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述志
當晚吃過飯后高朗亭忽道:“陸兄,我有個不情之請。”
陸鵬點頭道:“朗亭請說。”
林仁肇在旁邊聽得牙酸,無語道:“你倆真的是相敬如賓啊。”
陸鵬瞪了這家伙一眼,卻聽高朗亭說道:“我想將陸兄說的這些故事寫成戲,你覺得如何?”
陸鵬聽得一愣,隨即點頭道:“挺好的想法。”
高朗亭欣喜道:“陸兄同意就好,我會跟四叔說,以后陸兄就作為咱們班里的編撰……”
提起余老四,陸鵬恨得牙癢癢地道:“別提了,那混蛋還欠我一千錢呢!朗亭,這編撰什么的,我沒興趣。”
高朗亭微感愕然,沉吟道:“陸兄你……”
陸鵬站起身,看向兩個認識不過大半個月,但已經頗為知心的好友,又看了看趴在桌子睡眼惺忪的高小妹,想了一下,肅容道:“朗亭,老林,我有一些話,說出來或許你們會不高興,但卻是我的肺腑之言。”
高朗亭點了點頭,林仁肇有些不自在地撓了撓頭,嘀咕道:“都這么嚴肅干什么?你要罵我老舅嗎?那我支持啊,他就是個掉到錢眼里的鐵公雞。”
陸鵬搖了搖頭,微笑道:“其實余班主挺好的,我想說的不是他。兄弟們,實話實說,這戲班子,可不是男子漢大丈夫應該存身的地方。”
廂房油燈閃爍,小妹已經睡著,高朗亭默然不語,林仁肇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陸鵬又接著道:“我說了朗亭莫要生氣,現在這世道,戲唱得再好,在別人眼里終究是戲子,永遠沒有地位,沒有身份。”
高朗亭抬起頭,向來溫潤的俊秀眉眼里,射出冷冽光芒,冷淡道:“原來陸兄心懷大志,看來你是要做人上之人了?不知是要做刺史還是郡守?或者是丞相?倒真是失敬了。”
林仁肇跟他從小一起長大,第一次見他用這種口氣說話,不禁愣住。
陸鵬卻毫不動氣地微笑道:“當然是盡我所能,男子漢大丈夫,生于世間,怎能甘居人下?朗亭,我也知道人各有志的道理,所以我只是將我的志向坦白地告訴你,并且指出唱戲之優伶的短處。請你不要動氣,我希望大家以后還能是好朋友,一輩子都是好兄弟。”
高朗亭沉默了一會,表情輕緩下來,低聲道:“剛才是我不好,陸兄,對不住。其實你說的,我又何嘗不知?只是不瞞你說,我很喜歡唱戲。”
他站起身來,捏了個指訣,輕輕一轉,微笑道:“在戲中扮演各種人生,體會她們的悲歡離合,喜怒哀樂,曲折際遇,對我而言是一種非常奇妙的感覺。陸兄,阿肇,當我九歲時接觸到戲曲時,便已知我此一生都會是一個戲子。從前在安慶府石牌鎮,天下伶人匯聚,會推出一位公認的伶君,現在已經沒有了。其實我也有像陸兄一樣的志向,我想成為最好的伶人,成為伶君。”
陸鵬點了點頭道:“既然如此,那么之前確實是我失言,朗亭我向你賠罪。”
高朗亭搖頭笑道:“是我太小器才是,不過陸兄打算怎么實現你的志向?”
陸鵬看向一邊聽得發愣的林仁肇道:“先讓仁肇說說,你的志向是什么?”
林仁肇怔住,見兩人都瞧向自己,愣愣道:“我……我也要說?”
陸鵬兩人一起點頭,高朗亭微笑道:“我們都說了,你不說豈不是太過狡猾。”
林仁肇撓了撓頭,有些尷尬地訕笑道:“其實我從小到大都沒什么志向,小時候就想吃多吃點好東西,現在嘛……唔,說了你們別笑我啊!”
高朗亭點了點頭,陸鵬笑道:“不會的,我們受專門訓練,一般不會笑。”
林仁肇向四周張望,又看了看熟睡的高小妹,向兩人招了招手,壓低聲音道:“在揚州的時候我就想去光顧一下紅香院的小綠姐,在路上這些天嘛,能偷偷瞧瞧梅姑她們洗澡就滿足啦。”
高朗亭一張俊臉頓時通紅,陸鵬忍不住哈哈大笑,林仁肇也紅了臉,怒道:“你笑個屁!我還沒說完呢!”
陸鵬忍笑道:“抱歉,抱歉,其實這些也是挺正常的。對不對朗亭?”
高朗亭尷尬地搖了搖頭,林仁肇用力抓了抓后腦,悻悻道:“不過我這兩天聽鵬哥兒講故事,也漸漸地覺得我學了這么多年的武,倒是要做點有意義的事才對。我就喜歡故事里郭靖說的為國為民。朗亭,我也不想在戲班子里,我想游蕩江湖,行俠仗義,結識天下英雄,順便為老百姓做些好事。”
陸鵬兩人頓時都有些肅然起敬的感覺,高朗亭詫異道:“你真是這么想的?”
林仁肇忿道:“那還有假?男子漢大丈夫,我話既然說出來,就沒有收回去的。”
陸鵬拱手道:“失敬,原來林大俠是我們三個中理想最高尚遠大的,佩服。”
林仁肇哼哼冷笑,高朗亭失笑道:“你的三腳貓功夫還差得遠吧?”
林仁肇拍桌道:“那又怎么樣啊?要打一架試試嗎?”
一巴掌把睡覺的高小妹嚇醒,憤怒地瞪著他,林仁肇頓時尷尬地嘿嘿而笑。
陸鵬讓小妹去床上睡,對兩人道:“既然大家都有志向,那么我有一個提議。從前有兩個好朋友,他們都胸懷大志。于是兩人約定凌晨聞雞鳴即起床舞劍練習武藝,最后都各自干成了一番事業。要是你們不反對,從明天開始,我們也早起各自磨煉自己,如何?”
高林兩人均無異議,三人相對一笑,只覺彼此友情更增進幾分。
第二天凌晨,三人聞得雞鳴聲便摸黑起床,來到鎮子外。高朗亭練嗓,陸鵬向林仁肇學習武藝。事實上后者自己也只是在揚州武館學了幾個月,只能算是粗通拳腳,但總好過沒有。
到了天亮,戲班其他人方才起來,收拾了東西,一路繼續向西北行進。
此時離關中之地已經不遠,已行了五六日,終于進了潼關,再往前走了半日,便是華陰縣城。
進到城里,只見滿城甲光映日,刀槍耀眼,大街上甲士飛騎往來,平民行走時俱唯唯喏喏,不敢隨意抬頭。
或奇而問之,有人悄然告答道:“此是鮮卑胡兒將宇文氏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