,這與它北部的“老岸”很不相同。老岸地勢高,多適種玉米花生山芋等,沙上田平取水便利,自然是種水稻的最佳去處。既然種水稻,秋收秋種時遇到上面的麻煩就得想辦法解決了。世代在這片熱土上耕耘的家鄉人民就創造了劃垡頭的巧法。風調雨順時也許不大感到其巧其利,遇上連綿陰雨,稻茬田積水,劃好眾多橫向垡頭條,再劃一條縱向貫通的長垡頭條,起掉垡頭后,田里的水就可以通過這些縱橫交錯的“渠道”,迅速把水排到河里,這將大大有利于提高秋播秋種的進度呢!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海市| 峨边| 宜宾县| 东乡族自治县| 德昌县| 乡城县| 都江堰市| 澄江县| 长汀县| 周宁县| 龙井市| 临城县| 民勤县| 洪雅县| 辽源市| 陆良县| 达州市| 望城县| 若尔盖县| 资源县| 新安县| 剑河县| 新宁县| 吴桥县| 鲜城| 中阳县| 福鼎市| 出国| 确山县| 昌邑市| 扎鲁特旗| 莒南县| 黄冈市| 金塔县| 卢龙县| 常州市| 油尖旺区| 大丰市| 襄汾县| 巴东县| 哈尔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