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很有意思的一場對決,在第二屆省搏賽之后,開學之前。
心源總部訓練結束以后,所有的學員全部散去。
現場只有5個人:實戰對抗的正是許鉛華和葉久,主裁是李奇俊,計分裁判只有兩個人,孫詩雨和朱麗麗。
比賽是積分制的,兩位計分裁判在打分板上劃正字,最后平均分誰高就誰贏。
喬一峰都被清出現場,之前的一周三局兩勝的對抗中,他被許鉛華擊敗。
李奇俊在之前的團體賽中出場不多,道館內部對抗面對葉久和許鉛華已經漸漸落到下風,也就意味著,這場對抗的勝者就是真正的心源跆拳道第一!
“立正,敬禮,準備!”李奇俊完全按照正規比賽的方式進行執裁。
“開始!”
許鉛華先發制人,前橫踢拉長了距離直接攻擊葉久身位之后,這是他比賽中常用的戰術,計算進了對手正常會退后的距離。
葉久毫不避閃,直接右腿高位橫踢迎擊。這不是正常的反擊戰術,很容易兩個人腿磕碰在一起。但葉久就是這樣的選手——你強任你強,清風拂山崗,你橫任你橫,明月照大江。
這一腿迎擊橫掃千軍,來勢太猛,許鉛華只能放棄進攻直接選擇貼靠,幸好他速度快,也躲過了葉久這一腿。
葉久力氣大,一扭許鉛華,打算里合下劈扣頭。許鉛華也是經驗老道,直接握拳頂住了葉久的舉腿線路。
雙方被主裁分開。
之后進入漫長的相互試探,那個時代的比賽就是這樣,一場比賽得不了幾分。
許鉛華再次前腿橫踢,這次他沒有打身后,還是最快的速度切向對手,命中以后迅速拉回。而葉久生吃了這一腿以后,上步雙飛打足距離,雙飛的第二腿擊中許鉛華頭部。
這就是葉久破解速度快對手的方式。
葉久的腿勢大力沉,為了保住心源第一的名號,他這次沒有如平時訓練一般留力。
許鉛華一陣暈眩,進入讀秒。
當時的規則,讀秒要另加1分,第一回合葉久3:1領先。
這場比賽雙方都沒有教練,孫詩雨有思路但也不能跟許鉛華討論。同理,葉久也一樣。
第二回合,許鉛華充分利用他步伐優勢,連續假動作晃起對手。并且在葉久出腿以后,往他身后躲,在視野盲區里出腿。連續兩腿擊中葉久頭部,當年是擊中頭部只有2分。
而當許鉛華再次往身后閃避的時候,葉久猛然一個向后的回旋踢擊中葉久下巴,葉久再次被讀秒。
比分來到了6:5,許鉛華依然落后。
現場另外三個人都覺得許鉛華跟賽場上的情況不太一樣,無法保持高度亢奮。主要是賽場上“識別流”的戰術在館內對抗沒有價值,孫詩雨和朱麗麗都不會為此改變自己的判斷。
第二回合結束。
第三回合即將開始,孫詩雨和朱麗麗都正襟危坐,她們都知道這兩人都是心源風格——第三回合一定要打的‘’瘋‘’!
果然一開場,葉久主動進攻連續雙飛,錢子良也毫不含糊邊后腿邊連續飛反擊,兩個人從場地的一頭直接飛到另一頭。
最后兩人磕腿摔到一起。這一串動作中孫詩雨給許鉛華記了2分,而葉久沒有,朱麗麗這邊葉久同樣沒有,但許鉛華只有1分。
確實,許鉛華動作更加細膩,得分非常清晰有效。
不過葉久的腿重,許鉛華這一下磕腿有一些受傷。
重新開始以后,許鉛華采用了長提膝,把受傷的左腿控在身前,因為一點地就會鉆心的痛。
葉久并沒有因此心慈手軟,直接一個后橫踢進攻,許鉛華單腿后退不及時,腰部命中,又是一陣劇痛。
此時孫詩雨的計分板上他們是7:7,朱麗麗那邊,許鉛華還落后一分。
葉久馬上故技重施,錢子良左腿直接抬起下劈擋住葉久,葉久一擊未中,立馬落地改左腿高橫踢。
錢子良左腿忍著劇痛點地,全力起跳舍身回旋踢,重重命中葉久,自己也摔在地上。
此時無論哪一邊計分落后方都變成了葉久。而比賽時間也臨近結束。
逆轉領先也讓許鉛華心理對疼痛的忍耐度提高不少,左腿微微點地。葉久要在最后時刻追上比分,只能攻出來,再次前滑步接后橫踢,他使一個前滑步就是為了利用許鉛華受傷后移動不利索,而許鉛華則狡猾多了,上身后仰,舍身橫踢反擊!
在葉久腿到之前率先擊中了葉久,然后又迅速倒地。
這是許鉛華特地為了對抗葉久訓練的,是一個領先時即能得分又能消耗時間的技術動作。
這次李奇俊判了許鉛華主動倒地,當時的規則,這一類的犯規都是扣半分的。
這時兩人之間有1.5分-2.5的差距。
此后葉久拼命追擊許鉛華,許鉛華忍著劇痛只要葉久攻上來,就連續反擊雙飛直至人跌倒在地。
比賽結束,兩邊的比分平均后,許鉛華贏了1.5分。此時的許鉛華已經坐在地上站不起來了。
葉久也坐在地上,有些失落,現在起,他不再是‘心源最強’了。
孫詩雨朱麗麗李奇俊都圍了過來,他們看到了心源最高水平的對決,雖然比分不高,也不是那種漫天飛舞的精彩。但每一次試探、假動作、進攻、反擊和迎擊都充滿了技戰術的博弈。葉久的“大巧不工,重劍無鋒”,許鉛華則是“精于計算,上兵伐謀”。
因為許鉛華是剛剛結束比賽的最佳技術獎,而葉久又把他逼到了前所未有的絕境。所以,這可以說是當時全濱南最高水平的一場對決。
現場觀眾只有3個裁判,也沒有留下任何視頻資料。
這也是為什么之后那么多年,許鉛華和葉久兩人仍心心相惜。他們知道對方是真正的高手,真正把跆拳道的細節掰開揉碎,對比賽的規則悉心研究的。
葉久沒有機會參加一次比賽,這不光是葉久的遺憾,也是許鉛華的遺憾。
之后的十幾年,兩人走向了完全不同的命運方向,但依然是很好的兄弟。
“小杰,不用氣餒,贏的不一定是更強的那個。”許鉛華一直認為當時的葉久水平比他要高,自己花里胡哨的戰術設計和投機取巧的技術運用,還是源自對硬實力的不自信。
而在比賽場上,錢子良的決賽就要開始了。
場地的對面,青方穆春已經躍躍欲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