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崖上。
須發皆白的老者盤膝而坐,身后站著一個面容清秀的青年。
老者是自然門第三十五代掌門蒼玄子,修為參天,道法玄妙,是當今華夏修行界第一人,被尊稱為白發仙人。
青年名叫吳天生,是如今門中第三十六代弟子,也是唯一的弟子。
蒼玄子望著漫天星辰,緩緩開口。
“天生,為師且問你,《天地化生》修行如何了?”
“師父,按如今修行境界劃分的話,弟子已筑基圓滿了?!?p> 修行界法門萬千,境界劃分混亂,以至于修行同道之間難以相互交流印證。
而在北宋末年,昆侖派洞虛老人飛升時留下了一本《大道歸旨》。
此書不談神通,直指大道,將眾多修行之法融會貫通,劃出了明確的修行境界,被人們延用至今。
“你且說說《天地化生》與世間修行法相比如何。”
“《天地化生》乃上古煉氣妙法,采天地萬類陰陽之氣煉化己身,雖說修行速度緩慢,卻不限于資質,且無瓶頸,只要修行不輟便可達到三華聚頂、五氣朝元之境,直指大道。
而世間修行法煉精氣,上天梯,筑道基,藥歸鼎,成金丹,破虛妄,養圣胎,長嬰兒,化陽神。
雖次第分明,修行有序,但境界之間卻有瓶頸,且受資質和靈氣限制,可能一生都難有寸進?!?p> “嗯,不錯。世間法門千萬,有正有邪,卻殊途同歸,所修所求的不外乎是登仙成圣,自在逍遙。
而今世間末法,修行一日難于一日。近百年來竟只有正一門紫霄真人一人飛升!甚至連圣胎嬰兒之境的人都少之又少。
你有如此天資、妙法,切莫自滿,當努力修持,不失不忘。終有一日,也有機會登得妙境。”
“是,弟子謹記。”
蒼玄子站了起來,舒展雙臂,兩袖迎風,星光撒滿白發,似要登天而去。
“天生,你九歲時為師便帶你入世,歷世九年。為師問你,你可有所感所悟?”
吳天生思索了一下:“弟子確有所悟。”
“說說。”
吳天生頓了頓,隨即開口道:
“世人都曉神仙好,卻酣于泥中打滾,爭奪功名利祿,幻想嬌妻美眷。
殊不知人生苦短,縱然有幸長壽百年,于天地也不過一瞬,于滄海也只是一粟。無論是達官顯貴還是販夫走卒,最終都會變成一抔黃土,隨風而散,再入輪回。
生死之間有大恐怖,但能勘破其中奧秘之人少之又少。
世間欲得長生者,可謂多如牛毛。
有緣長生者,放不下手中所有;無緣長生者,卻又愿傾其所有。
欲得長生,難得長生,未得長生,最終卻為一新墳。
弟子能有幸拜入門中,得窺大道,實在是幸于千萬人了?!?p> 蒼玄子背負雙手,慢悠悠說了個“好”,又問:“我門門規為何?”
吳天生愣了愣。
“師父,我門似乎、好像、應該沒有門規吧……”
“你仔細想想。”
“師父,那我就說說我自己理解的門規吧?!?p> 吳天生皺眉思索一陣后,開口道:
“我自然門傳自先秦老子,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法的是天地,悟的是自然。
立派至今始終遠離俗世紛爭,門人弟子也極少沾惹紅塵是非恩怨,皆是清靜無為,隨緣而化,一心大道。
如果真有門規的話,弟子覺得應該是爭而不爭,為而不為,持守正道,不失不忘。
爭的是大道天機,不爭的是王權富貴,為的是清凈自然,不為的是世俗紛擾,持的是天地妙法,守的是攖寧之心,堅守正道大道,不染外邪風塵,不失初心本心,不忘該去本來?!?p> 蒼玄子聽罷,撫掌大笑,連連說好。
“好一個爭而不爭,為而不為,持守正道,不失不忘!
天生,你且記住,我自然門既無門規,亦有門規。
每代掌門定的門規各自不同,我亦不同,你亦不同。
門規既是門派章程,亦是修行心法。即便你這一代只有你一人,你的心意也不可動搖,這一點你可得記牢了!”
聽完這番話,吳天生心生疑惑,卻也鄭重說道:“是,弟子謹記,不敢忘!”
“師父,您為何今夜考校我?是......”
話未說完,蒼玄子轉了過來,面對吳天生,肅穆莊重,朗聲而問。
“吳天生!汝可愿為自然門第三十六代掌門,承妙法,渡眾生,求大道?”
隨著蒼玄子開口,天地似有感應。
清風驟疾,云海翻滾,群星閃耀。
吳天生既是心有疑惑,疑惑的是師父為什么突然要將掌門之位傳給自己;
也是心有所感,知道傳位儀式開始了,便雙膝下跪,面對蒼玄子俯身而拜,朗聲道:
“愿之!”
自然門掌門傳位儀式有三個流程,但在傳位前要考校弟子一番,而后問愿、明法、受承。
問愿問的是傳承弟子的修行目的和本心上是否愿意承擔掌門的職責。
如果吳天生稍微遲疑不定,或直接說不愿意,那么掌門之位就無法傳給他,蒼玄子也必須重新挑選合適的弟子傳位,但如此的話蒼玄子就要再收一個弟子而且還要培養幾十年。
明法是讓弟子在回答師長問題過程中說明自己的修行愿端或者感悟。
受承就是交接掌門信物,并由師長并為弟子護法,為其之后的修行提供保障。
一般修行門派舉辦掌門傳位儀式時都會請其他門派前去觀禮。
這不僅是讓修行界同道一起見證門派傳承的大事,同時也讓新任掌門和同道混個臉熟,并借此機會相互交流,印證修為。
畢竟修行之人大多時候都是在山門中清修,以求早日得道,相互之間走動就不是很頻繁。
但自然門卻并未有這一傳統,更多時候都是隨緣傳法,只要掌門覺得緣分時機已到,就會當時將法座傳于弟子,因此很少會邀請其他門派觀禮。
問愿既過,便是明法。
“吳天生,自然之間,所見如何?”
“天地化生,萬丈紅塵?!?p> 吳天生說罷,一片蒼茫天地山河于周身顯現。
山河之中,無數生靈繁衍生息,人間種種景象恍若眼前。
蒼玄子看到這些異象,并無驚訝,又問:
“紅塵之間,所見如何?”
“生老病死,輪回不止。”
異象飛速變化,人間百態盡顯其中。
生老病死,富貴貧賤,悲歡苦樂,愛恨情仇,凡此種種,各不相同。
“輪回之間,所見如何?”
“必受難離,欲受知離?!?p> 吳天生微閉雙眼,身邊異象之中種種景象飛速變化,如煙云一般,隨風而散。
明法之后,即是受承。
蒼玄子從自己頭頂發髻上拔下一支簪子。
簪子筆直,尖端有些許圓潤,末端有一小孔,約莫一指半長短,呈青黑色,似玉似木,乍看如樹枝一節,細看卻自有奇異。
蒼玄子右手輕執發簪,于空中書劃,同時口中以一種玄奧韻律吟唱: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隨著蒼玄子的動作,發簪散發出柔和金色光華,閃爍明亮金光的復雜文字憑空而現。
金光與天上星光交織呼應,兩人被籠罩其間,玄妙非常。
蒼玄子將《道德經》吟唱完后,將發簪插向吳天生的頭發。
肉眼可見吳天生的滿頭青絲被染成了金色,無風自動,似活了過來,如藤曼向發簪纏繞而去,最后形成了一個金色的發髻。
蒼玄子用手輕拍吳天生的頭頂。
光華如水,傾瀉而下,把吳天生染成了一個金人。
待一會兒金光淡去,吳天生的滿頭金發也恢復成了正常的青黑色。
吳天生還未睜眼,便聽到蒼玄子朗聲而言。
“大道可證,天地可鑒,祖師可明!
自然門第三十五代弟子李蒼梧飛升在即,今將掌門之位傳予第三十六代弟子吳天生。
吳天生,今將法座傳于你,愿善護承之?!?p> 吳天生此時睜開雙眼,看向蒼玄子,輕聲道:“定善護承之?!?p> 蒼玄子將吳天生扶了起來。
“天生,道法已明,三關已過,如今你就是掌門了。
你頭頂的開天劃乃是掌門信物,亦是世間少有神器。神器妙用諸多,你今后可自行體會。
你命中多有劫難,為師用它為你護了一法,可為你抵死劫一次?!?p> 吳天生站了起來,抓住蒼玄子的手臂道:
“師父……”
“天生,為師飛升在即,今后的修行之路只能你自己走了。
我知你必染紅塵歷劫,但切莫迷失本心!我還有兩物交予你,你且接著?!?p> 蒼玄子從懷中掏出了兩樣東西。
一樣是一塊殘缺的黑玉,另外一樣卻是一部諾吉亞手機!
“你若遇生死之危且護法已破,可持此黑玉去姑蘇月眉園,屆時自由人會幫你。
這個手機是當年為師的師兄送與我的,只存了他的號碼,你若......”
話未說完,蒼穹之上雷聲乍響,百里之內盡是轟鳴,更有萬丈雷霆隱蘊其中。
蒼玄子抬頭望天,雙眉緊鎖,一身淡然真意全無,法力在周身飛速流轉。
“天生,我劫已至,你切記好生修行,早得大道!
切記!切記!”
說罷,蒼玄子轉身御風踏云而去,消失在茫茫云海之中。
吳天生獨立懸崖,靜聽雷鳴,遠眺蒼茫,久久未動。