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君:
這是以前寫的隨筆,展信佳。
磨
—讀《活著》有感
窗外下著瓢潑大雨,好似上帝的水桶無意中潑落人間,傾倒著,來的一發不可收拾。風浪席卷,透過雨水斑駁的窗戶,我看到了風雨中的那棵老樹。
耳機放著《老黑奴》,我合上了《活著》。心里頭有些壓抑,作者筆下的福貴已緩緩地,帶著平靜或是欣慰的神色,講述完了自己的一生。
老樹佝僂著背,強風吹拂,樹枝被卷的東倒西歪。
老福貴的一生是磨難的,家道敗落,半路征兵,老母病死,老父氣死,女兒失聰,老婆病死,中年喪子,女兒難產而死,女婿砸死,外孫吃青豆撐死,原本和美繁華的一家,轉眼間只剩他一人和一頭老牛。我想,福貴的一生是過得苦難的,但不是苦痛的,他活過了大半個世紀,經歷了好幾個世紀的“磨”,確仍能夠在午后的縷縷陽光下,牽著老牛,平靜地回憶著,與我訴說。
老樹的枝干在風浪中搖晃,可我卻看見它的樹干雖佝僂卻依然挺立著,風雨中。望著,我心頭涌上一股難言的溫柔,仿佛是一片青草在風中搖曳,我看到寧靜在遙遠處波動。
余華在序中說:“我知道福貴的一生窄如手掌,可是我不知道是否也寬若大地?”我認為在福貴看來,他這一生是寬若大地的。福貴的“活著”,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對善與惡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一如我面前的老樹,在理解了風雨之后的那一份平靜和超然。記得羅曼羅蘭曾經寫道:“這世界上大概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吧,那就是在認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堅持奮斗,堅持‘活著’。”我認為這也許就是對福貴的一種詮釋吧。
“我來了,我來了,我已時日無多。我聽見他們在輕聲呼喚‘老黑奴’。”《老黑奴》一曲終,我撫摸著書粗糙的外表。歌曲中的老黑奴是作者余華的靈感來源,他與福貴有著一樣的經歷,一樣的品質。
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很多的“福貴”,他們活過大半個世紀,遭受到了生活的許許多多的“磨”,可是他們沒有因為大風大雨而折斷“樹枝”,而是在塵世中濯洗心靈,包容如溫潤雨水般的世界萬物,練就一個永立風中不倒的“樹干”。不為什么,只是為了本身而“活著”。
說實話,我讀了第二遍,也沒敢說能真正讀懂作品的內涵,我這棵小樹,也許也需要在風雨中多多歷練,才會明白。
雨停了,月光照在路上,像是灑滿了鹽。我向前走去……
?
愿久安
九安

顧咕咕咕咕咕
同志們,我要上學啦! 但鑒于是在家上網課,應該還會繼續更。 只不過速度會慢那么一些些,望見諒! 九安寶寶在這里給你們九十度鞠躬【吸吸 望各位繼續支持【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