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底氣
“那么,陛下,我們的困難是什么?”
“新觀念與舊觀念的碰撞?!?p> 聽聞,水韻很是認同,很多時候不是變法的人理念不好,而是被舊勢力的阻擋。
“我們的辦法是什么?”
“辦法么,一,證明我們的理念,并聚集共同理想的人,二,融合舊理念,三,如果融合不了,那么,就打破這個就規則,立上新的規則?!?p> “不破不立么?”
水韻聽完,喃喃到。
“不破不立?很好的一個說法,就像我祖父打破這里紛亂的局勢,建立一個國家,所有人得到了更好的發展。就像我父親打破了那些暗地里宵小的想法,給了我一個新興的環境,源國得以迅速壯大。這個世界無數地方,無數歷史,都太千篇一律,我想試試打破這個固化的舊階級,看看另一番景色。”
“那么陛下,這個天下為什么一直紛爭不斷?”
“為了權名和利益,以及信仰、觀念等,準確的說,是立場之間的紛爭?!?p> “源武帝建立源國之時,為何沒有提前準備避免這些呢?”
“至于為何嘛,因為每個勢力的崛起,都必須借力,由此始終會在你身邊聚集無數的各類勢力,這樣雖然能快速成功,但是很難形成理念統一,勢力越大,就越難?!?p> “那么源承帝為什么要動如此大的殺戮,難道沒有更好的辦法了嗎?”
“更好的辦法或許有,但是當時源國新建不久,時間不等人,很多方法是沒用的,已經給了他們選擇了,但是他們依然違背國家規則,自然就只能有一方活下來?!?p> “那您的方法讓源國穩步強大到如今,那些人依然沒有認同嗎?依然不融入嗎?”
“大部分依然沒有。”
“他們這么堅持,為了什么?”
“哎,很多時候,不得不承認,階級文化的傳承,或者說信仰,在某些方面要比法律實用很多。”
“所以,這就是千百萬年來,階級固化的原因?”水韻想著,也不是不可能,很多人都是以此為榮,尤其是很多頂級的傳承,更是不會把國家看在眼里。
“在這個大世界里,很多人一生都無法看透自身環境的規則,更別提世界的規則了,那些人位于自身傳承的環境里,家族、門派、組織或學派,他們一生接觸的環境就那么大,又怎么會在乎更大的環境呢?或者說他們沒資格觸及。
就像一個普通的修行者,他只能在乎自己的生活以及家人的,門派學派和國家對他們來說沒有多大意義,門派學派這些,他們只能沉浸于傳承當中,再好的國家與他們沒有多大的干系。
普通人如果無法適應新環境,原生活破滅了就會拼命。那些門派學派一樣,新改革的世界再好,如果他們無法適應新環境,不能從中獲利,舊環境的破滅一樣會讓他們反抗。
畢竟舊環境里,他們站在了高處,新規則里害怕拿不到更多的利益,或者擔心爬到他們頭上的人太多,所以為了鞏固好現在的高度,打壓一下新進的苗頭,成了他們慣用的手段。
明明是好的改革,但是很多人在見識上面受限,很多人在習慣上面受限,很多人在舊榮譽里受限,如此,就慢慢匯集成了我們最大的阻力。
到頭來,其實就是觀念不一,和他們放不下舊榮耀的思想。我想做的就是用文士一派獨大來慢慢磨合思想觀念統一,至于那些頑固不冥的,我準備用武力消滅?!?p> 水韻沒有因為皇帝的理想而立馬認同或者否認,自己現在的學識見識確實少了些,但是自己的兩世眼界,給自己敲著警鐘,這個事很難。
前世自己國家,經歷封建帝國覆滅,世界大戰的影響,以及軍閥分割的狀態,各種學說紛紛冒頭。封建的,迷信的,科學的,舊文學派,新文學派等等,一時間大有百家爭鳴的勢頭。
加之眾列強分割中華,有反抗的,有順從的,有無所謂的,一時人間百態。加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及強敵入侵,本就脆弱不堪的國度,立馬分崩離析,各個派系被沖擊得七零八落。
經過一眾偉人的篩選變法,選好了道路,以及歷經千辛萬苦驅趕外敵,解放國內,得到了理論與實踐的雙重認可,加之很多舊派系滅亡,沒有了派系之亂,才會如此安穩發展。
可是這里呢?先不說源國內各組織和學派這些延續百萬年的傳承穩如老狗,就是放眼全極仙大陸,放眼赤玄修真域,這些千百萬年的傳承也穩如老狗。
以一個還沒有實踐效果的想法去挑戰千百萬年來的規矩,水韻只能說,幸好之前他們只是試探。
不知道皇帝近萬年來做了哪些準備?竟然要玩不破不立的方法,水韻只得翹起大拇指,這不是單憑有勇氣和有實力就能做的。
水韻原以為自己被皇帝和祖父安排這條路,不過是在政事上玩玩,體驗體驗人生,換個角度看看世界,然后該修煉修煉,該飛升飛升,哪知道玩兒這么大。
“真是傷腦筋!”
聽完皇帝的話,水韻想完后,拍拍腦袋說到。
皇帝看著水韻,很滿意,他并沒有想象中那樣太過吃驚這般理想,也沒有否認,甚至還能在接觸這些后,連接問了他幾個關鍵的問題。
聰敏,心思靈透,看問題一目了然,而且聽完他的理想后,驚訝之余,不僅沒有否認這個理想,也沒有迷茫,在他慢慢思考的表情中,可以看到他很認可這個理想。這樣的決斷,這才是一個合格的掌舵者。
“哦?比如哪里傷腦筋了,說來聽聽。”
“新的規則里,利益會更大,這是肯定的,想來陛下已經做了用利益讓大家慢慢融合的事情了。那么,觀念上呢?或者文化上呢?”
這事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或許在這個世界會更難。前世的國家里,當某位偉人在八十年代前后畫了個圈開始,中華就一直提速上升,發展迅猛,日新月異。
所有人在新世界里,都每時每刻的適應著,因為只要稍稍不注意,就會被時代拋棄。別的不說,就電話而已,一年一換,兩年一個等級,這還不算那些各類平臺。
在那樣信息爆炸的年代里,無數稍稍古板的人,或者不進取的人,都被時代淹沒,如果沒有九年義務教育,估計會有大部分人凄慘無比。
想想前世接觸到那么多老人,基本大部分都被時代拋棄,理解不了新事物,理解不了年輕人的想法,還爆發年齡觀念的思想斗爭,無數家庭由此分崩離析,后來無數人懼怕婚姻,這或許也是原因之一吧。
這個世界最大教育系統是文學家,但是很多都有區域限制,不貫通,很多人的思想教育完全在家族里門派組織里學的。那些沒有底子的就更慘了,運氣好遇到個師傅學一下,運氣不好的呢?
之前水韻說想要搞教育普及,多少有點想玩玩的意思,現在聽到皇帝的事后,水韻覺得,教育不普及的話,就算成功了,也不長久的。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雖然源國強大了很多,但是要面面俱到,很難,尤其是思想觀念的普及。這也是我們選擇文士一派的原因,只能拉出一個大的平臺,把各個巨頭都牽上,再由他們普及下去?!?p> 這個方法在水韻看來,是很粗糙的,很多事情經過朝廷官員的手,都能被刮得皮肉無存,更何況這些不在掌控內的。但是這也是無奈之舉了,不是沒有人想過普及教育,連道家和文學家都不能,還有誰能呢?就算普及了,別人也不一定學,誰叫這是一個修行世界呢?
“看來,很難呢?!?p> “哈哈哈,不難的事,值得挑戰嗎?小子,當你把超市商場,報社和中介市場以及物流搞出來的時候,知道我們有多高興嗎?現在這些由朝廷眾志成城的去搞,總會慢慢壯大起來的,或許很快就能觸及到掌控源國商業命脈的那天。
這些事物帶來的利益,不僅能豐厚我們內部,還能讓更多看見利益的人加入進來,這些利國惠民的普及,以及這些年來農業陣法的推廣,源國可謂已經做到民心所向了。
文士一派也很爭氣,從當年的試探開始,雖然無數學派阻擾他們,但是也激起了文士一派的雄心,這些年來,可謂發展迅速既穩固,別的不說,起碼源國的文士一派,思想觀念很一致的。
加上萬年來的潛移默化,以及執法執政的需要,文士一派也在慢慢改變著,吸納各家長處,應對各種問題而發展的思路,都將文士一派慢慢帶向全面化。
所有剛才和你說過,不是我們去把它改變成什么樣,而是它能進化成什么樣。我們的底氣越來越足,該是要到突破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