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森岳則一臉悲態,那畢竟是他外甥女,而且撫養多日,他其實也看不太慣,為什么孫露月非要掌權呢?如果逃回深山,不是還有一線生機嗎?明明知道大家都不喜歡你去掌權,你還偏要觸碰這個底線,鄔森岳是不明白的,但是他也不打算明白,鄔森岳也戰死在這一場戰斗之中。(鄔森岳統帥:72 武力:85 智力:60 政治:31 時年四十五歲)
很快江星就掌握了音州,他將孫露月的尸首掛在了城墻上,丑化了她的形象,百姓欣然接受,音州大治。
接著也沒有什么大事發生。
時間來到225年。
這一年信州王袁志死了,時年五十五歲,他曾經信州血誓,干掉了一代英杰武虎,而帳下有著京九州公認最強的武將龐陷,可是在他殺掉武虎之后便無了斗志,也沒有用心去發展國力,可也就是這樣,他一直活到了現在。(袁志統帥:81 武力:78 智力:69 政治:36)
而這些年,竹益齋則致力于發展東五州,讓東五州復蘇,而此時濟州和占州的關系開始逐漸變差。
建州的丞相周魚在這個時候看到了新的機遇,開始想辦法讓濟州和建州、湖州結盟,很快劉玄義同意了盟約,因為尤江軍中有個竹益齋實在令人捉摸不透,劉玄義將占州漸漸的定義為了大敵。
竹益齋對此指責了劉玄義的不義,并且順帶著和江星就達成同盟,指出占州若敗,那么濟州可以收占州六州,而湖州和建州肯定分你三州。
竹益齋提出不如我們繼續二分天下,你收建州湖州信州,我們收濟州、深州,互利互惠,然后可以簽訂三年免戰。
江星就自然同意,而竹益齋其實坑了江星就,看似給了他三州,而自己只要兩州,江星就你占便宜了。
可實際上,竹益齋要的是發展的時機,因為東五州的情況他最了解,單州已經漸漸恢復到了信州的水平,所以竹益齋要的不是濟州、深州,而是東五州的發展,但是你表現得太過無欲無求,反而容易受到懷疑,不如假裝思考一些小利益,不顧全大局,從而獲得更大的利益。
天下再次變成二分,只是局勢有變。
225年古友宗也離世,時年五十六歲,古友宗最出名的一次就是坑騙群商,但是古友宗一直以實際利益和實干的得到著君主的信任,從武嚴道劉玄義,對古友宗都十分看重。
在天下二分之后,趙井政叛變到了竹益齋麾下,把劉玄義氣的半死,因為他一直不知道,竹益齋在隱性的拉攏趙井政。
從一開始趙井政和竹益齋一起前往東五州,竹益齋就開始下套,到后來幫助周仁龍給半州報仇,也就是命周仁龍幫助深州,這里乍看是給周仁龍報仇的機會,也是證明自己說的都是真的。
因為竹益齋在那次行軍路上,就告訴趙井政他會給他機會報仇,而劉玄義也就是口頭承諾,到最后,趙井政也并沒有見其真的實現承諾。
而康恒一死,趙井政呆在這里已經沒有用了,而濟州很快和占州翻臉,趙井政覺得還是竹益齋麾下比較好一些,就乘著大家不注意,和阮雄來到了占州。
但是和竹益齋規定,若是和占州開戰自己不會出戰,竹益齋一口答應,沒問題,趙井政也就是喜歡竹益齋這股爽快勁。
而劉玄義痛失兩將,怎能不氣,但是也沒有辦法。
竹益齋心滿意足的看到了趙井政的加入,很快讓尤江拾起老本行,給趙井政和阮雄介紹個老婆,畢竟英雄這幾年還未娶妻呢。
尤江當然是沒問題了,還特地請二人吃飯熟絡感情,在其中就看透這二人適合的類型,開始推薦,一開始還有點不愿意,但是很快趙井政就被折服了.....
阮雄見趙井政都折服了,那自己也來一個唄,老是去花間野店總歸不太好,之前不娶是因為自己是趙井政的家將,而且趙井政基本上就在想著報仇,沒有拖家帶口的打算,阮雄也不好拖累他。
現在好了,大仇得報,住在尤江提供的大宅子里,和花文騫等猛將還是鄰居,也算樂哉。
尤江最會的就是烘托此時的氣氛,見二人都有了如愿的嬌妻,立刻舉辦大宴,將二人的婚約同時進行,這一下可熱鬧了。
無數英杰參與了這場婚宴,尤江再次和阮雄還有趙井政喝了個痛快,這讓尤江在趙井政和阮雄眼中,形象好了不少,有了些親切感。
這邊是樂呵了,但是劉玄義的臉上變得不太好看。
時間來到了226年,竹益齋向江星就發出了進攻邀請,要在今年拿下敵方聯盟,江星就答應了他的請求。
但是需要占州派兵援助,占州表示沒有問題,接著派趙井政和阮雄率領一萬三千人前往中州支援,反正和趙井政的約定是不讓他打濟州,去中州沒問題吧,而且還能回去訪親朋,趙井政表示同意,他其實也很想回去,很久沒有回去了,那是他從小長大的地方。
很快占州集結兵力十萬軍隊,行軍至濟州邊境,劉玄義也親自率領大軍九萬對峙。
江星就很快也率九萬大軍壓境建州,加上占州的援軍一萬三千人,合計十萬三千,由于上一次趙景虎出事,所以撒州兵力留存較大,后來又兼并三州經濟,所以實力雄厚。
建州此刻兵力四萬六千人,湖州馳援四萬三千人,兩州兵力合計八萬九千人。
江星就并未急著攻城,因為實力差距不大,而且甄士鄉、賀氏北、林樊斌、越山鹿、薛奉明等將領都是出了名的不好對付。
所以基本上兩邊都是看占州和濟州的戰況了,若是濟州勝,那江星就就完了。而尤江勝,建州、湖州就完了。
漫山遍野的大軍交戰在了濟州的邊境,這里曾經發生過崔石山和元光安一起對戰宋樂黎和席文若那一戰,并且此戰成為了宋樂黎和席文若一生的黑料。
占州的十萬大軍分為十個陣,分別由將領竹益齋、荀沛、周仁龍、花文騫、黃侍真、季泰、洛景長、梁高泊、董溪、項興安十將所率領。
稍稍介紹一下,竹益齋乃是占州軍師;荀沛乃是占州的大將軍;周仁龍和花文騫乃是東五州著名的兩位武將;黃侍真、季泰、荀沛、洛景長、董溪都是占州九將。
其中董溪還參與過擊殺龐陷,而項興安是在擊殺龐陷那戰出名,得到了花文騫的認可,出生于定州,被竹益齋所選出。
梁高泊乃是信州將領,曾今在武虎集結四州的時候,為信州大將軍全唐的親信,后來歸順袁志,在房如水攻打建州的時候,為龐陷的副將,在竹益齋伏殺龐陷之后,投降占州。
而濟州的九萬大軍分為了九個方陣,分別由主公劉玄義、大將軍崔石山、張烈、程驍、朱鳳丹、董山陽、牛千營、禹仁孝、宋布所率領。
這里我就稍微介紹一下濟州的將領吧,劉玄義乃是濟州的主公。
崔石山乃是武虎時期就被重用的將領,后來乃是濟州臺面的武將,鄒成政、裴群符不在,要論濟州武將,還屬崔石山,崔石山時年五十二歲,一生戰功卓著。
張烈,深州將領,乃是燕盛傾的好友,后來和張厲祖一起被提拔為深州的上將軍。
程驍,濟州本土的將軍,雖然不出名,但是卻被很多老將軍認可,后來和劉玄義、董山陽等武將一起,推舉了崔石山為濟州王。
朱鳳丹,原來是單州將領,曾在單州城外和周仁龍對敵,被射下馬,但是其帶兵能力十分優秀,后來投靠濟州。
董山陽,濟州本土武將,當年和程驍、劉玄義等后來著名的武將一起推舉了崔石山,也參加過濟州邊境一戰,此人雖為將才,但其心十分深遠,一直在隱藏自己,或許是個很有野心之人。
牛千營,武藝還算不錯,參與過多次戰爭,就是智商好像不高。
接著禹仁孝和宋布乃是濟州新星,禹仁孝出生深州名門,能力出眾,被崔石山所親自登庸。
宋布信州將領,算是年輕將領中的翹楚。
一場大戰開始了,崔石山和竹益齋展開了戰斗,二人率領的軍隊戰斗都十分平緩,而竹益齋的護衛柏松赤沖殺猛烈,差點直取崔石山人頭,要說柏松赤,乃是趙井政的弟子,深得真傳,武藝出群,此戰漸露頭腳。
再說周仁龍,率軍對戰張烈,張烈自然不是對手,被周仁龍鎖定之后,一箭射死,張烈軍勢大潰。(張烈統帥:75 武力:77 智力:68 政治:35)
大將軍荀沛很快和程驍對陣,程驍堅強抵抗,不是對手。
朱鳳丹對戰的乃是占州九將第二將黃侍真,黃侍真在后來人的評價中,帶兵能力勝過荀沛,不過綜合能力不如荀沛。
但是朱鳳丹面對黃侍真倒也絲毫不亂,雖然有些不敵,但是守得住。
接著就是洛景長對戰董山陽,這二人打了一場謎一樣的戰斗,二人駐軍仿佛就像是聊天,其實他們二人都屬于深不可測的那種人,也算是在戰場上遇到了知音,二軍兵力的碰撞并不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