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解決部落食物問題之后,得到族人擁戴,正式從燧人氏族長“燧”手中接過大權,建立自己的部落“伏羲氏”,周圍所有的部落都以伏羲氏為尊。
人族的歷史很漫長,但是很久都沒有人記錄,后來,漸漸地產生了結繩記事,但是這個方法記錄的事跡,也只有各部落的大祭司知道,其他人,包括族長,對過往的事跡都只能靠祖輩口頭相傳,一旦部落的老人或大祭司還沒有把故事傳下去就死了的話,那這些承載事跡的繩子便無人可懂,故事也隨著老人們一并埋藏在大地,從此再無人知。
到伏羲當族長的時候,很多古老的歷史已經失傳了。伏羲覺得結繩記事非常不方便,他想要改變這種方式。伏羲想到,狩獵隊進入森林捕獵的時候,會用石頭在樹上刻一個標記,防止迷路。那么,可以將事情刻在樹上嗎?伏羲試了一下,將太陽的形狀刻在樹上。起初,印記清晰可見,后來,樹皮愈合后,印記就不見了。這樣的方式仍然不行,到底什么方式才可以將故事清晰的記錄下來,又能保存很久呢?伏羲百思不得其解,決定詢問之前幫助過燧人氏的仙人廣成子。
這邊,“廣成子”胡言正在發愁呢,從上次幫助燧人氏做網到參觀狩獵,胡言很想將這些記錄下來,奈何自己是個影響不了物質的鬼仙,根本碰不到現實的東西,花草樹木,凡是有生命的碰不到,沒有生命的,像石頭這些也碰不到。只有無形的風,水,火,電,這些普通人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胡言才能操控。唉,真是只失敗的鬼仙啊。
胡言正準備去伏羲氏那邊忽悠人來幫他做記錄,伏羲派來找他的族人就已經來了。待來者說明來意后,胡言樂呵呵的就去伏羲那里了。
“族長,仙人廣成子已經請來了。”族人對伏羲說到。
“快,帶我去面見仙人。”伏羲一臉喜色。
“不用了,我已經到了。”胡言憑空出現在伏羲面前。
“呃,仙人真是好手段啊……”伏羲有些驚訝。
“仙人,人族目前結繩記事,敘述不詳又極為繁瑣,且只有大祭司才明白。普通族人包括族長在內,要想知道過去的事情只能聽祖輩口頭相傳,實在是不方便。伏羲想要改變這種計時方式,可是卻屢屢失敗。敢問仙人,要用什么來記事,才可以敘述清楚且能長期保存呢?”伏羲真誠的向胡言問到。
“人族之前居住的地方你知道嗎?”胡言微笑著問伏羲。
“知道,人族在“巢”發明房屋之前,一直居住在山洞里面”伏羲回答道。
“那你到人族之前居住的地方去看看。”胡言指了指遠方的大山對伏羲說。
“伏羲這就去。”說完,伏羲就帶著族人向遠方的大山走去。
胡言消失在眾人眼中,不過并沒有離開,施展了個隱身術就跟上伏羲他們的隊伍了。
伏羲帶著族人們走到大山里,看著滿山的石頭和先祖曾生活過的山洞,伏羲有些靈感了,但是卻又說不出來。這時,胡言的聲音飄蕩在山里:“這天地之間,恒古不變的是什么?”
伏羲恍然大悟,是石頭啊!伏羲對著飄過來的聲音喊道:“多謝仙人指點,伏羲明白了。”
伏羲撿起一塊石頭,在山洞巖壁上劃了一下,果然清晰可見。可是,石頭刻畫的痕跡是白色的,并不夠明顯,于是伏羲找來各種顏色的野花,碾成汁后,涂抹在石頭刻畫過的痕跡上,果然,上了色之后,巖壁上的印記更加清晰了。于是,伏羲氏在巖壁上刻畫來記事的方式被人族廣泛流傳,后人將這種記事方式稱為巖畫,以后的考古也多是這個時期開始。
伏羲之后就更加留意大自然,一年年過去,伏羲發現天象與事物發展有某種必然聯系,比如昨夜星光燦爛,今天必是晴天等,于是伏羲將這種規律畫在巖壁上,為了防止失傳,又用結繩記事的方法記錄下來。可惜,后來畫在巖壁上的規律還是失傳了,只留下結繩記事記錄的內容,由大祭司們一代又一代的傳下去,直到人族發明文字之后,才以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可是大祭司們的理解都不一樣,于是,夏有連山,商有歸藏。周文王將二者通讀,有自己的理解之后,將之名為“易”,后人稱為《周易》。
因為伏羲根據天象總結出事物發展的規律,于是后人將伏羲稱為“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